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又碰了一次自己的手(2 / 2)

这冻疮膏成本便宜,卖一支也赚不了多少钱。

姜鹿溪抿了抿嘴,这是第三次了。

“把你的手给我。”程行道。

姜鹿溪推着自行车走进了院子里。

《安城》第二卷,青春的高阳完。

她抿了抿嘴,刚刚从老远就看到了程行,她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呢,这才七点十几,程行应该不会那么早就醒才对,之前除了那次自己来被她妈发现然后将他叫醒了外,其它时间他基本上都是到了七点半或者是七点四十才醒的。

“刚刚在想什么呢?骑车子也敢出神?就不怕摔倒?在这里摔倒了还是小事,没什么车子和人,要是在马路上的时候出神摔倒怎么办?”程行看着她问道。

“对了,要去几天?”邓英问道。

程行小时候也被冻伤过,那是冬天的时候玩冰玩的,姜鹿溪肯定不会无聊到去玩冰,那就肯定是周六的时候用凉水洗衣服导致的。

“伱去深城做什么?”程船放下手中的碗和筷子问道。

但是此时程行的目光却留在了她的手上。

桌子上是自己爱吃的饭菜,面前是还在壮年并且带着欣慰的笑容望着自己的父亲,旁边是忙碌的母亲,电视里放着的是不知道重播了多少次的《西游记》。

这让程行的鼻子有些发酸,那些记忆里的片段在此刻重合,那些留不住的青春又重新出现在了眼前,这一刻的安城,这一刻的父母,真好。

看着要做的事情不多,但也不停歇的做了一天。

等将面团揉成手腕粗细的长条时,姜鹿溪开始均匀的将其切开,切面也是一项技术活儿,要切记快准狠,这样切出来的馒头才能均匀好看。

高考落幕了,陈行的学生时代结束了。

“到时间了,可以开始复习了。”等时间快到八点的时候,姜鹿溪说道。

父母开车离开后,外面风大,程行就想回屋,就在不远处看到了一辆自行车在向这里驶来,车子上的姑娘绑着一个高高的马尾,在寒风中一晃一晃的。

“行行行,都这样说了,也别送你一支了,送你两支。”老板将那两盒感冒药跟两支冻疮膏全都给他包了起来。

自己给程行钱,程行是肯定不会要的,而且估计还会生气。

它带着许多人的向往遗憾与不舍奔涌向前。

或许是那个姑娘见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人,一发愣,竟然连路都忘了去看。

“这冻疮膏多少钱一支?”程行从药架上拿了一盒冻疮膏问道。

“哦。”姜鹿溪哦了一声,没再吭声。

将长条切成长方形的馒头形状后,姜鹿溪将它们分开,开始了第二次醒面,二次醒面的馒头是最好吃的,一般只有自己在家做时才会这样做,如果是卖的馒头,为了节省时间,第一次醒面的时间是会去掉的,他们会先把馒头切好定形,然后再去醒面,等醒好了后直接拿到锅上去蒸,这样要省很多时间。

第三卷的收尾是最少的,只有四五万字。

为了能够更快的赚钱,传统的手艺沾染上利益,偷工减料也就在所难免了。

姜鹿溪将家里为数不多的肉拿了出来,然后切成了丁,配合着酱豆和辣椒炒了一大盘酱豆子,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酱豆子都是能放的东西,这一大盘,也够奶奶吃不少天的,将这些都做完之后,姜鹿溪走出了厨房。

程行没再说话,伸手将她的一只手给拿了过来,然后将刚刚买的冻疮膏给打开,将药膏涂抹在了她那已经红肿了的手背上。

虽然记账本子上记着镇上许多人欠的钱赊的账,但杨奶奶也都没有去要过,都欠的赊的不多,要是欠的时间久了,杨奶奶也就当做没有发生过给销账了。

程行保存章节后关上了电脑。

“另外一只手。”程行道。

“奶奶,吃饭了。”姜鹿溪道。

光洁额头上的秀发也不知道被风吹到了哪里。

如果他本身还是这个年纪倒无所谓,主要是心理年纪都已经是三十多岁了,父母的形象还是那种五六十岁的样子,问父母要钱,会给程行一种啃老的感觉。

但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是没有二次醒面的馒头好吃。

这样自己也能靠着《安城》先赚些钱。

饭桌上,程行对着程船与邓英道:“爸妈,后天我得去深城一趟。”

程行敲下了最后一个字,然后吐了口气。

看来自己确实要先赚些钱了。

程船从他的钱包里给程行掏了些钱,道:“这些钱你拿着,到了那里该吃吃该喝喝,深城你也是去过的,算不上人生地不熟。”

