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黄忠遗愿兴汉祚,刘备立碑祭汉魂((2 / 2)

曹丕在雍凉战败,开始后悔去年的愚蠢行为了。

有曹叡这么优秀的儿子,曹丕不仅不珍惜,反而还让曹叡遭受非人折磨。

有什么事比最敬重的父亲杀了最温柔的母亲还令人崩溃的?

自甄宓被曹丕赐死,曹叡眼中就已经失去了光彩。

连母亲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大志?

在郭皇后的劝说下,曹丕终于下定了决心。

九月。

曹丕下诏将曹叡过继给郭皇后为子,择选有名望的大儒入平原王府,如旧日曹操的丞相军议掾高堂隆等,确定了曹叡的嫡长子地位。

同时,曹丕又下诏罪己,将雍凉战败的责任皆归罪于己,又彰表司马懿张郃的战功。

以司马懿为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

以张郃为前将军,假节,统兵五万屯兵弘农郡,督潼关、华阴等地。

除此外。

曹丕又召回曹植,当着卞夫人的面,跟曹彰和曹植倾述衷肠。

又以曹植昔日七步诗为引,论述袁绍刘表败亡的原因,再论兄弟情义。

在卞夫人的见证下,曹丕折箭为誓,表示今生不会再有兄弟阋墙之事。

不论是曹彰还是曹植,都不想在封地上碌碌无为。

虽然知道曹丕并非真心而是形势所迫,但曹彰和曹植还是选择了折箭为誓,表示今生不会再跟曹丕争权。

三兄弟都很清楚,若汉魏之争魏不能胜,争权只会自取灭亡。

即便要争,也得灭了刘备再争!

曹丕遂以曹彰为并州牧,督练并州骑兵;以曹植为豫州牧,寻觅山林隐士。

这频频的举措,也让朝中的文武对大魏的未来多了信心!

战败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败后不能知耻而后勇。

雍凉战败让曹丕认清了跟刘备的差距,再次恢复了昔日魏王世子的心机手段。

在一系列稳定朝野的举措后,曹丕召来了司马懿、陈群、刘晔、贾诩。

吴质和朱铄在关中的表现太差,曹丕虽然重用二人但不再让二人谋划。

要谋划国事,依旧得司马懿、陈群、刘晔、贾诩这群曹操昔日招募的智者。

“大魏如今局势,皆是朕咎由自取。”

“朕自知才智浅薄,愿听诸君良策。”

曹丕的仪容气度少了骄矜多了谦逊。

陈群进言道:“陛下,雍凉之地本就贫瘠,即便丢了雍凉,也不会令大魏伤筋动骨。”

“大魏有青冀幽并徐兖豫司隶八州之地,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良田盐铁亦是冠绝天下。”

“九品选才逐渐深入人心,陛下只需休战养民。”

“不出三年,八州之富,将会令刘备孙权望而惊惧!”

刘晔亦道:“刘备凶强,孙权狡诈,陛下若太强势,刘备孙权只会联合以抗陛下。”

“反之,陛下若是显露颓势,刘备和孙权之间必生嫌隙。”

“我以为,可再遣使入江东,向孙权议和,破孙刘联盟。”

曹丕仔细琢磨陈群和刘晔的策略,并未立即表态,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司马懿和贾诩。

司马懿沉吟片刻,道:“陛下,我的想法跟尚书令(陈群)和侍中(刘晔)大同小异。”

“如今刘备凶强,不可再与刘备交兵。”

“陛下有八州之地,只需休战养民、谨守关隘城池,就足以不战而胜!”

曹丕又将目光看向贾诩。

在方才众人讨论时,贾诩一直都在闭目养神,仿佛在神游天外。

“太尉,可有良策教朕?”曹丕虚心而问。

上回不听贾诩言,吃亏关中战败的亏,这次回来面对贾诩的时候,曹丕心中是有羞惭的。

故而此次发问,曹丕更加的恭敬谦逊。

贾诩徐徐睁开了双目:“陛下,有舍才有得。”

曹丕见贾诩开口,心中顿喜,连忙问道:“太尉,朕要如何取舍?”

贾诩不疾不徐,开口就是王炸:“将合肥和上昶城让给孙权,召曹仁回宛城,文聘退守豫州弋阳郡信阳城,满宠退守寿春。”

曹丕脸色大变:“朕本就丢了雍凉,若是让出合肥和上昶城,恐怕朝野又要震荡了。”

贾诩虽然年迈但目光如炬:“刘备得了雍凉,而孙权未得寸土,孙权又惧关羽兵威而不敢招惹荆州。”

“陛下在关中兵败,而张辽又在合肥阵亡,老夫料孙权不夺城池不会罢休。”

“与其在合肥和上昶城跟孙权对峙,不如将合肥和上昶城送给孙权。”

“孙权得了好处,就不会再向北进兵。”

“如今天下三分,陛下和刘备皆已建国称帝,唯独孙权只是大汉的吴王。”

“上兵伐谋,骄其心,盈其气。”

“孙权若得合肥和上昶城,其心必骄。”

“陛下再遣细作如江东,在江东各地营造祥瑞,其气必盈。”

“孙权心骄气盈,必会思称帝之心!”

