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汉天子门生计划,诸葛乔办讲武堂((2 / 2)

名誉校长:太子刘禅、大将军关羽、丞相诸葛亮

讲师:忠信将军王平、忠义将军马忠、忠智将军句扶、忠勇将军张嶷、忠信校尉姚伷、忠义校尉杜祯、忠礼校尉柳伸、忠勇校尉柳隐、忠智校尉糜照。

二、课程传授:

必修理论课:孙子兵法、尉缭子、吴子、司马法、六韬、三略(姚伷、杜祯、柳伸交替授课)

军事操练课:列队、刀盾、弓箭、障碍等(柳隐、糜照交替授课)

实战指挥课:行军、安营、扎寨、伏兵等(王平、马忠、句扶、张嶷交替授课)

三、招募要求:

家世清白、识文断字、无违法乱纪过往、未婚配、年龄十二至二十。

诸葛乔的在成都的名声不小,这石碑和公示牌一出,瞬间就吸引了大量的人的目光。

用词平民化,能让更多的人都看得懂。

看着那一个个的将军校尉头衔,以及诸葛乔、刘禅、关羽和诸葛亮的名字,围观众人的心是震撼的。

而课程传授的内容,更是吸引了了众人的目光。

一群将军校尉手把手来教你如何当军官,这种好事平日里哪里找?

然而。

当看到招募要求时,众人沉默了。

家世清白还好说,毕竟这么多将军校尉来教,总不能教个家世不清白的罢。

只是后面四个要求,“识文断字”“无违法乱纪过往”“未婚配”“年龄十二至二十”太苛刻了些。

一士子不服而问:“为什么一定要未婚配的才行?”

句扶看向士子,指了指脸上狰狞的刀疤:“怕你死了,你家娇妻守活寡。”

士子大惊失色:“还得上战场?”

句扶冷哼:“不敢上战场你来什么讲武堂?是想攀权富贵?还是想混个军官尸位素餐?”

“看到讲武堂的名誉校长是谁了吗?”

“太子、大将军和丞相!”

“太子,乃是未来的大汉天子!”

“加入讲武堂,就是天子门生!”

“天子门生岂能是贪生怕死之辈?”

“你若怕死,就一边呆着去!”

士子被寻的面红耳赤,嚷嚷辩解道:“谁说我怕死!我总不能为了加入讲武堂而抛妻弃子!”

没几个人在意这个士子,更多的人目光被那“天子门生”四个字所吸引。

又一士子问道:“太子只是名誉校长,校长是辅汉将军,怎么就变成天子门生了?难道不应该是辅汉将军的门生?”

张嶷喝道:“你这厮好生无礼!读书都读到狗肚子里了吗?”

“若天子让你担任尚书选拔贤良,难道你选拔的贤良都是你的门生?”

“你叫什么名字?谁的儿子?师承何人?”

一连五问,直接将这士子问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楼阁上。

诸葛乔和安汉将军糜竺并肩而立。

看着下方被句扶和张嶷相继喝斥的士子,糜竺面有忧色:“伯松,你这样做,很可能会得罪蜀郡士人。”

“我知道你不惧流言,然而那些人最善颠倒黑白、断章取义。”

“终究对你的名声有影响。”

诸葛乔轻轻摇着手中的羽扇:“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我自问心无愧,又何惧流言蜚语。”

“更何况,今日安汉将军你也在,朝中有人问及,安汉将军也能替我辩解。”

糜竺顿感头疼:“伯松,我好歹也算你的长辈,你这样算计我可不好。”

诸葛乔轻笑:“安汉将军,你这话就太见外了。”

“你长孙糜照的名字也在公示牌上。”

“你这是在关心你的长孙,谈不上我在算计。”

拉上糜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诸葛乔的目的是选材,又不是跟那群看不惯的士人斗嘴。

糜竺微微敛容:“伯松,你想动朝廷的选材方式,这是在刀尖上跳舞,很容易伤到自己的。”

“察举选材,已经推行了近四百年,不是你想动就能动的。”

“即便你是以‘天子门生’的名义,也是瞒不过那些聪明人的。”

“只要他们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不会支持这种选材方式。”

“昔日我在徐州时,向陶谦捐献钱财侥幸得了徐州别驾一职。”

“然而在徐州的那群士人眼中,我依旧只是个不入流的商人。”

“近四百年的规矩,破不了的。”

诸葛乔收起笑容,肃容而道:“安汉将军,你所担心的,我都有过考虑。”

“然而,我更清楚的是,现在不变,今后就变不了。”

“光武帝看似复兴了汉室,实则只是兼并土地人口的世家豪族选择了光武帝。”

“王莽之乱,死了太多人,多了太多无主的土地,这才勉强维持了稳定。”

“然而,自光武帝以来,世家豪族兼并土地的矛盾愈演愈烈。”

