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关羽为刘禅扬名,孙权在夏口破防((2 / 2)

刘禅此刻的表现,让张苞对张飞昔日的话忽然多了感触。

同样是办事不力。

同样的未受责罚。

诸葛乔摇着羽扇,淡淡而笑:“昔日楚庄王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不要小觑了阿斗啊。”

“阿斗天资仁敏,最是钦佩陛下,一言一行都在极力的模仿陛下。”

“以前年幼不知事,是未有多少阅历;去年阿斗监国半年,阅历不会比你在军中低。”

“陛下若能亲眼见到此刻的场景,想必也很欣慰。”

历史上的刘禅,在最崇拜刘备的年龄却遇到了关羽兵败麦城而死、张飞出征前被刺杀、刘备夷陵兵败含恨而终。

别说历练成长了,刘禅能不一个人躲在小黑屋中自暴自弃都已经强过大部分人了。

而这个时空的刘禅,在最崇拜刘备的年龄,看到的是刘备夺回长安、还于旧都!

又有诸葛乔细致入微的开导,让刘禅的仁敏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成长。

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有什么是比效仿威震天下的父皇刘备更令刘禅骄傲的?

三年的时间。

诸葛乔在成长,张苞在成长,刘禅同样在成长!

这也是为何诸葛亮在长安会感慨“我对阿斗的了解,不如伯松啊”。

诸葛乔,是最懂刘禅的人,也是对刘禅目前的能力最清楚的人!

若不是对刘禅有信心,诸葛乔也不会提议让刘禅入军历练了。

刘禅的表现,令诸葛乔很骄傲。

身为义兄,看到义弟有这样的成长,诸葛乔的心中也是很得意的。

这种养成感,只用言语是不能完美的表述的。

刘禅在慰问了众人后,与众人席地而坐,将克服舟船颠簸的秘诀,一一告诉众人。

谈吐流畅而和煦,更是令人心旷神怡。

诸葛乔看向围着刘禅而坐的众人,低声自语:“看来这次针对讲武堂的学员的考核,远超我的预料啊。”

“胆气也不是一次两次的考核就能衡量的,天子门生是结合时代环境而衍生的。”

“天子的个人魅力,会极大的影响门生的胆气。”

“我应该多些宽容。”

诸葛乔没有去干涉刘禅的人心的凝聚。

若是喧宾夺主,刘禅的历练效果就会变差。

待得夜幕降临,众人这才散去。

诸葛乔暗中令马忠和句扶加强巡逻,又遣张嶷和糜照去给傅肜和宗预送信,姚伷和柳伸则是负责在营寨不远处修造临时烽火台。

历练归历练,诸葛乔对夏口的吴将可没有半点儿的掉以轻心。

部署结束后,诸葛乔这才来到刘禅的帅帐。

见到诸葛乔,刘禅那疲惫的脸色多了几分欣喜:“兄长,我今日的表现如何?”

在众人面前,刘禅是个气度不凡临危不乱有刘备之风的太子;而在诸葛乔面前,刘禅又变回了那个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可的少年。

“有陛下之风,仍需努力。”诸葛乔不吝赞赏。

简单的几个字,听得刘禅心花怒放,仿佛浑身的疲惫都一扫而空了。

刘禅本想欢呼,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这是军营。

刚在众人面前表现出了“刘备之风”,若又在帅帐欢呼,那就前功尽弃了。

强忍内心的喜悦,刘禅询问道:“兄长,如今士气虽然恢复,但这忍受舟船颠簸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克服的。”

“以新军现在的状态,恐怕难去夏口扬威。”

诸葛乔不疾不徐:“孙权经营夏口水寨多年,水域又多有暗寨,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孙权的水军包围。”

“别说这支新军了,哪怕是岳丈的水师精锐,都得小心翼翼。”

“去打夏口原本就是个幌子,我等只需在沔口练兵喊口号就行了。”

“孙权若是忍不住,他必会引兵来沔口示威。”

“没了夏口水寨的地利,那这战场就不会由孙权来掌控了。”

刘禅恍然大悟:“这就是兵法中说的,示之以弱,诱敌深入吗?”

诸葛乔轻咳一声:“不是示敌以弱,而是这支新军本来就弱!”

刘禅笑道:“不管是真弱还是假弱,都差不多。只要孙权来了,就有机会取胜了。”

刘禅驻兵沔口的情报,也被夏口的吴军斥候探得。

听闻刘禅在沔口练兵,还喊着“不灭朱据誓不还军”“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等等口号。

孙权那骄矜的心顿时破防了。

“刘禅这小儿,欺人太甚!”

“自恃太子身份,竟敢在我面前耀武扬威,还敢扬言灭我爱将!”

