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拨开云雾见天日(2 / 2)

一时间,李基甚至感觉悠闲的自己与府衙内部总体依然忙碌的气氛,开始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了。

旋即,略微散步活动了一下筋骨的李基,又回到几乎已经成了刘备与李基专用小屋的侧厅之中呆着,然后拿起一卷兵书典籍便是细细品读了起来。

而当李基沉浸于书中,时间倒是不知不觉中飞速流逝。

等到了下值的时间,府衙内大小官吏一脸倦色地散去之时,李基倒依然是神采奕奕地离开府衙坐到了马车上。

在马车上的马夫是个颇为健硕的少年郎,在小心地扶着李基进入马车后,恭敬地问道。

“先生,是回府吗?”

这个少年郎看似其貌不扬,穿着一身宽松的麻布衣,实则却是迄今为止桃园众中武力最为出众之人,被刘备赐名为刘武。

而既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危,又是为了让自己也置于锦衣司的监督之下,刘武自然而然也便是成了李基府上的马夫。

尽管以着李基对于锦衣司的影响力,完全可以让自己不置于锦衣司的监视下,但是李基自然不会谋求这种特权。

贾穆会狂热地尊崇自己以及暗藏反骨是李基没有料到的,也就顺势让贾穆成了锦衣司的一员用以监视贾诩。

相对的,李基也从来没有想过让自己也脱离锦衣司的保护以及监视。

李基从无反叛之心,又何须做那等会让君臣相疑的事情。

或许,一开始作为黑户的李基追随刘备,未尝没有富贵的念头,但真正走到了如今的这个位置后,富贵这种唾手可得的东西早已非李基的追求。

而纵使贾诩察觉到了贾穆是锦衣司的一员,深谙自保之道以及人性的贾诩,也会明白这对于他而言是好事。

最贴身的身边有着主君的眼睛,方才容易获得主君的进一步信任。

更重要的是,就连李基都给自己安排锦衣司监督,贾诩又能有什么异议可言?

甚至,以着贾诩的智慧必然会料到既然存在锦衣司这种情报机构,就必然不可能不会在他身边安放眼睛。

贾诩或许不会料到的是那颗眼睛,正是他的儿子罢了。

这些想法自李基的脑海之中一掠而过,顺便在马车内坐稳后,方才回答着刘武的询问,道。

“不回府,去仁德书院。”

“是,先生。”

刘武一直保持着过去对李基的尊称,稳稳地驾驭着马车出城朝着仁德书院的方向而去。

而坐在马车内的李基则是掀起帘子的一角,观察着沿途的状况。

自宣布“仁德书院”的成立开始通过“军”、“政”两道筛选第一批入学士子已有数月的时间。

“仁德书院”真正开学授课的日子亦将临近,此事亦深远地关乎着吴郡发展以及人才储备。

只可惜的是李基始终忙碌于各种公务,迟迟没能抽出时间关注“仁德书院”的现状,只能是通过一些锦衣司的汇报进行了解。

如今李基难得有了些许闲暇时间,也便打算出城实地看看“仁德书院”。

并且,此前李基与糜家合作所推行的“无墙之城”,李基也颇有兴趣糜家初步已经开拓到什么程度。

而在出城之后,李基颇有些意外前往“仁德书院”的方向上一路倒是人来人往的。

其中士子打扮最多,其次挑着些许买卖的小商小贩次之。

在这个时期,商贩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贱籍,世家允许经商,豪族允许经商,便是平民百姓也是允许经商的。

譬如刘关张三人最初便是各有自己的生意,一个卖鞋,一个卖绿豆,一个卖猪肉。

可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商业氛围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是李基打量着来往挑着担子的小商小贩,倒是颇有些意外,明白料想是糜家所推行的无墙之城吸引了这些小商小贩。

而李基的马车虽然没有任何的标识,但是这一架马车却是刘备所赐,豪华大气程度堪称吴郡之最。

因此,一路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不识趣地找麻烦,反而是自觉地让开着道路。

不过尽管一路上李基观察着人流自发维持的秩序相当不错,但身为郡丞的思维,却让李基下意识地察觉其中存在着一定的治安隐患。

城内有着郡兵以及衙役,再加上刘备重视治安,犯罪自然极少。

但是在城外,未必不会有人铤而走险!(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