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诸葛乔飞骑入荆,关云长欲除孙权((2 / 2)

翁婿二人联袂入内堂。

见到正在蹒跚学步的诸葛攀,关羽的丹凤眼瞬间睁开,上前几步举起诸葛攀:“骨骼清奇,是个练武的好材料;这双眼睛倒是跟伯松挺像,今后必也是个机灵聪慧的。”

关羽那九尺身躯本就比常人高大,双臂更是修长,直接让诸葛攀离地近三米了。

诸葛攀骤然被举起,整个人都兴奋了,“阿——父,阿——父。”的喊着。

关羽大笑:“伯松,你儿子都会喊阿——父了啊。果然是个机灵聪慧的!”

诸葛乔和关凤都有些尴尬。

诸葛攀会学会“阿——父”这个词,只因关凤平日里只教了这个词,寄托对诸葛乔的思念之情。

结果就变成了,只要诸葛攀高兴了,就会喊“阿——父”。

诸葛乔纠正了诸葛攀多日,都未能将诸葛攀这个习惯给改掉。

丢脸啊!

诸葛乔和关凤皆是心中长叹。

关羽也没多问,只是逗着诸葛攀;却见诸葛攀又对关羽的美髯感兴趣了,手舞足蹈的抓向关羽的美髯。

关凤不由脸色一变。

昔日关兴小时候因为抓断关羽的胡须,那都是被关羽揍哭了的,这事被关兴记了很多年。

然而。

令关凤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关羽竟然主动将美髯递给诸葛攀把玩,丝毫不担心诸葛攀会将胡须给抓断。

看到这一幕,关凤悬着的心也落下来了。

关凤不懂隔代亲。

这自家儿子自然是想揍就揍,可换成孙儿外孙就不一样了。

逗了诸葛攀一阵后,关羽放下诸葛攀,邀诸葛乔同席而坐,询问关中战事。

听得黄忠在长安城头逝去,关羽忍不住感慨:“昔日黄汉升受封后将军,我为子龙不忿。”

“而对费诗说,黄汉升不过一老卒,侥幸斩杀了夏侯渊,岂能跟关某同列。”

“费诗虽然以言语劝了我,但我心中依旧颇为介怀。”

“如今想来,却是我太小觑人了。”

“黄汉升以六旬之躯追随兄长,每每身先士卒,陷阵先登;又在年近七旬时斩杀夏侯渊,称得上勇冠三军。”

“如今更是替兄长夺得了长安城,论忠勇论信义,黄汉升皆不输我。”

“天下英雄,也当有黄汉升一席之位!”

“只是遗憾,未能再与黄汉升再见。”

关羽并非瞧不起黄忠,只是替赵云惋惜,如今听得黄忠在雍凉的表现,关羽的心中也只剩了敬佩。

老将余热,何其的意气!

诸葛乔又问起上庸战事,关羽面有不屑:“夏侯尚、曹休和徐晃欲取上庸来策应关中,可惜整个汉水都被我控制,只要我不上岸,他们就不敢过江。”

“只是这般被动,也让我颇为不爽,待我筹备了足够的粮草,定更要再打南阳和南乡,让夏侯尚和曹休明白。”

“这上庸,不是他们想打就能打的!”

提到夏侯尚和曹休,关羽又问道:“伯松这此来荆州,莫非是兄长有意去取南阳和南乡了?”

“若是取了南阳和南乡,曹丕在洛阳肯定就呆不下了。”

对此。

关羽很是兴奋。

若能夺取洛阳,那此生就无憾了!

诸葛乔摇头:“并非如此!”

“是江东的孙权,向陛下上表请功,要索要长沙和桂阳。”

关羽的丹凤眼瞬间睁开:“孙权小儿,岂敢再觊觎荆州?”

“若不是文聘忽然撤走,他又岂能占得江夏郡!”

关羽心中对孙权很是不满。

刘备上回来荆州的时候就叮嘱关羽伺机夺取上昶城。

若能抢在孙权之前取得上昶城,就不怕孙权占了上昶城再偷荆州了。

如今孙权得了上昶城,果然变得嚣张了,都有胆子向刘备索要长沙和桂阳了。

诸葛乔道:“此事有些蹊跷,孙权也不是愚蠢的人。”

“故而陛下先令学士秦宓先去江东打探情报。”

“岳丈在荆城的时候,可曾听到江东有什么特殊的传闻?”

关羽沉吟片刻:“若说这特殊的传闻,倒也有,只是有些匪夷所思。”

“探子传回消息,说江东有疯子在孙权的祖宅前大呼‘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

“又有‘鄱阳黄龙见、曲阿甘露降、皖口木连理、苍梧凤皇见、会稽嘉禾生、武昌麒麟见’等异象,更有神书现世。”

诸葛乔微微诧异:“这是孙权暗中派人弄出来的?”

