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刘禅再现昭烈风,刘备掷杯骂孙权((2 / 2)

法正复为尚书令,与丞相诸葛亮共掌朝政。

又令庲降都督李恢为益州刺史,率益州文武督汉中、西川和南中三处军政。

其余各级文武,多有调动。

刘备的政治军事重心,正式由成都迁到了长安,益州则作为刘备的大后方而存在。

据雍凉益荆四州的刘备,虽然人力比起曹丕差了一大截,但这地域却也变得辽阔。

尤其是新增的渭水平原,让刘备能招募更多的民众来渭水平原聚居。

民以食为天。

有田有粮,才有无限的可能。

十一月下旬。

孙权的使者张温也一路跋涉抵达了长安城,送上了孙权的战报。

“咦?”

“曹丕竟然丢了合肥和上昶城?”

看到孙权的战报,刘备心中是惊讶的。

尤其是上昶城,那原本是刘备想让关羽去伺机争抢的,却不曾想落到了孙权手中。

不仅刘备惊讶,诸葛亮和法正也是惊讶。

孙权这份战报中,将射杀张辽、击败曹仁夺取合肥城、击败文聘夺取上昶城,写得十分的震撼。

甚至还用上了“威震淮南”“威震江夏”的词语。

哪怕是相隔数千里,众人也仿佛能看到孙权那骄矜自傲的表情。

“张辽虽然死了,可曹仁也不是能轻易击败的。”

“看来曹丕身边有高人啊。”

法正在仔细读了战报后,道出了心中的猜测。

诸葛亮亦道:“曹丕这是在向孙权示弱,故意骄孙权之心,盈孙权之气。”

“示敌以弱,诱敌深入,用谋者,必是深谙兵法的。”

“用这么大的代价向孙权示弱,曹丕的目的必不会小。”

“陛下可要谨慎!”

刘备点头,又问向张温:“吴王可还有其他嘱咐?”

张温又取出一封上表呈递给刘备。

刘备一看这上表,眉头瞬间紧蹙,语气也变得不善:“孙权倒是好算计!”

“得了合肥和上昶城,不提将两城移交给朕就罢了,竟然还敢跟朕要封赏?”

“想要长沙郡和桂阳郡可以,先将合肥城和上昶城的给朕送来!”

张温不敢开口,惊得两腿都在发颤。

诸葛恪这家伙,也没跟我说过吴王的信中有这要求啊!

这不是将我推到刀尖上吗?

“陛下,这其中或许有误会。”张温硬着头皮的解释。

刘备冷哼:“误会?你莫非想告诉朕,你对此是不知情的?”

张温委屈地道:“陛下,臣真不知啊!”

刘备将孙权的上表甩给张温:“既然你不知道,那就回去问问孙权,到底谁是君谁是臣!”

“朕可以将合肥和上昶城给孙权,这是孙权应得的。”

“可孙权若想要染指长沙和桂阳,那就形同叛逆!”

“来人,将张温轰出长安城!”

若不是看在张温是江东名仕的份上,刘备就不是将张温轰出长安城,而是将张温乱棍打出了。

“且慢!”

诸葛亮和法正纷纷出声阻止。

“陛下,不可冲动。”

“陛下,且听我一言!”

张温被惊得不敢妄动,有苦难言。

刘备眼中有杀意:“孙权小儿,觊觎荆州之心不死!”

“丞相,孝直,为何阻拦?”

诸葛亮让陈到引张温到殿外静候。

法正凝声劝道:“陛下,看来我跟丞相的猜测方向是对的。”

“曹丕故意放弃合肥和上昶城,是想趁机破坏陛下跟孙权的结盟。”

“倘若陛下轰走了张温,孙权自觉受辱,恐怕又要撕毁盟约。”

刘备冷哼:“孙权小儿,出了名的反复无常,昔日吕布都不及他半分!”

“他都敢向朕索要长沙和桂阳了,朕辱不辱他,他也会撕毁盟约!”

“若不是朕要在长安盯着曹丕,定要亲征江东,砍下孙权小儿的首级!”

“曹丕让个合肥,就如此骄矜,真以为他自称孙武之后,就有孙武之能了吗?”

“他还真以为是凭本事拿下的合肥吗?”