“先是爆发了以张角为首的黄巾之乱,紧接着又是以董卓为首的边境武人之乱,再之后就是以袁绍为首的世家豪族之争。”

“如今袁绍、袁术等流虽然死了,但大汉也死了几千万人。”

“剩下的世家豪族兼并土地人口的动作也变得越来越大。”

“以前是几千万人争抢土地,现在是几百万人争抢土地。”

“若是不求变,即便我等助陛下复兴了汉室,用不了百年,比汝南袁氏更强的世家豪族就会出现。”

“甚至会演变成更惨烈且不亚于春秋诸侯国的门阀之争。”

“天子门生的选材方式,一定是要推行的。”

“这种选材方式未必是最好的,但他却能让皇权更集中,不容易让世家豪族变成门阀。”

“只要世家豪族成不了门阀,国家就不会轻易的分裂。”

“即便后世会有昏君奸臣乱政,亦会有伟人横空出世,顺应时代的潮流变革出更先进的选材方式。”

“而我要做的,就是将可能导致国家分裂的世家豪族,尽可的削弱。”

“跟昔日推恩令削藩相似,推行天子门生的目的,亦是在瓦解世家豪族培养门生爪牙的旧有秩序。”

“倘若连这种才程度的求变我都要瞻前顾后,那我不如买块豆腐撞死。”

“更何况,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没有任何的制度是尽善尽美的。

历代名人都办不到的,诸葛乔同样办不到。

诸葛乔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在旧秩序走向极端的时候,用新的秩序来实施降维打击。

各州郡世家想晋升门阀?

那就打造一个皇权集中的超级世家,以力破巧,力压群雄。

虽说皇权集中后又会有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但这种历史性必然,交给后世的名人去办就行了。

诸葛乔不是神,不可能让生产力直接跳跃几千年。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方式。

诸葛乔的话让糜竺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良久。

糜竺看向意气风发的诸葛乔,暗暗有了决定:我已经是半截入土的年龄了,竟然还不如伯松看得通透。

我这年迈之躯,又有何惜!

“伯松,我觉得你的方式是有问题的。”糜竺看向诸葛乔,眼神多了几分明悟。

诸葛乔微微托腮:“问题?我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

糜竺笑道:“你在蜀郡都没待多久,蜀郡这两年的变化也你不清楚。”

“你当这校长,怕是连人都认不清。”

“我认为,这校长应该我来当!”

诸葛乔心思玲珑,瞬间就猜到了糜竺的用意,脸色微变:“安汉将军,你都不懂这其中的运作方式,你当校长有什么用?”

糜竺摇头:“我不会干涉你的具体运作,我只挂名当这个校长就行了。”

“伯松,你有少年意气,有求变的想法,我是很佩服的。”

“只是这世道凶险,很多时候杀人都是不用刀的。”

“这讲武堂的任何人,包括我的长孙糜照都可以顶罪,唯独你不能顶罪。”

“只要你无恙,最多是让糜照等人换个地方沉淀,而不会有性命危险。”

“可你若有恙,王平、马忠等人,就很难有出头之日了。”

“我知道你不愿让他人来顶罪,可你既然想求变,那最重要的不是你要如何变,而是你要先学会保住权势。”

“这种走前面踩陷阱的事,还是交给我这种老头子来做吧。”

诸葛乔凝声:“安汉将军,讲武堂只是我来试探世家豪族反应的,我不会碰得太深的。”

“以我如今的身份和军功,也不会引火烧身。”

“你,不必如此!”

糜竺摇头:“要试探,自然就得试探更狠一些;小打小闹,只会埋下更深的祸根。”

“而且我不认为,你兴师动众的建个讲武堂,就是为了小打小闹的。”

“你若不同意,那我也只能向陛下请命了。”

诸葛乔无奈:“安汉将军,这种小事你何必告我的状呢。”

“你放心,我很有分寸的,只要发现有一点不对劲的眉目,我会立即启用备用计划的。”

糜竺笑道:“既然没什么危险,那我更要当这校长了。”

“你虽然擅长统兵,可这钱粮筹划的事你是没我擅长的。”

“当这校长,得想办法筹措钱粮吧?”

“丞相向来节俭,你又拿得出多少钱粮呢?”

“若我来当校长,你这讲武堂的一切开销都由我来包揽了。”

“甚至你都不用请人来算账,我想这成都没有谁比我更会算账了。”

糜竺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诸葛乔仔细斟酌后,最终同意了糜竺的提议。

本来只是拉糜竺来当个见证,没想到直接将糜竺拖下水了,这让诸葛乔心中有些愧疚:“安汉将军,请我受一拜。”

本书不主政治,这章过度下主角的削世家策略,重点依旧在军事上,吃饭睡觉打孙权嘛。【其实是,我发现写这种内容,又水又无聊还依托答辩,还是不挑战自己的软肋了】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