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紫阳山人(1 / 1)

二十四节通天谷是一个完整的炁局。

黄喆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整个炁局的中心位置。

哪怕此刻位于正中的位置,以二十四节通天谷的大小,想要将炁机扩散至整个山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炁局的炁场复杂多变,稍有不当还会被炁局所伤。

人力有穷尽。

黄喆的实力是很强,但还没有执拗到要和炁局较量。

即使如此,炁机还是以此地为中心向外扩散。

随着炁机向外扩展,竟是出人意料的顺畅。

就像是一条被人走了多遍的道路,路上的艰难险阻,已经有人替你尝试过了。

你只需要按照脚印往前走,就能轻而易举的走到终点。

二十四节通天谷的炁局,就是这样的道路。

曾在这里悟道的紫阳山人,早就将这个炁局了然于心。

黄喆所处的位置,就是紫阳山人悟道修行的地方。

沿着前人的脚印探索,自然是犹如神助。

随着黄喆的炁机覆盖整座山谷,谷内的花草树木,林间的飞禽走兽,都仿佛是感受到了什么。

林间的绿叶在随风晃动,动物们停下手上的动作,统一看向山谷中央。

每一个炁局,都是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世界。

这里的一切都是因炁局而生,也会因炁局消失而亡。

没有人能带走这里的一草一木,这里的一切都只属于这里。

心有所悟的黄喆,仿佛看到一个虚幻的身影站在身前。

那是一个胡须发白的老者,穿着宽松舒适的道袍,目光慈祥且坚定。

他眺望着远方,像是要将世间万物都收入眼中。

紫阳山人。

黄喆心有所感。

紫阳山人似有所感,目光和黄喆对视。

这是跨越时间的凝望,两人沉默许久,都没有再开口讲话。

“道友。”

紫阳山人开口说道,模糊但又清晰的字符传入黄喆耳中。

黄喆颔首,也道了句:“道友。”

紫阳山人抚须大笑几声,身影也在涣散,直到消失在黄喆眼前。

黄喆睁开双眼,火把的光芒在眼前晃动,石壁还是那副模样,似乎之前一切都未曾发生。

但黄喆心里清楚,他刚刚以二十四节通天谷的炁局为媒介,短暂的跨越时间,见到了几百年前的紫阳山人。

“哈哈哈哈......”

黄喆放声大笑,笑声在耳边回响,似乎是在回复黄喆。

“这最后一块拼图,果然是炁局!”

前不久在天师府和老天师问道,黄喆最后拍着地面问下的问题,问的就是炁局。

为什么古往今来的名门大派,特别是那些有祖师得道成仙的宗门,都喜欢将道场落在名山大川。

固然有名山大川风景秀丽,适合隐居清修的缘故。

但未尝没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离不开这些汇聚天地灵气的特殊场所。

龙虎山的炁局,黄喆曾亲眼见过,老天师以炁局之力助他凝聚信仰之力。

天地之力的伟岸,即使今日在脑中回想,也不由得忌惮几分。

天师府的祖师爷借助炁机之力炼丹得道,以丹药之法羽化飞升,这种做法就是借助天地的力量壮大己身。

借助天地的力量打破束缚,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但这么做对天地的损耗,也是肉眼可见。

龙虎山之前可是类似于二十四节通天谷的炁局,有龙虎二炁环绕,但在张天师丹成之后,就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往日神异之处,不说全部消散,那也是大不如前。

不管是为了天下苍生,还是便于自己施为。

这种借天地之力的手段,是不能用在广大世界,只能在独立于世界体系之外的炁局实施。

一旦功成身退。

最差的情况无非是炁局损坏,将这片天地融入大世界,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只是这天地之间的炁局有限,能够让人放手施为的炁局更是少之又少。

日后修道之人若是都采用这种手段,这世间的炁局肯定是不够用。

届时肯定会有些邪门歪道的异人,想出借助世界这个炁局的法子,危害世间万物的存亡。

所以与其相关的法门,自古以来都没有流传下来。

至于老天师,他肯定是知晓些什么。

但碍于天师度的缘故,不能对黄喆讲明,甚至不能透露出一丝一毫。

黄喆既然能想到,古往今来,肯定会有能人异士也想到相同的答案。

紫阳山人的二十四节通天谷,就是黄喆想到这个问题时,第一时间想到能求证答案的地方。

这才在下了飞机后,也不管那些世俗的事情,御剑来到二十四节通天谷。

经过一番求证,黄喆所想没有错,紫阳山人果然也想到借助炁局之力得道。

站在后来人的角度,不难看出紫阳山人没有成功。

紫阳山人不管是另法得到,还是身死道消。

二十四节通天谷的炁局都尚未破除,炁局之力也尚在。

黄喆没有追寻紫阳山人失败的想法,但通过这一路来的见闻,不难猜出他是要走三立成圣的路子。

所谓三立成圣。

分别对应,立功、立言、立德。

这一整个二十四节通天谷,都是紫阳山人的立功之举。

以炁局之力助人得道,后世子孙皆受其恩惠,那将是不世之功。

至于立言,后世都将其称之为后天异人之师,也算是言力有成。

至于是否立德,黄喆就不太清楚。

对于这种先人的过往,后世的评说都不能太当真。史书是胜利者书写这句话,是一点都没有说错。

黄喆没有走三立成圣的路子得道,前人也不乏另类得道的法子。

三立成圣说到底,也只是性命双修的一种方法。

只是可惜了二十四节通天谷的炁局,被紫阳山人这么搞了一通,又被无根生这混蛋小子毁了根基。

这里的炁局黄喆是用不了。

还是借用之前那个比喻,最先走过这条路的人,已经把这条路变成他想要的模样。

后来的人走这条路,会异常的好走,但能走到哪里,就只能前人说的算。

后人要想在此基础上做出改变,不仅要重新开辟新的道路,还要将之前的路修补完善。

这笔买卖,不划算。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