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第119章 刻在DNA里的名词,北伐!(2 / 2)

本来还带有一抹忧愁之意的诸葛亮瞬间大喜!

“传令王平,务必守住南围!”

“魏延!高翔!吴班等将,随我应战!”

……

【这一战,司马懿的大军一触即溃。】

【斩杀三千魏军精锐甲士,总数万人。夺得精制铠甲五千具,角弩三千一百张。】

【司马懿仅能退保大营,缩战不出。而整个魏营从上到下,也没人再请战了。】

【六月,蜀军后方突然传来消息,天降大雨,粮食运不过来。】

【蜀军的粮食没能接应上,诸葛亮万般无奈,只好下令撤军。】

【得知蜀军粮尽退兵,司马懿立刻命张郃率部追击。】

【张郃起先是抗命不从,理由是:“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司马懿不听,强行命他出兵。】

【等张郃率部追至木门道时,被“乘高布伏”的蜀军“弓弩乱发”、滚石俱下,一支流箭射中其右膝。】

【不久,便因伤重不愈而去世。】

……

大汉,

汉末·献帝时期

司马懿顿时跪倒在地。

虽然天幕语焉不详,但他可太了解自己了!

明知道以诸葛亮的谨慎不可能不设伏兵,还让张郃去追击。

这不就是想阴他一下!

但司马懿啊司马懿,你也不能把他给阴死啊!

老曹家这帮人多难伺候你又不是不知道!

他此时心里突然有种不详的预感。

他觉得,未来的自己肯定要给自己一个大“惊喜”!

未来的我!

你可不要乱来啊!

跪在地上的司马懿心如乱麻。

而俯视他的曹操则阴晴不定。

“张郃与你意见不一,还与众将讥笑于你,你想让他吃个暗亏。”

“孤理解。”

曹操突然叹口气。

“看张郃并非命丧当场,应该是箭矢有毒。”

“你有私心,但张郃之死也不能全怪你。”

司马懿感动的叩首。

“臣,谢魏王!”

曹操笑着扶起司马懿。

“仲达多礼,孤还要你多多看顾我儿。”

“臣,尽效死力!”

……

【在第四次北伐之前,诸葛亮派同为托孤重臣的李严督粮草。】

【后来,李严因天降大雨运粮不济,派马忠、成藩假传诏书,要诸葛亮撤军。】

【同时李严又向刘禅上表:“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欺骗刘禅说这是策略。】

【诸葛亮回来后,问他:“军粮饶足,何以便归?”】

【李严又想推卸责任给运粮官岑述。】

【诸葛亮直接出示李严之前写的手书,明显前后不符,李严无话可说,被贬为庶人。】

【第四次北伐,功亏一篑。】

【公元234年春二月,五十四岁的诸葛亮率益州全部之兵计十万余众,出褒斜道,第五次北伐中原!】

【也是从此开始,北伐这个词就刻在了国人的DNA里。】

……

东晋·元帝时期

豫州刺史府

祖逖饮着杯中的美酒。

这是自家皇帝在封戴越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时,专门给自己送的!

“北伐……”

想当年八王之乱,自己率众南下,那时便励志要北伐收复失地。

祖逖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

好不容易收复黄河以南,朝廷却派一个虽有才望,却无远见之辈来处处牵制。

“诸葛丞相有五次北伐中原的机会,可我没有了。”

“范阳……回不去了。”

……

东晋·安帝时期

潼关,

一身战甲的刘裕看了一眼天幕。

“长安近在眼前,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传令,命王镇恶率水军溯渭水而上。”

“直袭长安!”

……

南宋·高宗时期

开封,

宗泽眯着眼睛看着天幕。

“诸葛丞相一生北伐中原,只为奉昭烈之遗志,扶汉室之倾颓。”

“……可惜,以一州之地逆天而行,终究不是上策。”

裹了裹身上披着的衣服。

拿起案桌上的笔。

只要官家回京,天下就能团结一心,金人不足为虑。

宗泽如此想着。

开始书写请皇帝还京的奏疏。

击败金人,迎回二帝。

大宋不会亡的!

……

南宋·高宗时期

临颍,

岳飞看了一眼天幕。

“十年之功在此一举!”

随即看向身边的众位将军。

“今次杀金人,直到黄龙府,再与诸君痛饮!

……

大明·永乐时期

独自一人躺在摇椅上的朱棣,面色复杂。

“爹……孩儿会证明……”

“咱不比大哥差。”

……

写北伐,绕不过去宗泽与岳飞。

但一写他俩我心里难受。

完颜构,田文静!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