现在的程行也没有闲着。

特别是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

邓英闻言也是如此,本来还很惊讶的事情瞬间变得平平无奇了,他儿子写的文章省文化报都能登,学校小小的作文竞赛,虽然是省竞赛,那又算的了什么。

姜鹿溪用手接过了暖水袋。

她这一次要走十天左右呢,怕蒸一锅不够奶奶吃的,姜鹿溪整整做了两锅的馒头,等这锅的馒头蒸好之后,姜鹿溪又蒸了一锅。

星辰密布,半圆的月亮出现在天空之中,已经掉了叶子的树枝在空中被寒风吹的来回摇晃,树枝上的乌鸦也发出了一两声叫声。

“好了,先进来吧,外面太冷了。”看着她那被冻的通红的脸,又看着北风将她的衣服吹得猎猎作响,程行的气立马就消了下去。

中级的冻伤是会出现水疱、溃疡、皮肤坏死等症状的。

他在写着《安城》高中部分的最后一章。

回到家后,程行将感冒药放到了一旁。

刚刚确实不该出神的,姜鹿溪自知理亏,低着头没吱声。

又到了老街上的那家油条摊,跟之前一样,程行又要了两碗汤和三根油条,吃完早餐后,程行带着她来到了附近的一家药店门口。

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这部重生后重新精雕细琢的作品,也终于快结束了。

“或者是想要我们配的也行,配的更便宜。”老板道。

程行放下手里的冻疮膏,拿了两盒贵的感冒药,笑着问道:“老板,我拿两盒,能不能少要点钱。”

省竞赛,那应该得学校成绩最好的才能去吧,毕竟代表的是学校的荣誉,他们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个成绩在一中排名倒数的孩子能去参加这种比赛。

在用布把馒头盖住,让馒头继续在案板上醒面的时候,姜鹿溪则是给大锅里倒上水,然后开始烧起了锅来,等把大锅里的水给烧开后,这边的馒头也已经醒的差不多了,姜鹿溪在蒸屉上放上布,然后把馒头放进锅里开始蒸了起来。

两人走进了药店。

“对啊,我们家儿子可是上过省文化报的。”本来还很惊讶地程船在听到程行这句话后瞬间不惊讶了,那什么省竞赛对他的冲击力还是比不上程行的文章和名字出现在省文化报上,有省文化报这件事情在前,现在想来程行不论做了什么都应该不值得了惊讶了,登上了省文化报,那跟登上省电视台有什么区别。

“你们谁不舒服?要买点什么?”药店里的老板笑着问道。

嗯,仅此而已。

她在平湖干了十几年的小卖部,平湖上的孩子基本上都在她这里买过零食,也都赊过账,但姜鹿溪没有来她这里买过一次零食,她每次来这里都是隔了很久才会来,来的时候也都是买一些盐买一些味精洋火这些生活上的用品。

“本来就是买感冒药送的,问你要什么钱?那药房的老板送了两支冻疮膏后我就刚好看到了你的手被冻伤了,能用到用途上,也算是物有所值。”程行道。

看着程行给她涂抹药膏时的认真,又看到刚刚程行抬起头望向她时眼里的那一抹疼惜,姜鹿溪最终没有再继续挣扎。

到了这里,姜鹿溪去深城竞赛考试前要做的事情总算是做完了。

“哦。”姜鹿溪点了点头。

姜鹿溪回到家后,拿出盆,往里面倒入面粉和用温水化开的酵母粉,然后开始了和面,对于从小就开始做饭和面的姜鹿溪来说,手净面净盆净这和面的三大要素,是最基本的东西。

还好,这只是初级的冻伤,只是出现了红肿。

一次发酵由于醒面的时间太短,发酵的酵母没有足够的时间产生风味物质,跟二次发酵的馒头相比,口感会会差很多。

“拿着,不拿我和你爸可生气了啊!”邓英道。

没有赊过一次账,也没有欠过她这小卖部一分钱。

邓英则是没那么多废话,将钱从程船手里拿过来,直接交到了程行手上。

“要是再跟我提钱的事,我可就生气啊!我又不是奸商,别人送的我还问你要钱。”程行说道。

《安城》字数最多,也是学生时代描述最多的第二卷总算是写完了,重写后的《安城》总共有三卷,这最重要的第二卷有整整十多万字。

等把面和成面团之后,姜鹿溪把面团放在案板上,然后盖上布,让它发酵。

别说孩子了,平湖上的许多大人在她这里都有赊账不给钱的,一些家里太过贫困的,他们家孩子来这里来东西买零食,杨奶奶都会不收或者少收一点。

程行将她手上红肿的地方涂抹完后放开了她的手,然后将药膏的盖子拧了上去,他将两支冻疮膏都递给了她,然后说道:“每天早上跟晚上临睡觉之前抹一次,最近别用凉水洗手,很快就能好。”

程行又碰了一次自己的手。

……

不分章了,六千字求月票。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