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欲为王乎?(1 / 2)

没有什么比同甘共苦,更能让人产生共鸣。

尤其是本该高高在上的一郡郡守,这一刻却是亲到流民营之中,且与百姓一起共饮那让不少流民萌生怨气的砂石稀粥。

那一刻给与流民们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莫说是在无数流民的眼中,便是在贾诩的眼中,刘备都似乎散发着光。

此时此刻,贾诩看着无数注视着刘备的方向为之感动垂泪的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民心所向。

而直至粮官李灿急匆匆地走到贾诩的身旁,贾诩方才略微有些回过神来。

“长史大人,府君大人来了?!怎么办?怎么办?”

听着耳边响起的慌乱声音,贾诩扭头看着似乎生怕事情败露的李灿,不禁觉得有时候人傻未必不是一种福气。

就连脑袋什么时候要掉,什么时候又能好好地挂在脖子上都毫无所知,这何尝不是一种福气?

“放心,吾已以书信将此事告知李郡丞,想来李郡丞也已向主公汇报,汝且尽忠职守便不会有事。”

只是对于贾诩这唯一的一句真话,李灿反倒是多有不信,心中依然惶恐不安。

特别是在得知刘备也喝了一碗那砂石稀粥后,李灿整个人已经抖得跟筛子似的,就连走路都有些走不利索,生怕那一瞬间就有命令下来让他的脑袋搬家。

只不过随着刘备在流民营之中一连呆了三天,每日皆与流民一并共饮砂石稀粥,且四处巡视、安抚流民,却始终未以此事向李灿问责,李灿方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自己逃过一劫。

而在流民营呆了三天过后,刘备方才字在夏侯博以及一众亲卫的保护下渡过长江,前往徐州借粮。

待李基收到锦衣司所传递而回关于流民营的密信之时,李基的脸上不禁流露出一抹笑意,感慨地暗道了一句。

“主公,也成长了许多啊……”

随着锦衣司的铺开,且逐渐在吴郡内形成框架,整个吴郡范围内的诸事渐渐已经少有能瞒过刘备的。

其中,作为如今重中之重的流民营,锦衣司自然也是派遣了人手潜伏在内。

而原本仅是路过流民营前往徐州借粮的刘备,也并非是被简雍请到流民营,恐怕是刘备在收到锦衣司对于流民营的汇报后自行做出的决策。

李基不得不承认贾诩之计深谙人性,自始至终都将流民营内的局势牢牢把控,但同样也通过锦衣司大体猜出的贾诩打算的刘备,在收拢民心上的能力无疑更为高明。

无须遮掩,只需共患难便可使流民怨气尽消,且恐怕自此一事过后,愿为刘备赴死的流民不在少数。

这一粥一饭之恩,在这个极重恩义的时代,已经足以让无数人愿意以命相报了。

‘如此一来,可就省事不少了。’

李基暗暗地想着。

起码经此一事,流民作乱的可能性已然降到最低,一个大大的隐患就此消弭无踪。

剩下的,能否将流民安置妥善,乃至于转化为吴郡乃至于整个扬州的人口潜力,那便要看李基的手段与能力了。

如今,李基已经派人前往洛阳联络卢植以及何进派系的一干重臣。

以着卢植之能,只要愿意表态出力,再加上何进派系的一干重臣支持,纵使十常侍有意捣乱,也决计不会造成什么阻碍。

李基想要的“大义”,必然是能够到手的。

除此之外,另一方面最为要紧的粮食问题,李基这段时间几乎是一边不断地处理关于流民的各种公务之余,一边则是大量收集关于徐州、荆州以及益州的情报,再以“计谋模拟器”进行推演寻求可行的借粮方法。

其中徐州的情报在糜家的帮助下,所能收集到的情报无疑是最多的。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从徐州借来粮食,最优解在乎刘备。

唯有刘备亲身前往徐州各郡拜访郡守以及世家,以自身的仁德魅力折服取信于人,方能借出大量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至于荆州的情报不多,李基只能判断派出作为大儒弟子的孙乾前往荆州游说,必然能够有所斩获。

荆州的大权与其说是落于各个郡守之手,不如说是被诸多荆州世家联合把持。

且荆州世家为了与颍川世家相互争抢声望,近年越发凸显尊崇名士风气,若是身为大儒弟子的孙乾前往荆州,必能为一座上宾,继而有机会游说得到荆州世家的支持。

而孙乾前往荆州的任务除了借粮之外,更重要的是打开益州通往吴郡的长江通道,避免李基向益州借粮之后,反倒是在长江上被荆州水军给黑了。

因此,孙乾前往荆州借粮多少反倒是其次,主要是游说荆州世家打开长江通道。

徐州借粮,仅可解燃眉之急;唯有得到益州的大量支持,吴郡方才不会因为此次赈灾救民而导致府库粮仓亏空。

而如何凭实力从刘焉那个老逼登的手中借粮,李基也终于推演出了那个未来。

只是,就当李基提笔正欲书之时,动作略微一顿。

旋即,李基抬起看向了坐在对面几乎被大量竹简给淹没的顾雍。

这些时日,也幸得顾雍负责处理吴郡大大小小的各种琐事,且维持着水利开发、造船工场、道路铺设、仁德书院等等大大小小工程进行。

工作量比之过往,可谓是有增无减。

正常而言,以上哪一项工程光是进行一样,就足以让一郡上下动员,且府衙官吏们忙碌得不可开交了。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