关羽摇头:“我去夏口见了诸葛瑾,诸葛瑾说这事孙权也不知情,还问了张昭步咨等人是谁在故弄玄虚。”

“诸葛瑾是实诚人,料想不会在这事上欺瞒我。”

诸葛乔看破了迷津,冷笑道:“若此事跟孙权无关,那必然是曹丕的诡计了。”

“我正奇怪孙权怎有胆子来向陛下索要长沙和桂阳,原来是吃了曹丕的迷魂汤不能自拔了。”

关羽眯着丹凤眼:“曹丕的诡计?伯松可细说。”

诸葛乔分析道:“合肥有曹仁和满宠,这二人的本事岳丈也是知道的。”

“昔日樊城那般的困境,曹仁和满宠都死守樊城,又岂会轻易的在合肥弃城而逃?”

“子瑜伯父的用兵能力,我是清楚的;以文聘的用兵水准,是能压着子瑜伯父打的。”

“然而文聘却选择了放弃上昶城,若说这其中没有阴谋算计,我是不信的。”

“结合孙权如今的表现,曹丕这是在引诱孙权称帝!”

关羽脸色大变。

虽然心中也有类似的猜测,但听到诸葛乔如此笃定的说出口,关羽依旧不能接受。

“孙权小儿,也配称帝?”

“一介江东鼠辈,祖辈受皆食大汉之禄,竟然想僭越称帝?”

“他以为他是谁?”

关羽心中盛怒,须发皆张。

这天下是兄长刘备的,岂容江东小儿染指!

诸葛乔语气中有轻蔑:“孙权想称帝的心思,不是现在才有的。”

“‘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这话是昔日周瑜劝鲁肃效力孙权的时候说的。”

“定然是伪魏有人偶然得到了这个隐秘,才遣人去吴郡装神弄鬼。”

“孙权这是在佯装不懂,派人去长安请功也是想试探陛下的想法。”

“陛下若愿意将长沙和桂阳封赏给孙权,孙权就会假装这事没发生,老老实实的当他的大汉吴王。”

“陛下若不愿意封赏,孙权必会以此作文章,埋怨陛下赏罚不明。”

“鼠辈行事,也就会用这些伎俩了。”

关羽拍案道:“伯松可知,兄长准备如何对付这鼠辈?”

诸葛乔端起酒樽,嘴角泛起笑意:“正所谓,帝对帝,王对王。”

“孙权只是吴王,不值得陛下亲自动手;故而陛下诏令阿斗来荆州历练。”

“算算时间,阿斗过几日也该到江陵了。”

关羽吃了一惊:“兄长竟舍得让阿斗来荆州历练?只是阿斗年少,如何能斗得过孙权?”

虽然鄙视孙权,但关羽也是知道孙权的能力的。

比起刘禅,孙权多当了几十年的江东之主。

菜归菜,却有丰富的经验。

诸葛乔摇晃酒樽,看着酒樽中有些浑浊的酒水:“阿斗年幼又素无名声,孙权对阿斗必生轻视之心。”

“示敌以弱,才有机会让孙权犯错。”

“我本来是不准备现在就对付孙权的,奈何孙权得了合肥和上昶城后,就忘乎所以,竟然猖狂到以为可以威胁陛下了。”

“若不狠狠的敲打这鼠辈,他日必会再生事端。”

关羽眉头一挑:“伯松准备如何做?”

诸葛乔将酒樽的酒水一饮而尽,眼中尽是狠意:“孙权的自信,来源于合肥和上昶城。”

“尤其是得了上昶城后,孙权自以为进可攻退可守,即便称帝叛汉,陛下也奈何不得他!”

“既如此,那就夺了上昶城,再抢了夏口和樊口,彻底击溃孙权的称帝梦!”

“老老实实的当大汉的吴王,或许还能荫庇后人。”

“若是不老实,那就早点送他去见孙坚孙策。”

诸葛乔的凌厉,让关羽越看越喜欢。

比起三年前初见诸葛乔时,关羽看到了诸葛乔更为雷厉风行的一面。

“说得好!”

“对付孙权这种鼠辈,就不能心慈手软!”

“伯松如今也在军中历练三年多了,这次我就不插手了。”

“伯松想在荆州办任何事,我都会全力支持你。”

“这一次,就由伯松来下达命令,我来负责执行!”

关羽更是豪言。

显然。

关羽对诸葛乔这个女婿很信任,也希望诸葛乔能在荆州独当一面!

如此一来,关羽也不用担心后继无人了。

虽说关平在上庸历练,关兴在襄阳历练,但比起关平和关兴,关羽更期待诸葛乔的锋芒。

加更,求月票。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