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高考(2 / 2)

讲的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俞通海这个人物。

程行看完这篇文言文后,便开始继续做了起来。

在程行前世读过的史书中,以明代史是最多的,可能是因为当年跟很多人一样,受到《明朝那些事》的影响吧,程行很喜欢明史。

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二小题,是秦观的《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程行一题题的做了下来。

第三题,是程行最为喜欢的古诗词默写。

程行做语文试卷,最喜欢做的两道题,一是作文,二就是古诗词默写。

第一题是庄子在《逍遥游》中,用了哪两句,以水与舟为喻来写大鹏南飞要有所凭借。第二题是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哪两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第三题是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什么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什么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这些题都很容易,程行都很快速的就写了出来。

如今这张高考的徽州语文卷,在程行眼里有些太过简单了。

程行接下来一路过关斩将,很快就来到了最后的作文。

作文是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立意自定,题材自拟,题材不限,除诗歌外。

程行在看到这作文的题目时愣了片刻。

他想到了自己前世少年时高考时写过的那篇文章。

那时的程行,还没有重生,真正的年龄就只有十七八岁,对于时间这个概念理解的还不够深,因此程行前世那篇作文获得的分数并没有很高。

但这一世,经过前世的种种,又经历过了重生,他对于时间,自然又有了另外一番理解,程行写下这篇名为《拾年》的标题。

拾年,不是十年。

拾年,是把曾经丢弃的年华,重新一点点的拾起来。

程行这篇作文的开头,就是如果给你一次重新回到少年的机会,你会怎么把那些年曾随意丢弃的年华,好好的拾起来?

程行一点点的写了起来。

写完后,距离交卷还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程行依旧没有检查,任性的将这张2011年的徽州语文高考卷给交了上去。

等整场语文考试彻底结束后,程行走出了考场。

这次天气预报很准时,外面已经落了雨。

不算大,但也不算是小,是个中雨。

从二中的站台到四中坐公交车需要半个小时,但这并不包括去站台,跟等公交车的时间,再加上到了四中的站台,再赶去四中的话,这所有加在一起,得一个小时时间。

从四中的公交站台下来之后,还得走将近一公里,才能到四中校门口呢。

这么长的时间,程行是不可能让她等那么久的。

于是出了校门后,他便直接叫了一辆出租车。

“师傅,四中。”程行道。

“好哩。”司机点了点头,启动了车子,向着安城四中而去。

在安城的九所高中里,一中是排在第一的中学,而四中就是排在第二的。

如果没有前年的姜鹿溪,没有去年的程行跟姜鹿溪,现在四中的成绩说不定已经超过了一中,因为在前几年,四中的成绩是要比一中的好的,所以已经有了稳稳赶超一中的苗头。

但在姜鹿溪跟程行突然在作文跟数学这两大科上在七省一市这样大规模的竞赛中获得了第一之后,四中再想超越一中,就彻底没了机会。

哪怕日后程行跟姜鹿溪从一中毕业,哪怕以后一中在顶尖的尖子生中再比不过四中,但是只要程行跟姜鹿溪的影响在,四中就依旧无法跟一中去比。

只要程行跟姜鹿溪在,他们在一中创造的史无前例的影响就会在。

就凭现在安城一中出现了个登顶全国畅销书将近半年时间,有很大希望能拿下2011年中国图书市场销冠的程行,别说四中,就算是整个徽州的所有高中,也难于在此时比安城一中更加耀眼。

到了四中后,程行给了司机车费,然后下了车。

四中曾经程行是来过的。

其实安城所有的高中,他都有去过。

姜鹿溪不论是站在哪里,都没有任何人能掩盖她的光芒。

即便她依旧是一身简单且朴素的粉色衬衫加牛仔裤和白色单鞋的装扮。

她站在校门口躲雨,光是程行打着伞走来的这一路上,就已经看到了好几个男生向其搭讪。

她虽然在四中的校门口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注定会让所有从她身边经过的男生去记一辈子,姜鹿溪就有这个魅力。

生为明月流星,本就如此。

“这位同学,请问你需要打伞吗?我这里有伞,一起走吗?”有位男生走过来问道。

“不用了。”姜鹿溪摇了摇头,然后清冷的拒绝道。

对于外人,她一直都是这般清清冷冷的性格。

更何况,姜鹿溪已经些被问的有些不耐烦了。

如果不是程行要她在校门口等着,姜鹿溪是实在不愿意站在这里的。

因为这里经过的学生太多,很多人都会过来问她一下需不需要打伞。

姜鹿溪本就是一个不太喜欢与人说话的性子。

对待陌生人,就更是如此了。

“你好,请问你需要打伞吗?”就在此时,有个声音笑着问道。

……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