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雪中送炭(2 / 2)

首辅 煌煌华夏 1587 字 10天前

徐阶紧随其后。

“臣附议。”

自二人之后,朝堂之上半数官员齐声附议。

嘉靖有些不满的扫了严嵩一眼。

后者忙出列。

“臣附议。”

他这一动,严党上下无不跟随,严世藩也只能跟着不情不愿喊出附议来。

“既然诸卿皆同意,可议议如何嘉赏其功?”

严嵩这时候抢在最前面:“皇上,陆侍郎忠心体国、又是能臣干吏,好生培养将来必可为我朝栋梁之才,只可惜当年外放做了知县沾了浊气,臣举荐其为翰林院学士掌院事。

一来可以替朝廷在翰林院内多多培养些后生,二来也可以在翰林院内多多沉淀几年,洗一洗身上的浊气。”

这手安排不可谓不巧妙,但张治哪可能会同意,当即言道。

“臣不同意严阁老的意见,眼下国家正值艰难,河北要重建、边镇要组军,南面的倭寇之祸又愈演愈烈,国家各项用度正是紧张之时,陆远久在户部,精于钱粮筹措调度,臣举荐其留任南京。”

严嵩不满道:“留任南京?张阁老,陆远这次立了功劳,皇上已经恩旨提拔,留在南京哪有可以提拔的位置。”

“臣举荐陆远担任南京户部尚书!”

众皆哗然。

严嵩更是大为不满:“张阁老胡闹!皇上前几个月刚刚下过圣旨,将南京户部尚书韩士英与户部尚书张润互调,因为俺答寇边之故,时至今日还未来得及成行赴任,你举荐他来做南京户部尚书,是打算顶掉哪一人的位置?”

张文宪亦出列反对:“皇上,那陆远年不过三十,如此稚嫩年轻,岂可做一部尚书?臣亦觉不可行。”

严党一众大佬纷纷出班反对。

鄢懋卿更是言道:“皇上,几个月前都察院就曾收到过对南京的弹劾,言南京有一腌臜之处名为万芳园,其内乌烟瘴气、道德败坏,虽经查与南京诸大臣并无关系,但似乎与这陆远有些关联,事情在没有查清楚之前,臣觉得让陆远出任尚书高位,恐有伤士林之心。”

面对严党的合词反对,张治不为所动,坚持道。

“臣只知为皇上、为朝廷举荐贤才,年纪阅历非臣所在乎,昔当年太祖皇帝起于寒微,所用贤臣良将,又有哪一个是进士功名、哪一个是六部九卿,仍可为宰辅、为元帅,开了我大明基业。

后有成祖所用三杨,亦是大胆起任辅赞之臣、坦以国事委之,郑和内监出身,却有下西洋、服远夷之丰伟,正是成祖爷胸襟万里之度,才有永乐盛世、万邦来朝。

今圣上亦受命于国家艰难之际,英姿果毅不逊太祖成祖,振奋国家正需向祖宗效法,不拘一格降人才。”

眼见张治把太祖成祖都给搬了出来,严嵩彻底没法驳斥了。

驳张治就是驳太祖、成祖,就是否定嘉靖的老祖宗。

这要是往大了说,你严嵩是在质疑当年的大礼议?继而否定嘉靖皇帝的正统性?

只在此时连严嵩都不敢驳斥,百官更无人能言语。

嘉靖也能看出张治这是要力推陆远上位,不过能从张治的口中说出自己比肩太祖、成祖这种马屁话,嘉靖还是很高兴的。

“张阁老,陆远确有其功,但年轻也是事实,只因此便擢为尚书,难以服众,纵然强为对其也无好处,不若如此,改任南京户部左侍郎骆顒为南京工部左侍郎,陆远为南京户部左侍郎。”

“皇上思虑周全,臣敬服。”

一步到位不现实,但是往前挪一个顺位还是可以的。

至于严嵩说的将陆远调入翰林院的事,嘉靖自己都不可能同意。

现在国家到处缺钱缺的要死,嘉靖还指望陆远给他变银子呢。

若是能从江南源源不断的拿到银子?

嘉靖瞟过严嵩一眼。

没有谁是不可以换的!

你严嵩会搞钱,可现在却冒出来一个比伱更会搞钱的。

至于说这银子从哪里变出来的。

谁在乎呢?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