“待孙权称帝,陛下可再遣使与孙权结邦交之谊。”

“刘备听闻孙权称帝,必会怒起大军征讨江东。”

“孙刘交兵,陛下可尽收渔翁之利!”

话音一落,全场皆静。

不论是陈群刘晔还是司马懿,都只是想让曹丕休战养民,利用八州人口资源优势去跟刘备孙权拼发展速度。

最多是遣使入江东议和。

而贾诩却是精准的洞悉的孙权的想法,判断孙权不夺城池不会罢休。

选择让出合肥城和上昶城,骄孙权之心。

更毒的是,还要派细作去江东营造祥瑞之气,生怕孙权滋生不了称帝之心!

对外军争取得了合肥和上昶城,内部又有祥瑞之气,这祥瑞之气还不是孙权指使的!

本就不甘人下的孙权,又该如何拒绝称帝的诱惑?

司马懿三人暗暗惊叹:

怪不得先帝痛失爱将爱子,也要将贾文和养在府中。

贾文和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惊天动地!

此策一出,孙刘再无联盟可能!

司马懿看向贾诩的目光,更是多了几分忌惮。

“好一个有舍才有得!”

曹丕拍案而起,眼神中满是兴奋。

贾诩的策略,虽然让曹丕丢了合肥和上昶城,却能让孙权和刘备再无联盟的可能。

刘备是什么人?

那是要效仿光武帝再兴汉室的人!

以刘备的脾气,又如何能忍受孙权在江东称帝?

在刘备眼中,曹丕篡汉立魏,是必除的国贼;孙权若是建国称帝,那就跟曹丕没什么区别了!

刘备若跟孙权结盟,那就是承认孙权的帝位!

以刘备的脾性,又岂会承认孙权是一国之君?

“诸君之策,皆是治国安邦之策!”

“如诸君言,数策并行,破孙刘联盟,休战养民,以待江南之变!”

曹丕强忍激动,采纳了司马懿、陈群、刘晔和贾诩的献策。

尤其是贾诩的谋国之策,更是被曹丕视为重中之重!

贾诩又道:“陛下,老夫所献之策,不可让第六人知晓!”

毒计归毒计。

贾诩也是要名声的。

就如同昔日给李傕献策,贾诩也不肯居功。

一旦居功,世人都将视贾诩为汉贼,又如何能置身事外保住性命?

昔日李儒毒酒杀刘辩,虽然获得了董卓的信任,却也在董卓失势后名声一落千丈。

李傕曾推举李儒为博士被刘协拒绝。

反观贾诩,明明是始作俑者,却当了尚书,掌管人才选拔。

选拔的人才还是过去的名仕,时人都称赞贾诩的德行。

助张绣杀了曹操的爱将爱子,却又在官渡关键时刻劝张绣投曹操,曹操不仅不怪贾诩反而感激贾诩雪中送炭。

跟着曹操的时候,又屡屡给曹操献良计,这让曹操对贾诩完全恨不起来!

再加上贾诩那每每处于困境就有惊骇世间的计策,曹操更是将贾诩视为最佳后手。

如今。

这个曹营中最是默默无闻的智者,为了解决自身的困境,再次为这世间掀起了风波。

以合肥和上昶两城,骄孙权之心,盈孙权之气,助孙权登基称帝!

盖世之谋,对刘备而言是毒如砒霜的毒计,对曹丕却是甘之如饴的良计!

贾诩担心死后被人挖坟掘墓,自然不肯让第六人知道这计策。

毕竟。

贾诩老迈,没多少岁月了。

万一死后曹魏还是灭了,又有汉室忠良得知贾诩献的毒计,怕是死后都不得安宁。

贾诩的这个请求,曹丕欣然同意。

若不同意,曹丕也担心贾诩会不会为了自保名声又自毁其计。

在跟司马懿、陈群和刘晔仔细商议后,曹丕决定派刘晔为使前往合肥。

上昶城的文聘好调,合肥的曹仁可不好调。

若是不给曹仁讲清楚,曹丕也怕曹仁犯浑要死守合肥!

在刘晔前往合肥的期间。

诸葛乔也在日夜兼程的赶路中抵达了蜀郡。

在向蜀郡官吏传了文书后,诸葛乔解散了无当飞军,让诸将士先回各自家中探亲。

又让相熟的将士,将阵亡的飞军牌位和抚恤金送给飞军的家属。

在部署妥当后,诸葛乔只带了王平和十余骑亲卫入成都。

在成都监国的太子刘禅,听闻诸葛乔返回,当场就丢下了群臣,策马直奔城门而去。

什么太子仪态,什么监国气度,全都被刘禅抛之脑后。

此刻的刘禅,只想快点见到许久不见的诸葛乔!

城门口。

诸葛乔策马静立,看向城门上方的“成都”二字,心中百感交集。

王平则是单手扛着大旗,跟在诸葛乔身后。

感慨间。

一声“阿乔吾兄!”远远传来。

只见城门口飞来一骑,骑马者尽显少年意气,正是丢下群臣的刘禅。

本卷结束,22万字的内容,虽称不上完美,但小作者已经尽力的去还原刘备亲征。

本书不是平推文,也不要套用历史上的人物反应。

大势变了,曹丕若还是骄矜自傲,那他不配当皇帝了。

感谢支持,跪求月票。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