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户口减半!”(四千五百字)(2 / 2)

而在听到老爷子的这句话后,瞬间就感觉这犁庭其实不扫也行!

看到老爷子把话说到这份上,朱高炽也直起身子正色道:

“爹,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但三十年间多杀士众,竭民财力。”

“又赶上了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人民相食,畜积一扫而空复。”

“最后是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爹,您怎么能肯定您这一仗就一定能扫荡犁庭了呢?”

“汉武,太宗,他们也都以为扫荡了,后面不还是起复了吗?”

朱棣一听,胡子都气的吹起来了!一拍桌子道:

“那你的意思,就不管了?就让他们养着?壮大!”

“爹!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缓几年,让你们有钱打仗之余,还能留点财以备后患。”

朱高炽连忙给自家暴脾气的老爹解释着。

朱棣一甩袖子,指了一下朱高炽。

“那你说个数!缓几年?!”

“十年!”

“十年?!”

朱棣气的拍桌而起!

“你看看你老子能不能活十年!”

“那…没钱。”

“你TM…”

朱棣四处张望,随后脱下鞋子直奔朱高炽。

“老子今天打死你!”

“大哥快跑!”

“老爷子慢点!”

“老爷子这下手太狠了。”

“要不说他是大哥呢,还是他抗揍啊。”

乾清宫内也是一片鸡飞狗跳。

……

【而“户口减半”的事情背后也有其特殊的复杂性。】

【其中,自然灾害是“户口减半”的原因之一。】

【根据《汉书》各本纪、《五行志》、《食货志》《沟恤志》和其他有关的列传记载。】

【汉武帝时期,比较大的自然灾害大约有三十起,水灾和旱灾频发,蝗虫大起持续多年。】

【其中被黄河洪水肆虐的中原江淮地区最为严重。】

【而旱灾频繁,蝗虫大盛,粮食自然就开始减产】

【粮食减产,百姓吃不上饭,但朝堂依然是该征调征调,该加税加税,该打仗打仗。】

【而这种天灾加人为的结果也导致百姓们的损失越来越大,越来越重。】

【而其中,人为的因素占比更大。】

【汉武帝用兵频繁,这导致汉朝在长期时间里有相当数量的青壮年男子死亡,伤残和被俘虏。】

【而不停发动的军事行动又对汉朝的后勤有很大的要求。】

【根据精确具体的计算,即使是调度非常的理想。】

【将战争范围的半径限制在600公里】

【把连续行军和战斗行动的极限全部拉满,全部行动的时长不超过一个月】

【这种条件下,如果派14万人的大军配上7万人的粮草辎重,也必须要有六十万人运送粮食。】

【而这种规模的战争,与那些大战比起来也根本不算什么。】

【还有大兴土木,大兴宫殿,四处巡游。】

【于是数不清的牛马被汉武帝征调。】

【耕田和运输的劳动力被调离了生产。】

【而经过征兵、运粮、修建、生产力脱离等等一系列人为因素后。】

【汉武帝时期的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了。】

【人口减少后,此时的汉武帝还在继续自己的丰功伟业,将口赋从七岁提到了三岁。】

【并且把税额从二十钱提到了二十三钱。】

【从而导致了普通人家“生子辄杀”】

【这些因素都非常猛,但还不至于让大汉“户口减半”,根据现代的考古统计,汉武帝时期的人口减少了约400万人口。】

【400万人口就是大汉的一半户口,大汉还没这么脆弱。】

【其主要因素是因为汉武帝时期的“独特”户口统计方式】

【汉武帝晚期,一方面汉朝的实际人口是在大量减少,而另一方面官员们统计的户口却越报越多。】

【这一串的矛盾导致了一连串的恶劣影响。】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苏醒后,看到天幕上的信息长舒一口气。

还好,400万人口虽然也不少了,但也比“真·户口减半”强多了!

但这孙子的一连串做法还是让他恨得牙痒痒的!

这孙子!爷爷要好好教育教育!

感谢泰一增加朕的寿命!

朕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么了!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看见揉着屁股的刘彻,面带一丝不忍。

朕是不是太过宠爱这孩子了?

阿父早年带朕劳作,朕觉得十分辛苦,但阿父却说朕的辛苦相比与那些百姓来说是不值一提的。

朕不想彻儿体会那种辛苦,却不想让他如此不知疾苦。

“彻儿,从明天起,与朕去开垦荒田!”

“啊?”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面沉如水,袖子里的拳头捏的紧紧的。

一口牙恨不得咬碎了。

一群硕鼠!害怕朕?是害怕百姓的农田喂不饱他们吧!

跟那帮豪强斗了好几年的刘彻刹那间就明白了他们虚报的真正原因。

自己的频繁用战让百姓们入不敷出,这种情况下,他们肯定会另谋出路。

而这个时候,就是那些豪强与地方官员吞并良田的大好时机!

一想到自己费心费力兴建的水利工程,灌溉了无数良田,而这些良田全进了狗肚子里去!

刘彻只觉得面上一片害臊!

呵呵,那帮豪强肯定在得意的蔑视朕吧?

等卫青回来的…等卫青回来的!

豪强:不是,这事还没发生呢!你讲讲理啊陛下!

……

【汉武帝天生富贵,并没有像他父亲和祖父那样体会过民间疾苦,没有实际的实验体会,外加重用酷吏对臣子十分严苛。】

【无数官员都不想这颗雷炸在自己手里,于是虚报越来越高。】

【所以一个奇特的现象出现了,人口实际上是减少的,但汉武帝不知道!】

【他只知道“人口”是越来许多的。】

【直到昭帝时期,汉朝重新核算人口,此时的人口除去黑户和流民后,是真实的户口。】

【而真实的户口与武帝时期的“户口”一比较。】

【自然是“户口减半”】

……

{说的好像当时人有的选似的,天下户口减半,先掠之于民,民力枯竭又掠之于商,等天下中产之家都破产了,自己再搞官营经济,逼着老百姓高价买生产力工具和生活必需品。你猜猜这都是谁干的事!}

{汉武帝能四处开边是因为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一个好底子,一个人想不惜一切代价把几代人的事情都做了,结果代价都死的差不多了。后来呢?后来天下还是老刘家的天下,老百姓受得这一茬罪都不知道图啥。}

{考古证据其实可以打脸这些史书上的所谓黑料,居延汉简中出土的竹简记载了不少士卒的名字,“x忠”出现频率非常高,叫“延年”、“延寿”、“千秋”的人非常多,如同“国庆”、“建军”、“建业”、“解放”一般,足见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对西汉政府的认可。}

{所谓千古一帝,有的时候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啊,你要是现在还来一遍汉武帝时期的民生,那我指定骂你脑子有病但或许一千年后后辈会怪你当年咋不吃点苦,留点福给我呢?后人乘凉还骂着前人干嘛不多留点遗产,但又不想受累去给后人栽树,人之常情罢了(吃瓜)}

你要说汉武帝是秦始皇的复刻也对,但他相比秦始皇而言更有政治头脑。

查资料好累,我一发Q阅平台的书干嘛要按照起点平台的方式写?

我要摆烂!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