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目的执政大明(2 / 2)

然而这个鱼饵甩下去,先不说京城没有类似的“新钞”出现,就是关于其的一点儿风声都没有。

苏闲甚至以为,这些人该不会拿着新的印版,印出来的钱去其他地方花费,主打的就是灵活,而且这种可能还不低!

然而。

就算如此,也是有蛛丝马迹出现的。

为了保证新钞的使用,不会出现类似旧钞那样的“造假”方便。

所以每个新钞上的数字,都是根据大明的各个行省,去变化的,里面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这些在钞镜院都有备案。

且知道的人,目前只有三个人。

朱元璋、苏闲父子。

哪怕是监钞司的提举,也认为那些数字,仅仅是前几位代表不同的行省罢了,而其内有的一套逻辑,却根本不知。

正因如此。

在现在这个人均不出门的时候,这些地方的新钞,几乎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而钞镜院,每个月都要从各个地方暗自收上来一批钱,拿到钞镜院作出核查。

如果有大批量的“新钞”从其它地方出现,很快就会露出马脚。

毕竟,那些人拿到印版,可不会只印那么几百上千张一贯。

而借着这个线索……

苏闲一直没有往外说,甚至没有给朱元璋说的是!

他想知道这些,到底能牵扯出朝中的哪些人?

但愿只是真的京城混混……

如此想着。

苏闲又不由得想起胡惟庸起来,话说对方从“盐引论”之后,苏闲本以为会立刻迎来其党羽的反扑。

只是却没有。

联想到他这一年来,所看到的胡惟庸,只是一个站在左相位置,似乎随时都受着朱元璋掣肘的“受气左相”。

和官场上的传言,左手掌握吏部、右手掌握御史台,官员升迁凭其一言而决、结党营私、大发横财、勾结武将、铲除不臣,蒙蔽圣听……

完全不符!

自己在盐引上,做了如此大的事情,对方竟然也不闻不问?

史书是不是记载错了?

还是说,之前的几次针锋相对,已经是胡惟庸的极限?

又或者说,盐引之后,他看到自己在大本堂的所作所为,简在圣心,所以打消了针对他们父子的念头?想化敌为友?

还是说,还在等着……

可再等,你又能等到哪里去?

苏闲为什么要让朱元璋看到民收民解的坏处?

其一!

是他看到了白芷夏、白玦等白氏宗族和林氏宗族,在其中家破人亡、被逼的卖儿卖女的惨剧缩影。

是他善心作祟也好,妄想改制也罢。

总之,既然能伸出手,苏闲就得试试。

其二!

那便是关于以后,他长大后真正的目的了。

要想保持家里的地位不变,甚至一直往上高升。

那就必须先绑定,一个让朱元璋能亲眼看到的宏远未来!

而民收民解,关于“国朝税收”改制的第一步,就是开启这扇大门的第一把钥匙!

而恰好……

从宝钞开始,苏闲就一直在尝试!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是在大明的白银已经占据货币主流的时候,才能真正实施。

换言之。

在这个时代,提出一条鞭法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能在人心之种撑得起的货币!

可此刻……

这个货币体系,已经快要建立起来了。

等到借此,清理完这些朝中蛀虫,再等到胡惟庸案发……

那么苏闲认为,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自己一家才算是真的高枕无忧。

而到了这个时候……

等到宝钞体系已经越发的稳固,不可动摇。

那便是:朝廷两次税收,“实物税”、乃至“田产税”……

都要变成一条——钱税!

只要此事一成。

那个时候,苏闲刚刚长大,在此前打好所有铺垫……

铺垫越深,自己和大明绑定就越深!

到时候,新政一旦开始实施。

新政大势浩浩荡荡,所有的铺垫犹如大海浪涛席卷而来的时候……

便是时代的洪流!

每个人,每一个官员,哪怕是皇帝本身,都想要借着宝钞的便利,而此,便是新政良机!

那时,不管彼时的大明,有没有废除中书省,有没有废除丞相制。

苏闲也是真正的……执政大明!

就如同现在,常森、徐膺绪、各大皇子,乃至朱雄英本人,都不再是现在这般小孩的玩闹。

而是彼时的大明砥柱!

而自己,也如现在……

当为隐相!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