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放河灯和小喇叭(2 / 2)

“南大娘你们出去啊。”

<div class="contentadv"> “哎,去北海看看,得庸这孩子就着几步路还非得骑车带我们,真是的,到了地还得花钱存车。”

“那是得庸孝顺怕累着您。”

“他二婶要不带你一程?”

“不了不了,我走两步消消食……。”

……

打着招呼,徐得庸他们出了四合院。

胡同里,四合院、大杂院里的孩子几乎都人手一只灯,呼伴结群,游逛街市。

许多人众口一词地喊道:“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

他们相互比谁的灯更美更亮,被称为“斗灯会”。

小理儿被徐南氏夹在腿间,看着这热闹的一幕,眼睛直勾勾的眨也不眨。

他们一路赶超许多行人,用不不到十分钟便来到北海公园。

今年中元节因为公私合营没有商办,虽没有以前的热闹,但人已经不少,多数都来放河灯。

国家提倡勤俭节约,河灯也没太过华丽好看的,多数都是简易的。

徐得庸停好车,从车下的箱子拿出他制作的荷花灯。

一行人来到水边,水面上已经有飘荡的光点,随波飘荡。

徐得庸划着火柴将荷花灯依次点亮,点点烛光照应着荷花灯,让其在夜色中显着美丽而神秘。

旁边的一个穿着布拉吉的姑娘看到,忍不住问道:“同志,你们这荷花灯在哪里买的啊?”

徐慧真带着点自豪的笑了笑道:“这是我们自己做的。”

姑娘眼中闪过一抹失望道:“这样啊,那你们真是心灵手巧。”

徐南氏也笑了笑,拿起一盏荷花灯嘴里念念有词,随后将荷花灯放到水面轻轻一推,荷花灯便慢悠悠的飘向远处。

徐南氏依旧注视着,双手合十,眼中有怀念有期望。

徐得庸和徐慧真随即也将河灯放到水面。

四盏河灯,他们一家四口一人一个,连小理儿都有份。

徐得庸单手抱着小理儿,将河灯在她手边沾了沾,随即推到水面上。

“啊……。”

小理儿伸出小手指了指,又看了看徐得庸,好像在说“它跑了”。

徐得庸捏了捏她的小脸道:“我们就是要把它放跑。”

放河灯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祭祀祖先,悼念亲人,表达思念和寄托;二是超度亡人和为孤魂野鬼照亮方向,让其走出苦海,是一种慈航普度的善行善念。

小理儿自然对爸爸放走好看的玩意很是不解,还捏了捏徐得庸的脸,表示有意见。

就这样一家人看着荷灯渐渐远去,亦是带走他们一丝思念……。

……

正月开岁,二月绀香,三月桃良,四月秀蔓,五月鸣蜩,六月精阳,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十月获稻,葭月潜龙,腊月嘉年。

这是农历的说法。

七月流火滚滚向前,转眼来到最后一天。

处暑已过,白露不远。

这一天是阳历的九月四日。

暑假结束,学生已经上学,刘光齐上了中专,何雨水升入初中,其他人也都升了级。

而这一天,后来小孩子最爱听的“小喇叭”少儿节目开播了。

节目中有小叮当,有知心姐姐,有邮递员叔叔,还有曹灿叔叔和孙敬修老爷爷讲故事。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小喇叭的开始曲:“我是小木偶,名字就叫小叮当。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小朋友来信我全管,我给小喇叭开信箱!叮叮当,叮叮当,我给小喇叭开信箱……。”

紧跟着就是邮递员叔叔敲门的声音。

……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