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第230章 秦韩之战(2 / 2)

“行了,你坐吧。”石磊指了指旁边的客位,自己则是坐到主位上。

“王上……”

“套话在大殿上说得差不多了,这里就不要说了,你就说伱想要什么?”石磊直奔主题。

韩非刚刚坐下又起身,躬身请求道:“王上能否发兵支援韩国?”

“你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我就告诉你吧!齐国不会参与秦国与韩国之战,这个我可以明文广布天下。”

韩非微微点头,他对此早有预料,秦国和齐国名义上是盟友,但早已貌合神离,要不是需要双方牵制五国的力量,齐秦联盟早就破裂了。

他此行的目的当然是让齐国帮助韩国,但他真正的底线是齐国两不相帮,让赵、魏、楚无后顾之忧,安心派出军队支援。

“那齐国能否从燕国退兵?”韩非继而询问道。

“你真的想要我从燕国退兵吗?”石磊嘴角含笑,望着韩非问道。

韩非神情一滞,不管是秦韩开战之前,还是秦韩开战之后,韩国都没有让齐国从燕国退兵的诉求,甚至韩国不喜欢齐国现在退兵。

退兵看似给燕国解除了危机,可以支援韩国,实则经过三个多月的对峙,燕国钱粮损耗巨大,根本无力发兵。

与其让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和二十万民夫退回齐国空闲出来,还不如让齐国继续在燕国跟燕军对峙。

不然齐国大军归国,他们还要担心齐军改道,转而进攻赵国或者魏国。

当然像是这么想,他肯定不会说出来了。

“韩非自然是希望齐国从燕国退军。”

石磊忍不住笑道:“哈哈,行了,我们都是聪明人,就不打谜语了,齐国不会从燕国退兵,也不会对赵、魏、楚、韩、秦用兵。”

“你的目的达到了,继续你的诸国之旅吧!”

他大致猜到韩非先来这里的目的,在齐国保证不会出兵后,赵国和楚国已无后顾之忧。

韩非神色一阵变化,最终没有多说什么,不过他此行的目的还未完全达成。

“王上,可否支援一些钱粮?”

“好让韩国消耗一些秦国力量。”

你在想屁吃!

石磊摇摇头道:“支援钱粮是不可能的。”

“不过正常的购粮齐国热烈欢迎,当然价格会贵一些。”

韩非神色一变,哪里是会贵一些,是会贵好几倍吧!

不过走商业之道,粮贵很正常,他也知道石磊不可能限制粮价,不禁止粮食交易就不错了。

韩非沉思了一下,对石磊躬身道:“谢王上。”

他知道齐国是想让四国跟秦国对耗,没想到石磊比他想象的还吝啬,这是又想让他们跟秦国对耗,又想从他们这里赚钱。

好在四国粮食暂时不缺。

不过得尽快结束战争,三国的军队不可能在韩国常年跟秦国对峙。

石磊看协议达成,说道:“行了,此事到此为止,你也别再因此事来找我了。”

“对了,如果你在韩国混不下去,你可以来齐国,我可以让你任职司寇。”

“谢王上,韩非会考虑的。”

石磊笑了笑,并不在意,起身离开。

“恭送王上。”

韩非和荀子两人离开了王宫回到小圣贤庄。

“夫子,对齐国怎么看?”韩非询问道。

“十年后,齐国的实力会超越其余五国,二十年后,齐国实力跟秦国平齐。”

“原因,你都知道,我就不说了。”

韩非苦涩的地下头,齐国有启蒙小学,有高产粮种,有冒黑烟的机关兽,最重要的是有齐王磊这个英明的国君,齐国变强只是时间的问题。

齐王磊不简单啊!

承担昏君骂名几年,训练出二十万新军,一改齐国颓废的气象。

亲自潜伏新郑几个月,就为了给嬴政致命一击,达成迟滞秦国东侵的脚步。

刺杀嬴政真的是一步好棋!

他跟嬴政谈过,嬴政也是一名英明的雄主,可惜了,他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咸阳跑到了新郑。

至于何人透露嬴政的行踪,估计是吕不韦吧!

只是吕不韦怎么能提前两个月确定嬴政会前往新郑呢?

是因为他看着吕不韦长大,还是因为盖聂?

七天之后,赵、魏、韩、楚签订抵抗秦国盟约,三国军队想韩国开进。

三天后,秦国加快了进攻的步伐,先一步攻破韩国国都新郑。

至于是秦军加大了进攻的力度,还是韩国故意弃守新郑,亦或者两者都有,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双方伤亡是挺大的,最终演变成的结果就是四国军队在从三个方向威逼新郑,三国援军总共六十万,再加上韩国十五万大军,总计七十五万大军进逼,但韩国军队损失过大,军备缺失,战斗力堪忧。

秦军也持续增兵到五十万大军,后方也放置了二十万大军接应,总的来说双方军力持平。

韩非和卫庄不断怂恿各国联军,让他们一鼓作气剿灭秦国的五十万大军,有意促成合纵攻秦。

可惜两人的劝说刚刚开始,秦国就传来了跟韩国和谈的消息。

然后还未等韩非反应过来,韩王韩宇就派使臣前往敲定和谈条件。

韩非和韩宇吵了一架,最终是韩宇说服了韩非,合纵攻秦,不管成功与否,韩地都会被打烂,输了秦国占领韩国,赢了四国瓜分韩国,还不如见好就收。

最终源自卫庄的合纵攻秦以失败告终。

韩国与秦国和谈,其他三国都能接受,毕竟他们本来的计划就是解救韩国,至于合纵攻秦看似有机会,其实秦军早有防备,他们三国看似是合围,其实是首尾不接,通信不畅,要是秦国后方的二十万大军开出,进攻三国之一,合围之势立散。

经过十天的和谈之后,韩国割让两个郡为代价,拿回新郑城。

石磊对和谈早有预料,秦军攻打新郑时就能看出一些苗头,战事拖延十天,让韩非有时间说服各国;与吕不韦之前的表现不符。

之前吕不韦剿灭嫪毐的同时,在韩国边境集结军队,嫪毐伏诛的同时,进攻韩国,无缝连接,让秦国大臣注意力离开赵姬,离开新王,转移到韩国。

这何等高明,攻到新郑后战事却进展不顺,明显有猫腻。

吕不韦放过韩国,这是很正确的做法,此时秦国新王刚刚继位,还是一位三岁的孩童,国内必然一片动荡,攻下韩国新郑,在外可以震慑诸国,在内可以协胜镇压一切反对声音,对秦国有大利。

攻破韩国新郑之后,局势就不一样了,三国不等不跟秦国做一场。

为韩国复国也好,将秦军赶出韩国,瓜分韩国也好,这一战必须打,否则过几年就是魏国、赵国。

秦韩之战所有人都很满意,唯有石磊有些不满。

石磊思考之后,立即让东莱远征军出发,度过渤海,在山海关附近登陆,修建山海关。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