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第180章 一刻也没有感到伤心,因为立刻(2 / 2)

所以和教练刘峡据理力争之后,便放弃了400米兼项的计划,全力主攻200米项目。

结果还是没能避开“气胸”这个命运的玩笑,职业生涯进入了前途未卜的迷雾中。

对于阳耀祖来说,他的未来或许尚有一丝“生机”。

但文浩知道,正如报道的标题里所说的,中国田径的的确确折戟了一员猛将.

不过,一刻也没有为阳耀祖的落幕而感到伤心,因为立刻赶到战场的是——苏炳天!

万里高空上,文浩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

截止目前,世界男子100米项目积分排名前二的阿萨法·鲍威尔、泰森·盖伊,都还未开启自己的2007赛季首秀。

奥比克维鲁参加了几场室内比赛,但他的前程能力不佳,只跑出了6秒64的赛季最好成绩,放到中国甚至都排不进前三。

肖恩·克劳福德在2月份的时候,参加了悉尼的Telstra A系列赛,跑出了10秒16的成绩,曾一度是今年的WL(世界最好成绩)保持者。

4月6日,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田径赛上,美国“小将”沃尔特·迪克斯跑出了10秒05(+0.1)的成绩刷新个人PB,并将WL收入囊中。

就在昨日下午,在确定了出行事宜规划、确定了文浩近期的训练状态后,竞管中心的领导们给他制定了上、中、下三条指示。

“上”是追平或打破9秒91的亚洲纪录,此为理想中的最高期待;

“中”是跑进10秒大关,此为合理性的努力目标;

“下”是超过当前10秒06世界最好成绩,此为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虽然在赛前被上级领导施以期待或是制定要求这件事,在第一时间确实会感到不爽,但如果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那也没必要当竞技体育运动员了。

而且这三条指示,其实还是挺合理的,反正文浩自己心里也是这样的想法。

从12月下旬开启冬训至现在,也足足过了五个半月了,他的各项身体属性已经比去年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如果连10秒06的WL都刷新不了,还是回家洗洗睡吧

看看属性面板。

——

姓名:文浩

年龄:18岁(1988.05.08)

职业:田径(短跑)运动员

力量:88→89

耐力:89

速度:87→88

体能:90

柔韧:88→89

反应:92

潜能值:11.6%——

又经历了两个月的春训,虽然这段时间内他的训练强度略微降低了一些,更多的是在抠技术细节。

但【力量】【速度】【柔韧】这三个属性,还是都分别提升了1点,如今六大属性的平均值已经来到了89.5。

这样的面板属性值,能够跑出怎么样的极限成绩,文浩自己也不是特别清楚。

训练中都是采取手记时,误差很大,偶尔会掐出快得吓人的成绩,文浩也只是一笑了之。

训练的成绩只能当参考,比赛里若是跑不出来,说什么状态没调整好、天气不太行、跑道太垃圾、对手影响我听枪、观众太吵了统统都只是借口罢了。

真正的强者,永远无惧风雨的挑战!

5月4日下午,中国田径队一行人来到了大阪长居陆上竞技场。

这座足以容纳47816名观众的体育场,最早曾在1964年的冬京奥运会上举行足球5、6位淘汰赛,也是2001年东亚运动会的主场馆,2002年的日韩世界杯也承办了三场赛事。

除此之外,这里也将是今年大阪国际田联世界锦标赛的比赛场地,因此中国田径队才会派出足足17名运动员至此参赛,为的就是让国内的种子选手们提前适应场地。

来到长居陆上竞技场后,劉翔显得有些兴奋。

不过这样很好理解,因为自2001年的东亚运动会开始,这座体育场就成为了他的“福地”。

2001年5月24日,劉翔以13秒42的成绩夺得生涯首个洲际冠军。

2004年5月8日,劉翔以13秒06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夺冠。

2005年5月7日,劉翔跑出13秒12的成绩摘得冠军。

2006年5月6日,劉翔跑出13秒22的成绩夺冠。

在这座体育场上,劉翔已经连续赢得了三届“大阪大奖赛”的冠军,所有人都在期待他能实现四连冠,所有人也都在期待着有人能够在此将他击败!

“翔哥,压力山大不?”

“压力?开玩笑,我辛辛苦苦改技术憋了这么久,早就想把大招给放出来了。有压力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对手好吧?”

“好好好,所以能破世界纪录吗?”

“额这个嘛.再说,再说。”

一番玩笑后,文浩放弃了继续调戏劉翔的打算,同接力队的兄弟们一起开始了热身。

参赛名单自4月20日公布的那天,其实温、梁、苏三人就已经到达燕京,与文浩汇合进行接力训练了。

时间还是比较仓促的,不过好在他们这个阵容就是广东队的班底,梁佳宏和苏炳天在广东队内,目前担任的就是第二棒和第三棒。

唯一有区别的,就是温永义在广东队内担任第四棒,不过这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在国家队本就是担任第一棒来着,很快就能适应下来。

刚开始和苏炳天进行三四棒磨合的时候,文浩还有点不太习惯。

因为之前在国家队里,不管是阳耀祖还是庞桂宾,他们俩的身高都比苏炳天要高了不少,一时间接棒的技术动作习惯还真有点难改。

不过磨合了两三天之后,文浩就发现和苏炳天配合起来,好像还挺舒服的。

苏炳天的技术特点是启动快、加速快,他的极速能力相较于同水平选手来说一点不差,就是速耐方面确实不太行。

但较矮的身高也意味着他的身体重心更低,在弯道上能够比高个子运动员具备更稳定的常态发挥。

这一点是文浩之前没有想到的,因为前世国内田径爱好者的主流观点,就是苏炳天的技术特征并不适合跑第三棒,反而第一棒才是最适合他的。

从极端前程型跑法出发分析,这个观点的确很有道理,不过前世苏炳天长期坐镇第三棒的原因很多,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讲清楚的。

反正经过一周的磨合之后,文浩是真的对苏炳天改观了。

针对苏炳天的技术特点,文浩特意采取了相对保守的步点,以确保自己不会因为启动太快,而与后程速耐能力较差的他顺利完成交接。

交接技术方面,由于苏炳天的身高较矮,因此文浩便发现自己无需像之前那样往后伸直了手去接棒。

而是可以把手自然伸在与髋齐平的高度,让苏炳天采用上挑式与自己完成交接。

因为这次只是临时的国家接力队,所以温永义的教练黄啖炜干脆就没有来凑热闹,而黎庆最近也花了大功夫在胡恺和章培萌身上,所以接力队的事务就全权交给了元国强负责。

对于文浩拉着苏炳天一起尝试上挑式技术这件事,元国强不仅没有阻止,反而很高兴趣地跟着他们一起研究了起来。

黎庆手里有不少霓虹接力队的训练、比赛资料,元国强就把这些资料给要了过来,一边带着队员们进行接力训练,一边研究上挑式接力技术。

不过元国强并不敢贸然地让温永义和梁佳宏也采用上挑式技术,尤其是目前来说,温永义暂时是坐稳了国家接力队第一棒的,如果未来胡恺回归的话,那是继续用上挑式还是下压式呢?

所以上挑式技术,仅局限于苏炳天和文浩的三四棒交接使用,就当是做个小实验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