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海上丝路第一人,华夏水军推动者卫(2 / 2)

题什么都可以。

他们只是希望来往泉州的时人或是后世人,能知道,有位权倾朝野的大将军、大英雄,曾经巡视过泉州的城防、海防、海域等。

要是一般文臣,被泉州父老邀请题字,不管怎么说,绞尽脑汁,也得想一首诗词歌赋。

但卫渊不擅长此道,也无心做诗,毕竟各州府水军、海防建设才刚刚起步。

有着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处理,千头万绪,哪来的心思吟诗颂赋?

但是泉州父老的邀请,他又不好拒绝,思来想去,索性,就留下一句话,

【欲使国朝万邦来贺,必兴水军】

【欲始海运无忧,家国富强,必兴水军】

【欲使子民安乐,无惧海外诸国,必兴水军】

只是较为简单的几句话而已。

然而,这却使得泉州成为后世的水军重要发展军事基地。

后世一些强大的水军,几乎都是从泉州走出。

甚至,泉州父老乡亲,还在卫渊留字前立了一座雕像。

是卫渊的石像。

足有三四人之高,立于一座高台之上,目光一直凝望着泉州海域对面的夷州。

再后来,夷州子民听说卫渊巡视海峡时,在船只上说出夷州之重要性。

夷州子民也建了一座卫渊的石像,石像背后写着一句话:

【夷州乃华夏之固有领土】

两座石像,互相对视,深情地表达出了两岸人民的期待与厚望。

卫渊在泉州所说的那三句话,也被后世人称之为【兴盛水军三言】

但凡是这片土地上的水军大营里,必有着这三句话的流传。

简单、明了,让人一眼就懂建设水军的重要性。

后世一些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也毫不吝啬的称赞卫渊为‘华夏水军的推动者’。

当然,此时此刻的卫渊,并未想到后世人如何对他评价。

他只是希望,站在这个位置上,可以煽动自己微不足道的羽翼,改变一些事情与世人的固有观念。

骑兵早晚会被取缔,但水军不会。

国朝重视水军的发展,应该不能比重视骑兵要差。

又过几日。

第一批海运已经结束。

而福州又要忙碌第二批海运,但这与卫渊已经无关了。

如今,他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海防的建设与水军的成立上。

福州是率先重筑海防的重镇,这里的海防建设,全部是按照卫渊的意思来构筑。

卫渊邀请了东南一带沿海州府的所有刺史、团练使等前来欣赏福州海防建设,并且还向众人发表了重要讲话,

“有人说,水军成立之后,完全没必要再去巩固海防,如此劳民伤财,又难见其效,何苦来哉。”

“本帅想说的是,海防的重新构筑,是为了防患于未然,如若将来,这些海防构筑能起到一次用处,能使沿海一带的百姓少死一些人,那么无论花再多的钱财,都是值得的。”

“不提过失只论功绩,当年始皇帝将七国间的长城连起来,助后世子孙抵御外贼侵略,可谓功莫大焉。”

“如今官家亲自下旨,修筑沿海防线,又何尝不是巩固长城之举?那些意欲对我大周图谋不轨的海外诸国,当见到我大周这雄伟的海防建设,自会心生胆怯。”

“长城让关外异族望而却步,这海防,则会使我大周万邦来贺!”

“.”

他知道,他可能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

他也知道,将始皇帝与赵祯放在一起比例不太恰当。

但海防之建设意义,不比长城要差。

而且,按照卫渊意思修筑的海防线,可以在未来时代,也能起到用处。

比如,他苦心琢磨的瞭望台,可以轻而易举的改造成各种炮台。

只要后世人不傻。

讲完话以后,各地刺史、团练使皆称赞不已。

他们心里想着,与卫渊一同夸赞皇帝的功绩,总归是没有错的。

做完这些事情,卫渊又特意跑了一趟两浙路与福建路市舶司。

见到两地市舶司市舶使,对其语重心长的说道:

“当年汉武帝起丝绸之路,为汉朝与异族之贸易往来,做出极大贡献,使得汉朝富盈一时。”

“而且,当年那丝绸之路,还将异族的战马等带来,为汉朝后续的骑兵兴建奠定基础。”

“如今这海运,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本帅希望,你们可以不只是将大周的货物运到海外。”

“如有机会,应当将海外诸国一些较好的物资,比如他们的冶炼技术、军事手段等,也带回来。”

“也只有这般,我大周才能吸纳百家之长,雄于世间。”

对于卫渊的命令,两地市舶使自然不敢违背,他们也是深以为然。

就比如波斯帝国的铁骑发展,就很有钻研价值。

待卫渊话音落下,他们自然而然的,也吹捧起了卫渊,

“海运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妙也。如此,卫帅您可为海上丝绸之路开启之第一人!”

“卫帅对于东南各地的功绩,必将永载史册。”

“.”

卫渊朝着他们摇头道:

“你们说错了,开启海上丝绸之路第一人,是陛下,不是本帅。”

“陛下开启海运的功绩,才更应该被载入史册当中,大写特写。”

小官吹捧上官,上官吹捧更大的‘官’,理应如此,自当如此。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