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火车(2 / 2)

就光是姜鹿溪去年帮一中拿了个省竞赛的第一,就已经让一中把前几年丢的面子给全找回来了,更何况这次七省一市的竞赛,姜鹿溪也是有希望拿奖的。

将包和行李箱放到出租车的后面,两人坐上了车。

“师傅,火车站,开发票。”程行道。

“好哩。”司机笑道。

从一中到火车站差不多十公里的距离,十多分钟后,出租车停在了安城火车站,程行付了钱,将司机开的发票拿了过来。

有这些发票,到时候拿给陈怀安,就能给报销。

其实如果是程行自己,这点钱程行根本就懒得去问学校去要,但有姜鹿溪在,如果不这样做,她什么地方都会省,可能到深城跟孔林他们汇合之前,她连一顿饭都不会吃,更别说买些吃的和喝的带到车上了。

从车上下来后,程行便带着姜鹿溪来到了售票处。

“身份证。”程行道。

姜鹿溪将身份证掏出来递给了程行。

程行看了眼姜鹿溪的身份证,她的生日是7月7号,身份证上的证件照应该是初中的时候照的,看上去才十二三岁,那时的她还没有戴着眼镜,或许是拍证件照的原因,额头上也没有秀发遮挡,脑后绑着马尾,看上去很清纯也很漂亮。

十二三岁的姜鹿溪啊!

程行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小伙子,到你了。”人很少,程行前面也就只排了一个人,到了程行后,看到程行迟迟没动静,窗口里的工作人员忍不住说道。

“嗯。”程行点了点头,将自己的身份证跟姜鹿溪的身份证合在了一起,然后递交给了里面的工作人员,程行道:“买两张一点钟到深城的火车票,要座位靠在一起的。”

程行昨天的时候上网查了一下火车票,今天下午一点就有一辆从北城西开往深城东的火车,全程1624公里,需要20个小时零18分钟。

到站时间,差不多正好是明天的上午九点多钟。

一张票一百八十块钱,程行付了钱,将两张票拿了过来。

现在才12点10分,距离进站检票还有四十分钟的时间,程行带着她到附近的面馆吃了顿午饭,然后来到了附近的超市买了两大袋吃的和喝的。

虽然火车站附近的东西也挺贵的,但是比在火车上买还是要便宜很多的,买了一些泡面和火腿肠,程行又买了一些八宝粥和鸡腿,最后又买了一些零食和饮料。

反正从店里出来时,程行整整拎了两大袋东西。

姜鹿溪没进去,她站在外面守着行李。

看着程行买了那么多东西,她愣愣地问道:“买这么东西,能吃的完吗?”

“20时多个小时呢,我们两个人吃,并不算多。再说了,吃不完也可以拎走放到酒店里啊,又不会浪费。”程行给了她一个比较轻,只装了瓜子泡面的袋子,说道:“你帮我拎个这个吧,剩下的我来拎。”

姜鹿溪本来还想趁程行去买东西的时候把包背在自己身上呢,但程行进去买东西的时候并没有把她的包给放下,程行背着自己装了那么多书的包,又要拉自己的箱子,还要再拎那一袋装了很多水的袋子,姜鹿溪觉得程行拎的东西太多了,于是她低头将那两个袋子全都拎了过来。

程行愣了愣,说道:“太重了,你只需要拎那个轻的就行了。”

姜鹿溪没管他,她看到了火车站上的进站口几个字,然后拎着东西走了过去,只是票全都在程行这,她没有票进不了站,于是只能站在那里等程行来。

以姜鹿溪这倔脾气,这袋子一旦被她拎起来,想再从她手里夺回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程行只能走过去,将票给了检票员。

检完票后,两人进了站。

程行也把姜鹿溪的身份证和火车票给了她。

到了12点五十后,火车进站,程行带着姜鹿溪来到了属于他们的那一节车厢,将票给车厢的乘警检票,两人上了火车。

找到了属于他们那一排的座位号后,程行问道:“你有带杯子吗?”

“有,在包里。”姜鹿溪道。

“那你拿出来。”程行道。

姜鹿溪将自己的水杯拿了出来,然后又拿了几本书。

“把包给我,我给你放上去。”程行道。

“我,我自己来吧。”姜鹿溪道。

“行,那你自己来吧。”程行先将自己的行李箱放了上去,然后看着她道。

姜鹿溪望着上面的架子愣了愣,她没有坐过火车,哪里知道放东西的地方会那么高,姜鹿溪拎着包抿了抿嘴,这么高的架子她放不上去。

“小姑娘,我帮你吧。”旁边有好心人笑着说道。

姜鹿溪没说话,看向了程行。

“包。”程行伸出了手。

姜鹿溪递给了他。

程行举起来帮她放到了上面。

程行看了看他们的票,然后对着姜鹿溪道:“你坐里面吧,我坐在外面就行。”

