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陆太傅门下人才济济(1 / 2)

首辅 煌煌华夏 3308 字 22天前

在经过最初的震惊之后,戚继光很快就冷静下来,对陆远说道。

“太傅,如此一来,仅此一项,每年就要多出接近二百万两的军费,能撑得住吗。”

一个武装到满编营每年的军费大概是两万六千两,六十个就是一百五十六万两,加上三千门火炮,不算火炮本身的价格,就算一门炮每年例行保养和打出五十发炮弹进行训练来算,也不少于五十万。

如此就是二百万两的开销。

可能乍一听觉得二百万也就那么回事,但在汪逆造反之前的嘉靖二十七年,整个北方的所有军费开支加在一起也就才堪堪二百万两!

而且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给的是粮食折饷。

“张郎官。”

“这样会显得有些冗官。”

到那个时候,我们的人才培养机制就十分完善了,这种新培养出来的官员能够接受考成法或者已经习惯了考成法的存在,他们在培养的阶段中就已经开始去提前思考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主政,该怎么去做好,我们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实干、踏实的官员。

“你说的不错。”陆远点点头:“后面确实会越来越多,不过后面咱们的考成法也不单单只是局限在府县一层,省一级、中直各部司局同样要定一个内部的考成机制。

陆远又道:“到了海关之后踏踏实实干,这是个新衙门,机会多,前途也广,其他的你不需要多想,虽说乍一听像是个文官,但将来也一定会有你戚继光封侯拜将的日子。”

官场是个金字塔,越往上岗位越少,而越往下竞争的官员则越多,现在考成法给了一个进身的机会,但也必然要给准备好对应的岗位。

“你这个张叔大啊。”陆远摇头一笑:“比几年前滑多了。”

陆远给了充分的支持和信任:“考成司你负责,不用事事向本辅汇报,考成结果出来之后,哪些人该提拔,哪些人该降职罢黜,你自己斟酌名单报过来就行。”

“那是多少年后的事了?”

“戚将军?”

“皇上那”

“不敢。”

陆远挥了挥手,戚继光便立刻告退离开,出门的时候正好撞到了张居正。

张居正汇报道:“按照咱们新考成法的标准,每个省可以提拔的知县就达到十几人,而全江南每年降级、汰撤的知府、知州却仅有十几人。

“路虽远,行则必至。”

每年几百万两银子养南兵,嘉靖也不愿意。

“滚蛋。”

陆远抬头看了一眼:“世贞,给叔大看茶。”

二人擦肩而过,张居正迈步就进了文渊阁,作揖问礼。

如果还有结余的话,在扩充一些虚职出来,比如各省藩司有左右参政、参议,品轶上是四品五品,职责上是辅佐左右布政处理藩司政务,以后完全可以取消左右这个字,直接叫参政和参议,岗位从两个扩到六至八个,这样也就行了。”

“是。”戚继光单膝跪地,抱拳谢道:“门下戚继光多谢太傅栽培之恩。”

毕竟大家都是陆远的随官出身,算起来,张居正算是陆远的第三任大秘,而王世贞是第五任。

“居正有事要向太傅汇报,等忙完咱们再叙。”

“容易。”

很多官员到了该提拔的时候却没有岗位,朝廷就给加都察院的衔,先解决掉品级,然后等空出岗位后再行安置。咱们呢也可以先这么做。”

陆远不在意的笑笑:“中直各部司局和各省藩司、臬司内部考成制度加上退休制度,每年空出来的岗位足以解决掉九成亟待晋升的官员问题,剩下一成挂虚职,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累出一批冗官。

“我们需要完善的考成制度、成熟的行政架构,同样也需要一个充沛的官员储备池,虽说冗官会造成一定的财政浪费,但这种浪费是必须要有的。

张居正听的连连点头:“这就是明台常说的,任何事都有利有弊。”

张居正点头微笑谢过王世贞,而后便开始自己的汇报。

陆远呵呵一笑:“不然你当本辅划给你的六十個营编制兵源哪里来的?裁撤浙直总督衙门,这些兵伱和俞大猷直接接手就行了。”

“好。”

“现在主要是有这么一个问题。”

嘉靖养不起,就算养得起他也不会养。

这个考成机制不会裁汰官员,但会降级或者要求退休,甚至再过些年,本辅还打算加一个退休制度,按照官员的级别制定不同的退休岁数,这样顶部空出来的岗位就足以匹配府县官员晋升的数量了。

还能这么操作?

“嗯,去吧。”

“这些兵你和俞大猷来负责安顿,加饷钱给现银,军械装备和火器全部换新补齐,武装到满编,好生操练,战斗力一定比之前强的多。”

陆远还当什么难事,一听这话就笑道:“优先解决品轶,随后匹配岗位,类似于都察院,全国有多少左右都御史、多少左右副都御史?还有多少左右佥都御史?

跟着嘉靖混三天饿九顿,头上换个主子,立马就能武装到牙齿,月月拿现银,傻子都知道跟谁。

虽然他们未来也会贪、也会腐,但这是他们走上主政一方岗位后自身能不能顶住诱惑的事,和咱们的人才培养是两码事,不需要因此瞻前顾后。”

以至于南京官场都有了共识,只要能做陆远的随官,将来仕途那就是一片光明。

“咱们哪有那时间从头招兵练兵。”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