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盖世神奸钱谦益(2 / 2)

甚至在明法科和明算科的事情上,都有人提出异议。

可以说,这是新进入朝堂的官员,对皇帝年前决定的质疑。在一些官员的推动下,想要推翻决议。

钱谦益的奏疏,就是一个引子,把这些人都引了出来。

而且因为钱谦益在东林党和士林中的威望,得到很多支持。

这个现象,让钱谦益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号召力。

温体仁却心思转动,从中看到了机会:

『钱谦益这厮上次想拖我下水,幸亏我没上当,没卷入这场风波。』

『他想用这件事算计我,我得有所回应,否则其他人还以为我是好算计的。』

『我记得钱谦益在主持浙江乡试时,涉嫌一桩弊案。』

『可以把这件事揪出来,给他一个痛击,帮陛下解决风波!』

作为一个浙江人,温体仁对老家发生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钱谦益在天启元年主持浙江乡试时,牵涉进钱千秋关节一案,温体仁打算用这件事把他拖下水,打击他的气焰。

这样一来,他就帮皇帝平息了这次由钱谦益引起的风波,能获得皇帝看重,为将来入阁做准备。

甚至,为了让皇帝更加看重,他还揣摩皇帝心意,猜测当今皇帝最厌恶的是党争,钱谦益这么一呼百应,很犯皇帝忌讳。

如果这些人再极力维护钱谦益,那就更坐实了钱谦益结党这件事。皇帝会出于厌恶,把钱谦益从朝堂赶出去。

工于心计的温体仁,甚至连自己以后如何在朝堂立足都想好了,那就是“无党”,让皇帝认为自己是一个孤臣。

这样皇帝会觉得他容易掌控,未来参劾他人,也显得自己“孤忠”。

定下这个策略,温体仁写了一份奏疏,起了个非常耸人听闻的名字:《直发盖世神奸疏》,直斥钱谦益为“盖世神奸”,说这个“神奸结党欺君”,在朝堂掀起风波。又把天启元年的浙江乡试舞弊案,重新提了起来,攻击钱谦益身为主考官,收受钱千秋受贿。

这份奏疏一上,朱由检都看得心中一惊,险些以为看到了后世的震惊体。

仔细读了几遍,才看出温体仁就是为了参劾钱谦益,想要把钱谦益打得万劫不复、直接从朝堂赶出去:

『这个温体仁,什么时候和钱谦益结梁子了?』

『他和东林党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心中怀着纳闷,朱由检对温体仁如此狠毒对待钱谦益,心中有些不解。

却不知正是温体仁之前和东林党走得近,如今察觉到他不喜欢臣子结党后,想通过参劾钱谦益,撇清和东林党的关系——

对温体仁来说,他在东林党那边,基本是借不到力的。钱谦益则不同,是东林党的中坚,将来廷推阁臣时,很可能成为对手。

现在把钱谦益废掉,就是除去了一个很有竞争力的对手。温体仁针对钱谦益,不是毫无由来。

摸不清温体仁的意思,对温体仁说钱谦益是“盖世神奸”,心中也不相信。不过他对朝堂上质疑年前决议的风波,确实有些厌倦。所以出于压下这场风波的目的,朱由检决定让温体仁的奏疏发酵,打击钱谦益这个领头人。

所以这份奏疏,很快就广为传播。这下很多人知道了,钱谦益是“盖世神奸”,涉嫌科场弊案。

在临近会试的当下,这件事引起很多举子关注。尤其是浙江的考生,被很多其他地方的人询问。

钱谦益万万没有想到,温体仁竟然如此狠毒,因为一件小事,就如此和自己过不去。他最初没有在意这件事,还处于一贯的温文尔雅,自谦“才品卑下,学问荒疏,温体仁参臣极当”,然后才辩解钱千秋的事情。

这份奏疏上去,更让人心中狐疑,觉得钱谦益和钱千秋的案子有关,至少涉嫌这件事。

朝堂上跟随钱谦益上疏的官员、尤其是那些东林党人,又极力为钱谦益辩解。认为钱千秋案已经确定,而且以钱谦益的操守,不会参与弊案。

这么多人的辩解,放在平时足以让皇帝改变态度。但是温体仁早就料到这一点,把这些当成钱谦益结党的证据,还提出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观点,认为“满朝都是钱谦益之党”——

被这些人都打为钱谦益的党徒,自己“一身孤立”。甚至因为“谦益之党无不恨臣”,请求“皇上罢臣归里,以避凶锋”。

若非朱由检知道温体仁历史上是奸臣,钱谦益在崇祯朝少有作为,他都险些相信了温体仁的观点,认为钱谦益党羽众多,是一个“盖世神奸”:

『温体仁真是厉害啊!』

『这人在政斗上是天才,摸准了我的心意。』

打击党争这件事,朱由检虽然在任用中立派上体现过,但是却没有刻意排斥东林党人。

温体仁却从中认识到,自己对党争的不满,把钱谦益定性为结党,想一杆子打死这个人。

同时,他主动求退的行为,也显示了“孤忠”,让自己放心任用。

如果不是知道历史,他真有可能被蒙骗。

所以,朱由检此时心里面,对温体仁的警惕更高点,知道自己玩心眼大概率玩不过这个人,对他要小心使用。

但是比较好的一方面是,温体仁现在确实是“孤忠”。他在得罪东林党后,未来很长时间都无法培养出党羽——

自己在这段时间,可以放心使用这个人。

所以,朱由检装出被说动的样子,让这件事继续发酵,甚至让人调案卷,似乎想追究钱谦益。

如此一来,钱谦益的风波,可谓越闹越大。朝野中人都纷纷关注这件事,超过了对年前决议的关心。

朝堂上臣子的上疏,也不再是对戒严法、磨勘法的质疑,而是谈钱谦益的案子,提出各种观点。

朱由检见自己转移热点的目的达成,才决定处理这件事,命大理寺重审钱千秋案,以事实为依据重审。

这个案子的起因,要追溯到万历三十八年殿试。当时钱谦益自恃名高、文名满天下,状元十拿九稳。却不料发榜之后,只中了第三名探花。状元是湖州人韩敬,一个在会试中都险些没录取的人。

这件事情,当然让钱谦益心中不满。在东林党揭发之下,万历三十九年京察时,取用韩敬的同考官汤宾尹被罢,韩敬也待不下去,被排挤回乡。

韩敬回到浙江湖州的老家后,对此记恨于心。在钱谦益主持浙江乡试时,与人合谋冒用钱谦益的名义,以“一朝平步上青天”七字为暗号,出卖关节,让钱千秋等人上了当。

然后韩敬派人到京城大肆宣扬这件事,刑部审判的结果,是钱谦益被罚俸三月,钱千秋革去举人功名,依律遣戍。

如今被温体仁推动重审,当然没那么简单。(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