刘备心中恼怒不已。

一而再再而三的撕毁盟约,真把信义当狗屁话了!

刘备戎马半生,见了不少英雄奸雄,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见刘备怒气不减,诸葛亮劝谏道:“陛下暂熄雷霆之怒。”

“虽然孙权是小人行径,但陛下的大敌依旧是洛阳的曹丕。”

“曹丕用此法,是想赢得喘息的机会,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要跟曹丕比休战养民,是比不过的。”

“若无江东的粮食,陛下想要北伐,至少得养民五年。”

“若让曹丕也养民五年,他能筹得的粮食,是陛下的数倍!”

“这对陛下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刘备怒气不减:“难道就真的要将长沙和桂阳让给孙权?”

诸葛亮摇头:“我并非此意!”

“孙权是假借战功来提出要求,意味着孙权并未真的想跟陛下决裂。”

“既然孙权有所求又有所惧,就先与孙权谈判。”

“可遣人入江东,试探孙权的具体用意,再做打算!”

刘备怒气渐消:“丞相以为,可派谁去江东?”

诸葛亮荐道:“学士秦宓,机敏善辩,又有胆气,可跟张温同往江东。”

刘备迟疑:“江东到长安,往返太久,若有意外,朕也难以策应。”

诸葛亮笑道:“伯松在成都,安逸太久,容易懈怠。可让伯松去荆州策应。”

法正亦荐道:“陛下,我认为太子也可去荆州。”

“论辈分,孙权只是小辈;论身份,孙权只是吴王。”

“让太子出面,足以彰显陛下对孙权的皇恩浩荡。”

法正这话暗藏讽刺。

孙权再怎么折腾,也只是儿子辈,用不用刘备亲自出面。

刘禅要历练,那就让刘禅跟着诸葛乔去荆州。

王对王。

儿子辈对儿子辈,这才是皇恩浩荡。

刘备下场,那不就是老子欺负儿子吗?

法正对孙权的讽刺,正合刘备心意。

刘备剩下的怒气,也随之消散,大笑道:“丞相和孝直言之有理!”

“孙权小儿,何须朕亲自出马!”

“让伯松和阿斗去应付就可以了,嗯,让公仲也同往荆州。”

法正又道:“既如此,不如让张苞、赵统、霍弋、董允、费祎等人,也同往荆州。”

“倘若孙权要动武,也让张苞等人可以跟随历练。”

刘备抚掌大笑:“孝直之言,甚妙啊!”

“不如朕诏问群臣,所有子嗣愿意跟着阿斗去荆州的,皆可前往!”

“让这些小辈们,跟阿斗培养些情义,今后可以助阿斗掌军。”

跟诸葛亮和法正商议了细节后。

刘备召来了秦宓,让秦宓跟张温一同去江东探探究竟。

同时,刘备又嘱咐秦宓,所有反馈,不用回长安,直接去荆州寻诸葛乔。

待秦宓和张温离开后,刘备又诏问群臣。

听闻刘禅要去荆州历练,需要小辈同往,这长安群臣纷纷上表。

除张苞、赵统、霍弋外,魏延也举荐了儿子魏昌,李严举荐了儿子李丰,法正举荐了儿子法邈,许靖举荐了孙子许游。

有儿子的举荐儿子,有孙子的举荐孙子,儿孙年龄不够的举荐侄儿族人。

白毦兵中的,亦有将士举荐自家子孙入军。

甚至于刘备的庖厨马夫都将儿子给举荐了。

太子要入荆州历练,身边需要人,这种好事,平日里打着灯笼都见不着。

自然是没人愿意落后。

只要年龄符合,刘备是来者不拒。

刘禅还未去荆州,这名单上都有五百余人了!

有文有武,有军卒有庖厨有马夫有军医,年龄最大的二十来岁,最小的十三岁。

看着名单上的五百余人,法正忽然多了几分调侃:“丞相,你说伯松见到这五百人,会不会高兴的跳起来?”

诸葛亮微微一笑:“伯松好为人师,在成都又搞了个什么讲武堂!”

“五百人,我都觉得少了。”

而在心底,诸葛亮却是笑得极欢。

让你催我给你生弟弟,看你今后还有什么心思来催我。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