“就凭他,也配喊‘虽远必诛’?”

刘禅在荆州引起的这声势,让孙权很是难受。

江东在长沙的商人,纷纷遣人来夏口询问情况,想知道孙权是不是真的要跟刘备开战。

更令孙权烦躁的是:竟然还有人劝孙权交出朱据,不要为了一介莽夫而让江东商人蒙受损失。

大家都是汉人,和气生财,何必打生打死!

若这话是益州和荆州的商人说,孙权还不会当回事,可偏偏是江东的商人来说,孙权这心中就感到很忧伤。

到底有没有将我这个江东之主当回事啊?

有没有点儿忠义气节?

我这江东之主一声令下,你们不应该与我同仇敌忾吗?

竟然让我交出朱据?

交出朱据,我这江东之主的面往哪儿搁?我如何维系在十万大军中的威信?

我怎么可能交出朱据!

上回在陆口放弃吕蒙,就已经让孙权在江东众将心中少了威信;这次取得合肥城后,孙权才再次树立威信。

若杀了朱据,那这江东众将就得仔细考虑,要不要继续跟孙权混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一君无能,累死众将。

大家都是刀口舔血求富贵的,而不是来给孙权当弃子的。

作为风口浪尖的人,朱据更是心中忿忿:“刘禅只是一个不谙军事的孺子。”

“如今又妄想在江面上跟我等争雄,若不出手教训,岂不是让人误以为吴王怕了那孺子?”

“请吴王调拨五千人,我亲往沔口生擒了刘禅!”

孙权深恨刘禅的羞辱,当即就同意了朱据的请命,令朱据去偷袭沔口。

朱据大喜,当即就自水寨中挑了二百余小船,偷偷的前往沔口。

这些小船,最多能载二十军士。

朱据不选择大船,一个是大船不容易隐蔽,二是怕刘禅见了大船就跑路。

面对刘禅的羞辱,朱据早已经起了杀心。

“不灭我誓不还军?”

“吴王忌惮你的身份,我却无所顾忌。”

“大不了我今后改名换姓!”

“定要将你生擒活捉!”

朱据心头忿忿,又紧了紧手中的环首刀,那双狼眸也变得狰狞了。

二百余小船化整为零的来到沔口附近,挨到天黑后,又化零为整,偷偷的在沔口附近隐蔽处登陆。

“刘禅小儿,不谙水战,真以为我会正面强攻吗?”

见刘禅将船只都横在正面,对侧面却没什么部署,朱据不由心头冷笑。

朱据猖狂,想生擒刘禅;若换陆逊来,必然是直接烧了刘禅的船只。

“众军听我号令,谁都可以杀,就是不能杀刘禅。”

“记住了,刘禅一定得生擒!”

“生擒刘禅者,我会在吴王面前为其表功!”

“谁要害了刘禅性命坏我大计,休怪我无情。”

朱据狰狞的下达命令。

活的刘禅可比死了的刘禅有价值!

生擒刘禅,可以要挟刘备,让刘备拿城池土地来换;可杀了刘禅,那就没了回旋余地。

这不是孙权期望的,也不是朱据期望的。

若这沔口只有刘禅,朱据的偷袭也就成了;只可惜,这沔口真正主持军务的不是刘禅,而是诸葛乔!

诸葛乔深得关羽真传,同样精通水战。

沔口何处能登陆,诸葛乔比朱据更清楚!

当朱据的五千兵向刘禅的营中悄悄而走时,隐蔽在暗处的临时烽火台,就点燃了烽火台内堆积的芦苇、红柳、杂草。

火光冲天而起。

营寨的放哨的军士急促的敲响了鼓声,低沉的号声也随之响起。

“敌袭!”

听到警戒鼓声,张苞跟魏昌反应最快,立即令人点燃了营寨的篝火,组织众军士列阵。

夜晚遇到敌袭,最不能慌乱;乱了,就容易营啸。

这忽然的火光,也让劫营的朱据惊呆了。

“我竟然被发现了?”

“我竟然被刘禅这孺子给发现了?”

“我竟然没能探查到刘禅这孺子在江边的暗哨?”

朱据下意识的按住了刀柄。

与其说没能探查,不如说朱据压根就没想过去探查!

这种隐蔽级别的暗哨,只有精通水战的人才会部署。

朱据压根就没想过,刘禅会有这样的本事!

“将军,我们还去劫营吗?”副将有了退意,劫营被发现,最佳的上策就是原路退回。

然而。

朱据在孙权面前夸了海口,岂能如此轻易的退兵?

“慌什么!”

“刘禅最多两千人,我有五千人,正面强攻都能赢!”

朱据信誓旦旦,不擒刘禅誓不还军!

求月票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