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本宫不死,尔终究是庶!(5)【二合(2 / 2)

“好狠,不顾母子天伦啊!”

“我甚至都怀疑汉昭帝死的早,同时还无子嗣,都与此事有关,毕竟任谁知道自己母亲因自己要继承家业而死。

恐怕都很难释怀,生出心病。”

“呵呵,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你们也不看看这报道,西太后完全被东太后玩弄于股掌之间,不然此案怎可能一日告破,同时证据充足。

如今只剩下东太后一人垂帘,以前的贤德,恐怕便不知道是真是假了。”

“且看着吧,我就不信有如此心机的东太后,会对权力毫无野心,估计用不了多久,便又是一个翻版西太后啊。

而且还是大权独握的那种。”

“我不信!”

“诸位诸位,可不敢胡说,你们要说自己回家偷偷说,别在我店里说。”

“掌柜的胆子怎么这么小?”

“莫要为难人家!”

“罢了罢了,真是扫兴,咱还是赶紧收拾些礼物,攀附攀附郑家吧,在当今陛下亲政之前,郑家必然在东太后的带领下如日中天,烈火烹油,晚了,怕是连承恩公郑家的门槛都踏不进去。”

“哎呀,糟糕,前段时间送给西太后娘家的那些礼物,算是打水漂了。”

“不被牵连你就且偷乐吧。”

……

虽然西太后被废这事挺大,影响也不小,但主要影响的,还是朝中相关人等,对普通百姓没太大影响,大家聊一聊,八卦两句,也就被其他事盖过了。

同时郑家算是真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鼎盛到了极致,毕竟他家闺女不是位普通太后,而是垂帘听政的太后。

在小皇帝正式亲政之前。

权利至少能堪比于半个皇帝。

要是胆子大点,野心再大点,即便算作临时皇帝,估摸着都没太大问题。

看起来好像一切都挺好。

但白圣是真不开心。

因为才八岁的小皇帝,现在肯定是没能力批阅奏折的,他连字都认不全。

以前西太后还在的时候,大部分奏折都是由西太后批阅,只有遇到大事的时候,原身才会参与其中讨论下,提提意见,可现在西太后不被白圣废了吗。

那些奏折自然就送到了她这。

本来挺逍遥的日子。

愣是被她自己给搞成了996。

真真是颇有那么点自作孽不可活的感觉,没几天白圣她就有些受不了了。

想给自己减轻工作量。

所以当天早朝,她特地开口说道:

“诸位想来也清楚,哀家对政事不甚了解,以前大多数奏折都是由西太后批阅,但如今,她已经没有资格批阅。

哀家也不想因哀家耽误正事

乃至于影响百姓民生。

所以以后军机处,就直接改为常驻机构吧,相当于前朝的内阁,另外增加些席位,增加到二十四人,具体人选回头你们自己协商,或者说私底下推举。

等二十四位军机大臣凑齐了,日后大多数奏折,就不用再送到哀家这了。

你们自己看着处理吧。

不过涉及边关大事,造反,某地天灾需要赈灾,还是要知会哀家一声的。

但此事只是先临时这么着,不可为常例,等陛下亲政后,具体是恢复原来的机制,还是怎么变,全看陛下的。”

因为白圣这么做是放权之举,是对那些大臣们有好处的事,所以她压根不担心下面有大臣反对,之后的情况也确实如她所料,满朝文武百官,乃至于勋贵宗室没一个反对,纷纷齐呼她圣明。

看,想要好名声就是这么简单。

给满朝文武百官们好处就行。

当然了,前提是不能亡国,要是搞亡国了,给百官们再多好处也没有用。

紧接着,那些大臣们自己内部就争吵了起来,争着要当军机大臣,因为现在的情况很鲜明,以后军机处内部的二十四位军机大臣,就是整个帝国的权力中心了,如此谁又不想努力争取一下?

对此,白圣压根没管。

让他们自己争去吧。

反正她的计划一直在暗地利用那些仿生机器人推进着,朝政之事以及权利压根无所谓,不如放手让他们自己来。

最重要的是,白圣很清楚,她只有维护宗室大臣们的利益,这些人才会拥护她,一旦她想做些侵害他们利益,但对国家对百姓有好处的事,得到的绝对不会是夸赞,只会是反对,甚至于逼宫刺杀,或者阴奉阳违,舆论抹黑之类。

所以想搞从上至下的改革很困难。

白圣已经放弃。

她自有自己的计划。

之后吧,满朝文武勋贵,宗室大臣们争吵了整整一个月,彼此间经历过了弹劾诬陷,利益交换等一系列流程,这才最终推举出了,二十四位军机大臣。

宗室四位,勋贵六位。

剩下的就是文武官员了,其中武将只有四位,剩余十位,全部都是文官。

紧接着,白圣便爽快放权。

重新恢复了原来的逍遥日子。

新上位的那些军机大臣们,也是相当兴奋的开始积极为自己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争取好处。当然了,各种政务还是要处理的,再加上彼此间的制衡,所以其实也没出什么乱子,甚至于事情办的还挺好,效率都比先前要提高了不少。

除非碰到些涉及多方利益的事。

不过为了让自己未来的计划能够顺利推进,白圣也不是啥都没干,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她有特地让手下仿生机器人,在自己生辰的时候,献上高产良种化肥等物,并由她下令,在全国推广。

所以即便她将权力下放,依旧是一点都不影响她的声望,妥妥贤德圣后。

可以说为了保住原身的好名声。

白圣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直到明光十年,西北六郡大旱半年不止,朝廷赈灾粮款又遭贪污,于是西北六郡,是理所当然的开始有人造反。

在那些造反队伍中,有一支还有明确旗帜,那就是均田免赋,天下大同!

领头者甚至号称有金刚不坏之躯!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