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料敌于先(2 / 2)

听着李基那满是信任地道出自己与贾诩的思维习惯,这不禁让郭嘉泛起着几分感动。

一如武将的战斗风格,关羽初战斩不了之敌,就没有再战就能斩于马下的。

谋士自身的思维习惯实则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秘密,可李基就仿佛是面对着信任之人般径直说了出来,那种真心换真心的感觉,让郭嘉略微犹豫了一下,便直接答道。

“站在敌人立场思考,再以己方的视角寻求破绽……一般而言,在下都是这种思维习惯。”

李基闻言,不禁略微有些惊讶。

能够养成这种思维习惯,从侧面亦说明了郭嘉无疑具备着轻易就能站在敌人立场上去思考的能力。

这反倒是异常契合此前郭嘉所言的“料敌于先”的破解“四渡红水”的思路,或许这本身就是郭嘉的思维习惯。

‘奉孝倒是实诚,没有隐瞒……’

李基暗自对比了一下,发现郭嘉极大概率没有隐瞒。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思维习惯自是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奉孝或许过于一味地考虑敌人立场上的目标,却是忽略了一些细节。”

“如今,你我皆觉得那股三千之数的山越只是个引子,或是试探,或是引诱,又或者是转移注意力,但目标的重心决然与富春山脱不了干系。”

“暂且不论那三千山越如何进入钱唐县的细节,但唯有占据了富春山,山越才有一条真正从吴郡更南的大片深山老林中钻出来便能直接进入吴郡南部的通道。”

“可,山越的习性是什么?”

李基骤然问了一句,郭嘉也是随之脱口而出,道。

“掠夺!”

“然也。”

李基沉声地开口道。

“无论如何到底有多少山越人如今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富春山,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山越人无论如何都只会大肆劫掠一番汉人就会迅速退回丛林之中。”

或许在后世的角度看来,汉人可谓是世代饱受异族劫掠,显得孱弱无比。

然而,真正的现实就是那些异族才是毫无疑问的弱者,汉人反倒是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所以一直占据着最为丰饶的土地,将难以饱腹的异族赶到了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之中。

这一点,在大汉王朝显得尤为明显,汉宣帝所立的《定胡碑文》直接书写上了“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一句可谓是法理上,直接强行将理论上一切能够耕田的地方都定义可以成“自古以来”的汉土。

以至于形成了大汉内乱再如何,始终对外乱杀的尚武精神。

所以并非是山越人只会劫掠,而不会占据一方,实乃不敢。

偷偷摸摸占些便宜,对于饱一顿饥一顿的山越人来说是肯定有这种勇气。

但是光明正大地强占大汉的土地,山越人是绝对没有这个底气的,那是犯了大汉王朝由上到下形成共识的政治正确的。

甚至就连当今天子卖官鬻爵捞的钱,面对羌人叛乱,那都是不惜耗费钱粮派重兵平定,可想而知汉灵帝的底线如何。

内乱可以忍一忍,可外族入侵,汉灵帝那是连玩美人都玩得不开心。

而经李基如此一提醒,郭嘉骤然意识到了自己此前的盲区所在。

郭嘉此前一味地基于那三千山越人如此行事的目标,继而得出了山越人的目的很可能是看似稳如泰山且作用不大的富春山。

可一旦进一步根据已知的山越人行事模式的情报去分析,骤然就明白了此中存在的矛盾。

山越人既然没有底气强占大汉的土地,那么正面攻破富春山又似乎成了一个鸡肋。

这就好比为了偷摸抢一吊钱,决定正面冲击官府府库一般。

真想抢掠一番就走,不与汉军正面对抗才是明智选择,更遑论山越人试图强攻有重兵把守的富春山。

而在这种启发之下,郭嘉只觉得此前看着不如有如迷雾的地方豁然开朗,喃喃道。

“且如果真正存在一条既能瞒过官府,又可供山越人绕过富春山进入钱唐县一带繁华区域劫掠的通道,那便更没有强攻富春山的必要……”

“如此而论,那便是决然不存在那种通道……”

“又或者可以依此判断,那一股山越乃是自会稽郡借道而来,所以只有小股山越进入钱唐县。”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