“嗯。”姜鹿溪点了点头,在里面坐了下来。

车厢的座位分配是一边两排一边三排,程行他们靠左的座位就是一排只坐两个人,他们的对面已经有人坐了下来,听那名女子对旁边那名中年女子的称呼,她们是一对母女,中年女子大约四十岁左右,那名女子十八九岁的样子,应该还在上大学。

这一对母女容颜姣好,长得都挺漂亮的。

两人在座位上坐下后,没多久,车子就行驶了起来。

程行看了看车厢,发现车厢里很多地方都有不少空位,看来淡季是这样的,小时候程行的父母在深城,他暑假寒假的时候跟着村里的人去深城时,哪能买到座位,都得在车厢里站20多个小时才能到,不过说是站,真困了是会在车厢的地上垫上报纸坐在地上或者是坐在行李上歇息的,但折磨也是真的折磨。

姜鹿溪第一次坐火车,是有些好奇地,通过火车的车窗,望向了窗外的风景,但安城的冬天,也看不到什么风景,基本上都是光秃秃的田地。

对面的那名十八九岁的女孩忽然笑道:“你们好,我叫秦念,浙大汉语言文学系大一的学生,很高兴认识你们,你们应该是还在读高三的学生吧?”

姜鹿溪不是自来熟的人,她没说话,不过还是很好奇她是怎么知道她跟程行都是高三的学生,至于浙大,如果其他人听到她这句介绍,肯定会很惊讶和羡慕,因为这确实是国内除了清北外一等一的学府,不过对于姜鹿溪来说,她的目标不是浙大,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讶。

程行看了一眼姜鹿溪放在桌子上的那两本高三的数学竞赛,笑道:“我叫程行,这位是我的同学姜鹿溪,我们确实是还在上高三的学生。”

“那明年都要高考了,今天还是周一,你们这是?”秦念问道。

她在上高中,特别是高三的时候,可不敢随意乱跑的,那时候恨不得24小时都扑在学习上,她高二的成绩可考不上浙大,后来高三废寝忘食的一路猛追,才在去年高考的时候,考上了自己梦想中的浙大。

程行把他们此行的目的说了出来。

“去深城参加竞赛?那你们的学习成绩一定很好了。”秦念笑道:“我当时在九江一中读高中的时候,也去参加过省竞赛。”

“九江一中,看来你是九江的人了?”程行笑道。

“嗯,我跟母亲是去北城旅游的,高中的时候我跟我妈说好的,只要高考我能考上浙大,她就要带我去北城旅游,去看故宫去看天安门和长城,不过这段时间她一直都很忙,就拖到了现在。”秦念笑着说道。

“虽然这些地方可能没有书上和影视剧里的震撼,但确实也需要走上一遭去看上一眼。”程行当时刚去北城时,对这些景点也是满怀期待,只是真到了之后,却发现跟自己想象当中的故宫跟长城存在很多差异,不过去一次长长见识还是有必要的。

火车上本就寂寞,两人聊着聊着便打开了话匣子,两人从北城的一些名胜古迹聊到了九江的庐山,芦林湖,白鹿洞书院和浔阳楼。

聊到这些,就免不了要聊到一些诗词文章。

因为浔阳楼和白鹿洞书院,一个是中国十大名楼,一个是中国四大书院。

后来,两人又聊到了石钟山。

苏轼在送他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任县尉,途径石钟山时,曾在石钟山写了一篇游记,就叫《石钟山记》。

两人聊的这些内容都是跟自己家乡有关的,聊着聊着,秦念的母亲也参与了进来,于是这座位上的四个人,就只剩下了姜鹿溪一个人没有吱声。

姜鹿溪将目光投向了窗外,因为车速很快,窗外的林木倏忽而过。

秦念偷偷地看了一眼正在跟母亲聊着九江历史文化的程行,眼前这名男生虽然还在上高三,比她还要小上一岁,但懂的比自己还要多。

自己学的可就是中文系啊,历史和古代文学她都没少读,而且关于自己家乡九江的文化知识,她更是从小就在了解,但是了解知道的还没有这个外人多。

两人聊着聊着,已经聊到了九江的历史人物。

如陶渊明,朱熹,黄庭坚。

“你学的应该是文科吧?而且我觉得你的成绩肯定特别好,怎么也得是你们学校的前三吧?”程行跟她母亲讨论的差不多时,秦念说道。

“有没有兴趣明年高考的时候考我们的浙大中文系?到时候你可就是我的学弟了,我可以在学校里多照顾照顾你哦。”秦念笑着说道。

程行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学的不是文科,而是理科,而且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学校里排在倒数。”

秦念与她母亲对视了一眼,都不相信。

先不说要是以程行这般博学都在学校里排在倒数,那他们学校得多恐怖,而且要是真的成绩排在倒数的话,学校怎么可能派他来参加竞赛。

秦念笑道:“都还没成年呢,就这么喜欢说谎,以后还得了?”

程行笑了笑,却没再解释。

……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