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小店开业(2 / 2)

开学之后,一家人又全都搬回了新房住,主要是方便小梅和小雅上学。

杜少杰重生之后的第一家店,在低调中悄然开业。没有营业执照、没有牌匾,只在橱窗的玻璃上用彩色纸贴上了“德州扒鸡”四个大字。

门面的房产属于房管所,管理属于梨花街市场。

每个月要给市场交管理费和卫生费,共计2块5,别的就没有了。现在这个时间点属于改开之初,愿意干个体的人还真不多。

每天早上,王玉秀和小梅、小雅一起出门,顺路把她们送到学校。

然后直接去春风巷的老屋,将头一天晚上做好的【德州扒鸡】装袋,和苏大鹏一起推着三轮去梨花街的门面。

现在的天气冷,一次拿过去也不怕坏。要是天气热了,就只能分批拿过去,除非以后有钱买冰柜。

王玉秀上午守店,苏大鹏要外出给老顾客送货,同时采购第二天要用到的原材料。

制作成品暂时还是在老屋那边,等天气再热一点,苏大鹏会在自家院子里盖一间专业厨房,以后就会方便很多。

快到中午的时候,处理好原材料的苏大鹏,回来替换王玉秀,她还得回家给两个女儿做午饭。

吃完饭,王玉秀去替换苏大鹏,苏大鹏回家吃饭,然后开始炸制、炖煮鸡肉。

每天40只鸡,雷打不动。

每只鸡的利润在1.2元左右。一般在下午四点半关门,来晚了还买不到。

这是杜少杰出的主意,现在人们的收入普遍不高,能时不时买【德州扒鸡】吃的人就那么些,还远不到扩张的时候。

他有时间,晚上下班后会去春风巷的老屋看看,帮苏大鹏把把关,并及时补充卤料。

一个类似于家庭小作坊的【德州扒鸡】店,运行平稳,一个月下来赚了1300块钱左右。留下300元钱作为流动资金,杜少杰和苏大鹏一人分了500元。

苏大鹏一算账,现在赚的比以前还多。以前他要给杜少杰制作费,还要送一些出去打关系,落到手的钱还真没多少。

杜少杰把钱给了王玉秀,让她收起来。

“儿子,一个月挣这么多钱会不会犯错误?妈这心里不踏实,我怕自己会睡不好觉。”

王玉秀没什么文化,能认字、会简单的算数,属于老实本分胆子小的那一类人。

没钱的时候想有钱,可一下子拿到这么多钱,她又有点前怕狼后怕虎。当然,这也不能怪她,毕竟人的观念转变没那么快。

“这才哪到哪儿?妈,你就放心吧。不过,这事儿出去和谁都不要说,闷声发大财,免得别人眼红嫉妒。”

杜少杰并不认为这点钱有多夸张,真要算起来,历尽艰辛改良的配方就不值钱吗?

餐饮就这样,一切靠品质说话。同样的菜品,质量高味道好的和质量一般味道一般的,价格上相差很大。

苏大鹏现在定的价格,他都觉低了。

不过考虑到现在人们的收入情况,暂时这么经营也是可以的,所以他就没有说什么。

“嗯嗯,我一定管住自己的嘴巴,和谁都不说。这些钱拿50块放进生活费里,剩下的450块我帮你存起来,你有需要随即来拿。”

家里儿子当家,所以王玉秀觉得自己只是帮儿子保管钱财罢了。

杜少杰笑了笑,也不想纠正母亲的观念。

反正所有的钱都花在了这个家里,名义上谁当家还不是一样?

“妈,生活费不够了就从存的钱里面拿。小梅和小雅学习很辛苦,一定要保证她们的营养,让她们吃好。”

杜少杰自己还有存款,估计这个生意再做几个月,家里的经济状况就会得到根本的改善。

照这么干下去,第一批万元户肯定是跑不了了。

时间匆匆。

转眼到了“五一劳动节”前夕。

晚上下班,杜少杰直接骑车来到了老屋。

“少杰,明天过节,有不少人提前预定了【德州扒鸡】,明天的制成品需要80只。我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才让阿姨通知你来一趟。”

苏大鹏家里的专业厨房也盖好了,并已经投入使用。

但“五一”当天需要的制成品数量太多,比平时翻了一倍,他一个人根本就搞不定。

这也是杜少杰不让小店扩张的重要原因,苏大鹏和王玉秀两个人都是“二半吊子”,目前还能应付,要是急速扩张,恐怕就应付不来了。

还有就是,现在雇人也没那么方便。雇一两个帮手还行,要是雇上10个、8个,那就违反政策了,会挨收拾的。

整个80年代是个体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等到了90年代才是私营企业的黄金时代。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