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一纸盐引,托不起大明!(2 / 2)

之后又再次见到,眼前的这一幕。

当下,高符激动的无法言语。

“陛下……陛下!真是神了,真是神了!奴婢们刚刚带来的,明明是这些下等盐啊,结果现在,变成了上等盐,不!比上等盐还要纯粹。”

听着他还要絮叨,朱元璋已经无法忍受。

等到冷却后。

他让那些公公,将这些精盐取出来,然后亲自伸出食指,蘸取了一些盐,然后伸进嘴里。

“好!”

朱元璋的眼睛,似乎猛地大亮,“没有了那么苦,和上次咱尝到的大差不差。”

“真有这办法!真有这办法1”

忽然。

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很快转头看向四周,“尔等的嘴巴……”

“皇爷,咱们什么都没听到!”

另一边,常茂吓得大叫,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方法,关键是还他娘的如此简单,但凡看到,只要传出去,恐怕就会有无数的私盐贩子效仿。

到时候私盐比官盐再好再便宜,那盐引这国策,也算是半途而废了。

一时间,随着众人赶紧表态。

朱元璋反倒是沉默起来。

因为他忽然发现,如果真的要大范围的制作精盐,那么这个方法根本瞒不住,势必有很多灶户会知道。

而一旦如此,不还是误了国之大计!

“不行!”

“不对!咱高兴的太早了!”

此刻,朱元璋已然明悟,他猛地转头看向苏闲。

“如果这些方法真的要大范围使用,那接下来,大明百姓的确可以不用为食盐发愁。”

“可是,朝廷要愁了!咱要愁了!”

苏闲知道,此时此刻的老朱,心里想着什么。

要知道。

盐引……是国策!

这个国策可不只是让你今年多制造一些盐,制造的越多越好就是好的!

而是需要“定量”,就如朱元璋所言,朝廷基本每年的食盐产量,是大明百姓人数的十倍!

这样一来,除却百姓每人每年所需的五斤以外。

还有一半。

则是给路途损耗、外邦交易、牛马羊等等、还有储存所需。

可一旦苏闲的这办法传出去。

那么民间私盐岂不是屡禁不止?

更重要的,上好的盐一旦出来,那势必会有很多人和外邦去私下交易,西边的吐蕃、北边的草原、西南的番邦小国……等等,大明就相当于失去了一手和外邦交易,从而赚取银钱的手段。

甚至有可能让他们逐渐坐大!

而此事若成,说不定还会破坏盐引制度……

想着想着,朱元璋第一次觉得,让苏闲给自己解释制盐的方法,是不是有些做错了。

而看着朱元璋的反应,苏闲只是略微一想,就想到了其心理想法。

实际上不只是他,哪怕是马皇后,都有了一丝犹豫,连带着太子朱标都紧缩眉头。

提取精盐的办法,只是给了众人一瞬间的喜悦。

而接下来,则又是无尽的沉默。

高符小心翼翼的熄火,然后看向其它公公,示意悄悄退后。

这种沉默的时间非常长。

但苏闲却又耐心等。

原因很简单,这是对于未知,对于未来无法操控的恐惧。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一个舵手了。

恰好,眼下的苏闲,什么都很小,偏偏只有后世的眼光,非常长远。

不知过了多久。

忽然,朱元璋徐徐开口,“你也想到了吧?”

他转头看向苏闲,如他之前所想,此子既然做一步看三步,那么关于精盐提纯,有可能引起的后果,他显然也想到了。

“这便是为公了!”苏闲淡然开口。

“为公?”朱元璋已经分不清,这是第几次听到这两个字了。

他吸了口气又缓缓吐出,“小小孩子,知道什么是公?”

“与这些盐相比,削弱敌方,扼住他们咽喉这才是天下为公。”

“此制盐法一旦普及,必然扩散,一旦扩散,朝廷盐税比你在《盐引论》中所提及的,还要崩坏更快!”

“到时候,你放才那一番计算,岂不是根本无用?甚至连外邦也知道如此简单的办法,那我大明……”

“陛下!”苏闲将其打断。

只是轻声道:“我大明的百姓们,值得如此好的盐!”

此话一出,朱元璋似乎被触及到什么,身体浑然一震。

而苏闲却更清楚,对方刚才那样的犹豫,只是对于未知的迷茫,前路未卜的不确定。

但从根子上而言,他还是那个自信无比,从微末而起的洪武帝!

他担心后世子孙,却唯独不担心他自己……

“况且,陛下也想太多了。”

“产盐的地方就那么多,只要把住盐矿,大明大部分的盐依旧是朝廷做主!”

“而陛下如果担心私盐的话,那么话题又回到了之前——官盐,必须比私盐更好,更便宜!”

苏闲再度重复道:“因为我大明百姓,值得如此好的盐!”

“朝廷参与盐价制定,根据损耗、盐税,定出平民百姓最容易接受的市场盐价,晒盐法一旦普及,再加上精盐制作成功!”

“到时候我大明可不是三分银一斤盐,也不是一分银一斤盐!”

“而是一厘银一斤盐!”

一厘等于十文钱。

这个数字显然吓了朱元璋一跳。

然而苏闲接下来的话,却更加惊心动魄。

“甚至,私盐如果再猖獗!”

“大明甚至可以再五分钱一斤盐,照样有得赚!”

“而此后,我大明的盐,再无上中下等级之分,只有海盐、湖盐类别之分,百姓想吃什么风味的盐,就能吃什么风味的盐。”

随着苏闲富有蛊惑的声音响起,这一刻,朱元璋、朱标的神情都无比震动。

“至于陛下担心的外邦,削弱实力余余……”

接下来,苏闲的话音再度响起,却给朱元璋的心神,带来了更为震撼的颤动!

“陛下难道觉得……大明能在元末占据中鼎立而起,能光复汉统,驱走元人,未来甚至还要远迈汉唐!”

“要靠区区的盐吗?”

“陛下!”

苏闲再度道:“《盐引论》上所言,一纸盐引,托不起大明!”

“我大明的军国命脉,也不能放在区区一纸盐引上!”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