第135章 万历皇帝的监视!潦草的立储大典!(1 / 2)

万历十九年,十月初一日。

蝴蝶振翅之下,这本该是‘普天同庆’的一天。

因为在这一日,大明朝的皇太子,终于册立了!

然而事实证明,在这本该‘天地同庆’的一日,真正‘高兴’的人,恐怕也就只有‘又一次’取得最终‘胜利’的官僚士大夫们了。

毕竟‘谁’都知道,皇帝陛下不喜欢皇长子。

毕竟‘谁’也都知道,老朱家不论换谁当太子,当皇帝,都不会影响大明朝廷的——

——‘再苦一苦百姓’。

至于骂名谁来担?

远的,自然是皇帝陛下担;近的,那就只有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来担了。

“咚!咚!咚!”

代表着册立皇太子的庄严肃穆钟鼓声,响彻了一整个顺天府京师!

京师的屁民百姓们,还是有些激动的。

虽然大家也不知道自己在激动些什么,但总归是在这平静无波的日子里,有了那么一丝生趣。

立太子这样重大的日子,身为鸿胪寺主簿的赵士桢自然不能缺席。

一日大典下来,将近四十的他老腰差点都要断了,一回到家就骂骂咧咧着,跟女婿张重辉吐槽起了册封典礼上发生的那些事。

“我就搞不明白了,反正圣旨都已经下发,立太子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内阁和六部为什么还这样急着将册封典礼给行了?”

“这可是立太子啊!如今朝中官员人本来就少,如此重大的仪式,只短短十几日的时间而已,怎么可能准备得妥当齐全?”

“贤婿你是不知道,今日这场典礼简直就是乱七八糟,有人甚至都将吉服给穿错了!”

“堂堂立储一事办得如此潦草,好在无番邦留于鸿胪寺中,不然可真就是丢人丢到外国去了!”

“……”

赵士桢没完没了的唠叨着,张重辉看起来听得很是认真,实则有没有听进去,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赵士桢终于还是抱怨完了。这下子,张重辉也终于有空插嘴了。

“岳丈大人。”张重辉突然严肃问道:“你想要进步吗?”

面对这样一个颇为莫名其妙的问题,赵士桢也是呆愣住了:“啊……啊?”

进步?对于在官场混了那么多年,却还只是一个鸿胪寺主簿的赵士桢来说,他做梦都想要升官。

然而,赵士桢的性格导致了他的人缘实在是太差,官场官场,这是一个‘场子’,人缘差,是混不起来的。

故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赵士桢始终都处于郁郁不得志的情况之下,闲出屁的他,都开始研究起枪炮火药来了。

“岳丈大人,恕我之言!”张重辉的目光满满都是认真,道:“你在鸿胪寺多年,始终得不到升官,其实这并不是你的问题,而是你的方向错了!”

“啥……啥?”赵士桢还是头一回听女婿主动跟自己聊有关官场的事,被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如此‘评价’,暴脾气的他本该感到羞愤才对。

可此时此刻,女婿这认真的目光,居然让赵士桢产生了一种……

似乎对方‘有法子’的感觉?

“岳丈大人!”张重辉不等赵士桢回答,仍旧是目光郑重地注视着对方,并且认真说道:

“大明朝就要打仗了!你升官的机会,来了!”

……

乾清宫。

折腾了整整一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此刻正展开着双手,等待侍奉的宫人们,为他解下册封典礼过后的繁杂吉服。

册立太子不是小事,就算朱翊钧再怎么不乐意,他这个大明皇帝也得亲自到场。

只不过这一遭下来,朱翊钧不仅身累,心也累。

同样经历过‘册立太子’的朱翊钧自然十分清楚,今日这场典礼办得有多糟糕。

朱翊钧更清楚,他的这些臣子们之所以如此急切的定下了这么一个极近的‘吉日’,又如此潦草的举办了这么一场乱七八糟的册封典礼,主要还是因为害怕,他这个皇帝‘再次’反悔。

虽然心知肚明,然而朱翊钧却并没有因此,去斥责底下人办事不力。

毕竟只有那么短短十几日时间而已,就这么一点时间,能够把该有的‘东西’都给凑齐,就已经是十分难得了。

至于办得乱七八糟了些,朱翊钧倒是没多在乎,毕竟这场‘立储典礼’在他心里,又不是‘真正’的立储典礼。

这次乱就乱了些吧,下次,他‘一定’要风风光光的,为宝贝儿子朱常洵办一场真正的立储典礼!

“他还是没出门吗?”

朱翊钧‘又’一次问起了这样一个,有些奇怪的问题。

这十几日下来,伴驾的大太监,不论是张诚还是陈矩,都已经听过这个问题无数次了。

此刻,一旁的伴驾的人是陈矩,十几日下来,他挨的那五十板子似乎全然好了一般,已经又是生龙活虎,满眼忠诚了。

毕竟皇帝陛下虽然打了他五十板子,但却给了他东厂督主这样一个高位,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回皇爷的话。”陈矩心知肚明地回答道:“张重辉除了夜里会翻墙去后院跟赵家小姐腻歪之外,没再去过任何地方。”

听到这样回答的朱翊钧不由得微微蹙起了眉,似乎在遮掩些什么,他当即便改问道:

“皇长子既然已经被册立为了皇太子,便能如‘他们’天天嚷嚷所愿那般,出阁读书了。所以内阁那边,都安排了哪些师傅去给太子讲学?”

“回皇爷,自然都是挑着资历最深的翰林学士们,去为皇长子讲学。”陈矩回答道。

“嗯。”朱翊钧淡淡应了一声后,却是突然想起什么了一般,意味深长道:

“朕以为,倒也用不着那些资历最深的翰林学士们去为皇长……太子讲学。

太子年纪还小,朕怕太高深的学识,他学不会,也听不懂。

让最年轻的新科翰林去教太子就行了,年轻人,跟小孩子之间也好沟通些。

另外太子年纪还小,慈庆宫离文华殿又远,未免路途折返奔忙,就让师傅们去慈庆宫中讲学吧。”

万历皇帝这番话的意味不可谓不深长,摆明了不想让大儿子朱常洛受到太好的‘教育’的同时,更是在透露着另外一个小心思。

按照以往的规矩,大明朝的皇太子在受学时,都需要亲自到文华殿中,等待先生们授课的。

可如今,朱翊钧却是直接取消了这一点,更是改为了让翰林学士们亲自去慈庆宫讲学。

慈庆宫离文华殿远不远是一回事,皇帝陛下是不是真的心疼儿子路途奔忙更是另外一回事。

总之朱翊钧的这一吩咐,直接便是‘切断了’太子进入‘内宫’的唯一‘主要’途径。

更是切断了太子与内阁之间,‘可能产生’的那么一些联系。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