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蒸汽雏形?(2 / 2)

面对几人质疑,苏闲只说了一句话。

“这两物,比黄金白银更珍贵!”

“我知道了!”

吕善立刻点头。

“当然,这都是未来的事情,现在的格物院还做不到这些,只要从应天府、甚至是南直隶中发现就行。”

苏闲继续叮嘱道。

三人继续点头,听到以后之类的话,不可避免的放松了一些。

然而,苏闲没注意到的是。

身后的白珏,和林安栋互望一眼,却均是看到了各自眼中的坚定——

“院长要这个!”

而这时。

黄恪和贾贤,也准备离开了,苏闲对他们的肯定,让他们再度重拾信心,准备继续坚持下去。

只是。

“先别走,现在才说的是正事。下一版的格物快报定下没?”

听到这句话,黄恪和贾贤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过望。

“院长有想法?”

“自从去年的惊蛰之后,国子学试验和《盐引论》,引发的轰动彻底让格物院在京城站稳脚步。”

“此后他们这些被称作前来格物院,是投机取巧之辈的,一下也变成了早有眼光。”

对于此,两人可是经历过那场变化的。

而后来几次格物日报,虽然也有一些小的轰动,也送出去了两三个“盐引官员”,但总体而言,根本比不上第一次。

他们此前也问过苏闲,但后者一直陷入大风波中。

如今……似乎正好闲下来了。

两人心态着急。

“下一次刚好是惊蛰!正好一年了。”黄恪连忙说道:“也该再度出现轰动一点儿的消息了。”

“的确!”苏闲点头。

“真的!院长你可是不知道,这格物快报越来越难了。”

这一次,看见苏闲态度,三人越发惊喜!

也急忙说起近期的困境起来。

一直以来,格物快报分为四个版面:工艺版、新品版、招新版、以及策论版!

前三个,从味精这个成品之后,出现最多的也是灶户们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新的“香料”。

基本上没有大的突破。

至于工艺版完全是半成品,也没什么值得关注的地方。

招新版和策论版,才是格物快报的主流。

只是这一年来,基本上都是吃第一版的延伸……

再加上,近期胡相掌权,民间言论不由得忌惮了一些。

连带着格物院,也不敢再提及盐引。

只是,再这么继续下去,没有新东西出现,恐怕《格物快报》很快就被人淡忘。

“现在整个京城,都知道我闲下来了,也不用去大本堂了,连带着此前救护太子妃的功劳,圣上也已经仁至义尽,似乎就等胡相的那把刀落下来了。”

苏闲开玩笑的说道。

谁知道他刚说完,三人的表情却严肃下来。

好吧,看样子大家都是这么想的。

“不过,既然闲下来了。”苏闲笑得越发灿烂,“那就得再度输出一些东西了。”

“四个版面……都要有新进度!”

此话一出,三人越发惊喜。‘

却见苏闲继续说道:

“第一,新工艺版,就以……这炼铁来说。这么久了,这炼铁工艺上,应该有进展吧?”

“如果用木炭的话,还好一点儿。”吕善回答道,这话他刚才就说过了。

“但是用煤石,烧出来的总有些脆。但相比较而言,比市面上好的太多了。”

“待会儿我说一个办法,你们照此办法炼一把剑,也算是第二版面的成品展示了”苏闲随口说道。

随后又道:

“至于这第三版面,招新……”

苏闲转念一想,“京城中最高的地方是哪儿?”

啊?

闻听此言,两人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

“钦天监的司天台。”身后,白珏连忙回答道。

苏闲一想,好像的确如此。

司天台,是大明开国后,仿元朝大都的司天台所建造,几乎是京城最高的建筑。

但这地方应该难上去。

但……一个人可以。

“准备两个铜球,要实体的,一个拳头大,一个人头大。”

“记好了?”苏闲叮嘱道。

黄恪连忙问道:“难不成招新版,用这个方法?”

“不错!”

“此次……”苏闲道:“我准备借着机会,让格物院再扩大规模,此前收了那么多皇家土地,总得用上不是。”

吕善在一旁记下。

而这时……

黄恪和贾贤的目光,已经变得火热起来。

对于整个京城乃至他们而言。

格物快报,由于上一次的《盐引论》,几乎是最受欢迎的版面。

毕竟上一次的国子学试验,只是新奇。了解原理之后,大家都不用再谈。

但是策论时政,却几乎是挠到了百姓的痒处。

特别是当下这个“特殊时刻”。

胡相稍微出手,苏家就已经衰落。在百姓眼里,都是此前那盐引论,得罪了胡相。

而现在……

苏闲似乎是知道他们心中所想。

“第四版面——”

苏闲伸出手,“拿纸笔来!”

黄恪两人一愣,还是一旁的吕善反应快,连忙派人取来纸笔。

苏闲接过,只是略微一想,五个大字,就出现在纸面之上。

还是在宫里说的……暗渡陈仓!

只是,就在顷刻间,苏闲的想法已经再度扩大。

富户?民收民解?

不!

而是……不同于此前,将富户、匠户、商税、杂税乃至田亩税,近期所言统合——

《四民税收论》!

要来就来一个大的!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