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广积粮,高筑墙(2 / 2)

“造船工场必须要建,长江水贼也必须要除,此乃大事,绝不容拖延之大事!”

“子仲,劳烦你上任之后,率先将这一部分钱粮调拨出来,并且大量征召造船工匠,备明日也会一一拜访吴郡世家求取造船工艺的,以求最快速度将造船工场建造出来。”

糜竺心中极度不解李基到底暗自对刘备说了什么,以至于刘备的态度居然转变得如此之快以及如此坚定。

但是,刘备既然已经开口,糜竺纵使心中依然有所反对,但也是认真地拱手道。

“是,主公。”

随即,刘备看向贾诩,道。

“文和,那也劳烦你明日与子坤重新交接政务之后,便与蒋钦一并前往长江剿贼,所需船只备会尽快在吴郡范围内调集予你们,且备也会给伱们自行征兵的权限,初期便以三千水兵为限。”

“是。”

贾诩也随之应了下来,心中略喜。

不管如何,起码可以将那些繁琐又磨人的政务尽数抛掉,这对于贾诩而言就是莫大的喜事。

至于去清剿长江水贼,在刘备如此的支持之下,贾诩只觉得就是个游玩和走个过场的。

随即,待贾诩与糜竺离开之后,刘备终于是按耐不住地看向李基,问道。

“子坤,适才你所言的当真不假?”

“不假不假。”

李基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海外确实有着十倍于如今粮食的粮种,且金矿银矿无数,唯有造船方能于海外寻觅之。”

刘备没有去追问李基如何知晓的这个消息,又或者说在刘备看来李基本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精之人,知晓庸人所不知才是常理。

事实上,李基并没有蒙骗刘备,所说的也尽皆都是事实。

金矿银矿且不提!

至于,最为刘备为之激动的粮种问题。

或许除非出现什么开挂式的划时代造船大能,让汉代造船工艺能在极短时间内追上明代的水准,否则最为重要的番薯和土豆大概率是没有机会远渡重洋找到的。

但是依然能去寻找最为重要的水稻粮种!

吴郡之地,李基此前就暗中派人确认过了。

吴郡虽也存在极少部分种植水稻的区域,但是那些水稻的产粮不高且条件苛刻,因此底层平民们才没有自发推广开来。

甚至此前李基离开吴县的时候,也特意亲自考察过不少吴郡当地的水稻,与李基记忆之中的“硕果累累”可谓是截然不同。

而如今的江南之地,越是往南越是瘴气横生,李基便是想要派人深入各种深山密林,找寻上好的水稻稻种也是极难。

甚至,李基怀疑当真想要找到那种水稻稻种,很可能要跨越交州,前往夷洲、安南或者是东南亚诸岛等地才能有所收获。

而想要吴郡产粮产生跨越性的变革,那么可以一年两熟乃至于三熟的水稻是必不可少的。

乃至于李基大肆开发水利,为的也就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吴郡绝大部分的田地符合种植水稻的水资源条件。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造船工场是必须的。

且以着如今的造船技术造出远洋船只很困难,但是造出近海船只的难度是不大的。

退一万步,纵使到时候找不到粮种,凭借着造船工场的积累,也能很轻松地称霸长江。

再者,找寻粮种看的是天意与运气,但是李基还能不清楚海外哪里有大量的金矿银矿吗?

大不了,到时候先将那些金矿银矿给开发出来,也足以回应刘备的期望以及让造船工场的花费产生千倍万倍的回报率。

‘不,该说那些金矿银矿是必须要开发出来的……’

温文儒雅的李基眼中闪过一丝凶光。

只是,沉浸在狂喜以及期待之中的刘备并没有注意到李基那刹那的神色变化,反倒是激动得站起来来回踱步了好一阵,方才从似乎怎么也吃不完的粮食的喜悦之中渐渐恢复过来。

“子坤,如若成功,那么你我可谓是功在当代,利于千秋也。”

刘备感慨了一句,依然觉得心中喜悦难耐地说道。

“蒋公奕与文和那边的水军,也必须催促着他们要尽快建立起来,待可以在海上航行的船只建造完毕之后,可以尽快组建舰队去寻觅粮种。”

“主公且勿激动,船只建造不是一时片刻的事情,最快恐怕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建造经得起大海风浪的船只。”

李基安慰道。

“再者,水稻的生长条件对于气候与水利条件都有苛刻要求,也唯有等吴郡之地的水网完成改造之后,方能保证水稻的大规模种植。”

“而吴郡水利的完备,也同样是需要最快一年的时间才能初见成效的。”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