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地方会推条例(2 / 2)

“吴甡起复进京,职位以后任命。”

群臣这下来了兴趣,都觉得把廷推制度下放,称得上一件好事。

六一.二二三.一三七.一四

“你们觉得,谁能担此重任?”

为了防止那些人在西安生乱,孙传庭当即命祖大寿组建标营,从陕西官兵中挑选精锐。并且让袁枢派锦衣卫带领祖大乐、祖宽等将领,在城中四处巡视,发现江湖人士作乱,立刻进行缉捕。

有祖大寿带来的精锐家丁在,孙传庭对于举办武道大会招安更有信心。认为有这些人震慑,能让那些江湖人士不敢乱来。

这件事是吏部的职责,而且皇帝先前说过,分管吏政厅的官员要部推,主要由吏部推选。

所以,他在第二种意见占上风后,决定道:

“督抚没有会推投票资格,但是有权列席,监督会推计票。”

“另外,催促各位都御史上任,尤其是刘宗周。”

对此考虑之后,朱由检道:

“吏员年功,由吏政厅决定。”

所以他当即表态,配合孙传庭的工作。

群臣不知这些,只是感受到皇帝对刘宗周的看重,对这个人更加重视。

“分管吏政厅的参政或参事,可以看做吏部派往地方负责官吏黜陟的使者,以少卿规格部推。”

朱由检趁势又提出一点,向群臣道:

对于是否把官员任命权力下放,朱由检有过疑虑。但是在全盘思索之后,仍旧决定这样做。向袁可立仔细解释道:

“但是八九品官员的一年功,吏政厅可以决断。”

作为臣子从皇帝那里争取来的最大权力之一,文官就没有不喜欢廷推的。

“优先从各府推官中选择,吏部考察政绩。”

现在召开的就是处理吏部事务的常参会议,吏部主要官员都在殿内。他们商议一番后,提出了杨文岳、吴甡两个人选。

“朕已经从河南拨款二十万,作为治陕之用。”

“而且地方在有了这个权力后,能够更方便地调整官吏职务,处置无能官员,提拔优秀官吏。”

所以左思右想之下,朱由检把从福王、潞王那里借到的二十万钱粮,直接拨给了孙传庭。这是他把郑贵妃送到福王那里,册封福王、潞王宗人府官职得到的。原本就打算用于边军,如今用在陕西。

这话说得朱由检眼前一亮,说道:

“臣以为地方八九品官员,当由布政司、按察司五品以上官推举。”

袁可立听到这些,心中担忧稍解。但是仍旧担心地方掌握官员任命权力后,有可能尾大不掉,建议道:

朱由检看着这两个人名,觉得吏部的官员已经熟悉了自己任官的习惯。知道自己一般不会打回正推,陪推的官员也能起复。

朱由检心中不快,但是知道不能怨杨景辰。实在是科道官员太重要,而且是文官升迁的快车道,没有人愿意科道官员一直空缺。

这是文官竭力避免的,朱由检听着觉得有理,放下了这个想法,但是又提出一点,让武官有点权力:

“各省卫尉署都尉,有权列席会推。”

如今魏忠贤倒台,很多人建议起复他,此时又被提了出来。

被皇帝寄予厚望的孙传庭,此时正满面红光地接收从河南运来的钱粮,对这一批财物,可谓望眼欲穿。

这个只是小菜,接下来要讨论的,才是群臣关注的重心,那就是:

这段话说出之后,群臣顿时明白,皇帝把八九品官员的任命,下放给了吏政厅。

“而且都司若掌握官员任命,恐有节度之祸!”

“陛下,官员任命需要经过朝廷,如何能让地方决定?”

不过一番交谈下来,朱由检发现杨文岳为人很是机敏,很多观点都能切中要害。而且因为担任过户科给事中的经历,他对钱粮极为重视。认为要办好陕西吏政厅,钱粮不可或缺。

群臣当即否决,不愿让武将参与,袁可立道:

“都司各率其卫所以隶于五府,而听于兵部。”

“只有总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员出席时,才能形成决议。”

“臣以为官员任命权力即使下放,也不能由吏政厅完全掌控。”

当日会议结束后,朱由检召见杨文岳,了解一下这个人。

“会后召杨文岳觐见,朕看他是否合适。”

杨文岳现在是刑科左给事中,按照都给事中必然外放参政的惯例,他被外放为低一级的参事毫无问题。

总督和巡抚,有没有权力会推?

对此观点有两派,一派认为总督和巡抚节制地方,自然要有官员任免的权力,应该参加会推。

“其中科道为先,俗称科一道二,最先举行考选。”

如今来到按惯例补充科道官员的时间,杨景辰也有些顶不住了。在知道皇帝不想补充科道官员的情况下,提出这个建议。

甚至,他身上之前还有太仆寺卿加衔。若非朱由检登极后削除冒滥,被外放为布政使都有可能。现在外放为参事,还有一些低了。

以后,八品县丞、九品主簿这样的官职,吏政厅就能决定。他们任命官员署理职务后,只要没有大问题,就会在吏部那边获得通过,得到皇帝敕命。

但是袁可立的儿子袁枢如今是陕西卫尉署都尉,他对此不便表态。

“就像廷推一样,由吏政厅提出候选人,各省高级官员开会推举。”

“这样官吏的任命就仍受吏部掌控,不会轻易失控。”

这对地方官员来说是好事,却削弱了朝廷对八九品官员的掌控,袁可立道:

吴甡之前是山西道御史,因为忤逆魏忠贤,在天启七年二月被削籍。

“其与地方官员无涉,不应有会推之权。”

对刘宗周拖拖拉拉不上任,朱由检尤其不满。钱谦益这个后任命的都进京了,刘宗周现在还没来。

没有他的配合,东林党如何转为学派?

在这些人的震慑下,来到西安的江湖人,很快老实起来。祖大乐、祖宽都是勇将,在军中武力过人。他们统领的又是劲卒,远胜山寨盗匪。

那些桀骜不驯的江湖人和他们较量之后,很快收起了傲气。觉得朝廷的精兵强将很多,远远胜过他们。

祖大乐、祖宽等人,在和高迎祥、刘宗敏等人较量后,也震惊于陕西豪杰之多,不敢小觑他们。(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