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原路折返(2 / 2)

鹅的三国 中更 3676 字 1个月前

他不仅仅是泥阳人,少年时羌胡作乱,他跟随乡人迁居泾水北岸、池阳周边避难。

蒋琬肯定能办法走官方的托运渠道,现在也就秋霖导致丹水、汉水暴涨,漕运暂时中止罢了。

给虎牙军投入了那么多财富人力,又退让了镇北将军印。

荆南士人代表之一的潘濬也表态:“仆也听闻黑公教令,一曰剿匪,二曰教育。我等不熟悉关中地理人文,如今入关,也只能助力于官学教育。”

结果呢,李堪成了黑熊第一个摧破的渭北屯帅。

很想现在出去就把这份家书交给商雒县府请托邮寄,可总觉得披在身上的薄被沉甸甸,压的他难以起身。

如果关中打成烂仗,钟繇或其他重量级人物来接他,他还要考虑一下自己这些士人的安全问题。

这个冬天能不能穿暖,就要看表兄的了。

如果关中再次大乱,那许都朝廷绝不会给现在这些人留什么活路。

商雒县邑,司马芝沐浴斋戒一日。

镇南、镇北两相对应,刘表能总督南方四州,镇北督个雍凉二州不过分吧?

王邑用木勺搅动铜釜,双腿盘坐,垂目看铜釜:“我也知他为何如此热情,世人看来,黑虎牙征讨渭北,也是因我而起。就此返回,自能得到优待。”

以王家现在繁衍的人力,只要找个秩序稳定的地方耕读传家,必然不缺出头的机会。

王邑跟马腾有交情么?

乱世之中没有交恶,也能算是十分难得的交情。

信中简单讲述关中的变化,随后讲述了自己即将跟随王粲去开挖蔡公遗书,同时讲述了目前清苦的生活环境。

围着王粲和中间的火塘,火塘上烧煮一锅茶汤,已然沸腾。

王邑将身边帛书递出,又继续摆弄火塘,围着木炭摆了一圈四四方方泥砖,这些泥砖早已烧成红褐色。

大概当年那些人都老了,厌倦了战争,也开始畏惧战争。

可现在,又有什么好考虑的?

刘望兄弟坐在他身边,刘望开口:“先生所言极是,修葺整备长安,我等自当尽力。”

王粲见无人持反对意见,就说:“既然诸位志气相同,那今日收拾行装,明日向长安进发。”

王邑为什么相信李堪会劫杀他?

因为以李堪的实力,只要出兵,王邑就觉得自己很难幸免。

刘廙踮脚去看里面,见这些盗匪穿的是缝缝补补的葛布、兽皮衣,男女也都面黄肌瘦,不由一叹:“不过是山民而已,乘机下山罢了。”

众人拱手施礼,这才纷纷告退。

关中各处人力折损很大,只要王家新一辈能健康成长,一个个开枝散叶,那么再下一辈,光是人口优势就能成为一县冠族。

王邑、贾逵又进行详细磋商时,关中统合的消息以步行的方式继续向南阳、南乡扩散,只是速度缓慢。

潘濬挤过人群,回到荆南士人聚集的小院落里,对诸人做了通知后,就返回屋舍搓搓冻僵的双手。

不是看不起,而是不想承担额外的风险。

王邑说着笑了笑:“若关中自此大治,我能保全族裔,已然无愧父老祖宗。再奢求更多,那灾祸不是我愿意承受的。”

内厅狭小,贾逵进来时就见王邑正抓木棍捣弄火塘,将中间灰烬拨开,木炭层层迭迭堆好,火势正旺盛。

王邑烹煮茶汤之际,贾逵阅读马腾的书信,只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难道黑虎牙真如此善战?”

比起残酷的冬天来说,现在下山投靠官府,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刘望、刘廙兄弟戴了斗笠走出馆舍,就见街上百姓堵住了巷口。

更何况,他九成家资、部曲分割给了虎牙军;虎牙军也确实出动为他复仇,打掉了有嫌疑的李堪。

排尽身体污秽后,才入供奉亡父灵位的静室内颂词祷告。

哪怕丹水漕运冬日停歇,潘濬也相信会有陆路传邮。

王邑留在关中,哪怕清养着,也能持续增加虎牙军对河东的压迫力,以及‘镇北幕府’的正统性。

至于钱财、绢帛的运输,潘濬不觉得有问题。

就凭现在关中统一,虎牙军获得了太多的马匹。

至于找父母要钱财布帛……大丈夫出门在外,哪能什么都靠父母?

时不时报一下平安就行了,抄了蔡公遗书返回家乡,他就是家族、亲族最靓的崽,族谱中也能着重讲述此事!

现在给表兄一个立功的机会,他必须要珍惜。

王邑是北地泥阳人,早年拜太尉华阴刘宽为师,后出任西河郡离石县长,董卓经营关中时以王邑为河东郡守。

何止是王粲,这些士人也是面面相觑。

肃清沿途盗匪,维持治安,是亭驿系统最基本的职能。

马匹集中饲养,那马料运输的成本很高。

特别是马腾,还未开战,就交割兵权投降了。

王邑拒绝了贾逵的提议,不仅是黑熊,王邑甚至不准备跟虎牙军的军吏联姻。

王粲放下手书,对众人说:“关中将平,黑公将率各军聚集长安,我等也不能静静等候。”

稍稍缓了会,大约到了正午时分,屋舍内的寒意被压制,潘濬才挣脱被子的封印。

然后一脸严肃,步伐飒踏出门,走向县府所在的北城区域。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