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刘彻:请我儿升天!(2 / 2)

“……”

卫子夫又是一怔,

“陛下,如果妾身没记错的话,那天禄箱不是齐王进献的么?”

“你们只需知道那天禄箱的确是出自这逆子之手,他那是见刘闳心思单纯,便带坏了刘闳联合起来妄图欺君,若非朕心思缜密,只怕便被这逆子蒙蔽了!”

“你们告诉朕,如果这些事情都不算征兆,那什么才算征兆?”

“可是这个公孙敬声却能一战立下三功,仅此一战,即可与去病相提并论!”

可若是这个逆子非但不走,还又奉诏回了长安……

除非那时候刘据就已经掌握了……仙术?!

他就算有时看不透卫青,却看得透卫子夫,尤其在刘据的事情上,卫子夫总是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也做不好表情管理。

因此不难看出,刘据在这之前对治水之事应是毫无准备的。

这些事随便拎出来一件,都几乎堪比神迹,最起码也是奇迹。

刘彻其实也有类似的感觉,因此他理解卫子夫的感受,只得又看向卫青,

“卫青,你呢?”

……

待卫青和卫子夫看过此前那封相关“刘据成仙”的奏疏,和刚收到的这封“焚书溺方”的奏疏之后,刘彻也不再打马虎眼,直截了当的问道。

听到这里,卫青和卫子夫已经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只能面面相觑,试图从对方的眼睛里找到一丝真实的感觉。

同时他们也更加看不懂刘据了。

这同样不是刘彻想希望看到的局面。

“朕也去椒房殿!”

只要刘据升了天。

卫青也是一脸的不解。

“这公平么?这一点都不公平!”

“你们只知刘据毁堤淹田反倒成了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还不知道他之所以敢那么做,是因为他早已算准了河水决堤之后的流经走向,甚至还提前命人驱散安抚了沿途的百姓吧?”

所有的问题便都不存在了,他自然也不用与刘据撕破脸,更不需要考虑“诛仙”的事情。

刘彻独自沉吟了许久,终于对殿外喝道,/apk/

“苏文!”

甚至他都有点后悔此前连下了那三道诏书召刘据回京。

刘彻无力的道,

可且不说连腰斩都能起死回生的刘据该如何去诛,就算真能诛杀,也必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若是太过兴师动众,只怕轻则动摇国祚,重则天下大乱。

卫子夫迟疑了一下,神色看起来比刘彻还要复杂,微微欠身道,

老子求仙,儿子成仙。

因此现在刘彻忽然说,刘据在毁堤淹田之前就已经算准了河水决堤之后的流经走向,甚至还提前命人驱散安抚了沿途的百姓……这实在是太难令人理解了,至少绝对是人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

如果这都不算刘据成仙的征兆,那么什么才算征兆?

良久之后。

“卫青,你自己来说,倘若教你来点将,哪怕我大汉的将领都死绝了,你会举荐公孙敬声去做先登校尉么?”

如此父子情谊犹在,托梦的时候说不定还可向他询问一些“成仙”的秘辛,自此走上一条正确的求仙道路!

卫子夫一怔,“陛下的意思是,毁堤淹田竟是据儿有的放矢?”

最重要的是,刘彻已经想了很多天,直到现在也没想出一个合适的应对方案,更不知道等刘据返京之后应该如何处置……

是啊。

“……”

刘彻却又忽然说道。

“朕心中有数,你们若早知此事,此前又怎会因这逆子的所作所为惶惶不可终日?”

而且话说到这个份上,有些事情刘彻已经没有隐瞒的必要了。

“他何时拜过鬼神,他连天地都没祭祀过几次,他甚至连毛都尚未长齐!”

“陛下,妾身也……”

只觉得刘据明明是他们的儿子和外甥,却因为刘彻这番话,凭空多了一层陌生感……

其他的事都是小事,唯有刘据成仙这件事,对他的刺激最大。

难道他果真要行“诛仙”之事么?

“陛下那时还因此下诏将齐王封做了天禄将军,又授了印玺,为何如今又说此物出自据儿之手?”

“此战方略是他还未离京时便已定下的,李息与徐自为不过是依计行事,便令世间再无西羌。”

“……”

“陛下询问妾身的看法,妾身此刻只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还是一场不知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也不知何事会醒过来的混沌梦。”

“还有前些日子镇抚南越国,伱们应该还不知道他其实还身怀不世方技,就连那个名叫义妁的女太医回来之后都对他极为尊崇,口口声声将他称作神医,只求能够拜他为师吧?”

再加上刘据前去治水的时间并不长,也完全没有时间去仔细勘查地形,更绝对没有时间提前挖掘新河道来引导河水的走向。

说到底,他还是更在意“成仙”的事。

“否则阴阳逆行,天罡倒转,必定要出乱子。”

“因此这次若刘据回来,你们也替朕劝一劝他,他能够顺应天命自觉升天,对每一个人都有好处。”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