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工改(2 / 2)

徐得庸随口道:“想买就买呗,反正你是个小富婆,不差钱。”

<div class="contentadv"> 徐慧真轻轻咬了咬他肩膀,娇嗔道:“不准这么说。”

徐得庸轻轻摩挲这她腰臀间的弧度,笑眯眯道:“不叫小富婆难道叫老富婆啊!”

“讨厌,我和你说正经事呢。”徐慧真道。

徐得庸咧咧嘴,嬉皮笑脸道:“咱俩这样,也正经不起来啊!”

徐慧真不稀得和他搭这话,道:“我们要不要给奶奶也买一台,奶奶之前说不用,我觉得买一台也没什么。”

徐得庸道:“暂时不用,你在那四合院总共没待多长时间,接触的不多,那院里有点邪门,等回头再说吧。”

“邪门?”徐慧真不解的道:“怎么邪门,我看不都挺好的嘛。”

徐得庸想了想道:“你说的也对,现在算是都挺好。”

徐慧真不解的没好气道:“你这乱七八糟说的什么意思?什么邪门、挺好的,让人听不懂。”

徐得庸也没有过多解释,笑眯眯的道:“听不懂可以做嘛。”

说着,手臂拖着抬了抬,从鳝如流的滑入其中。

“哼……。”

波澜壮阔,身不由己。

……

人生一世,最要是的是两件事:做爱做的事,交配交的人,余者不足道也。

你做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这两件事。

“呜……。”

徐得庸早上将两个石锁舞的虎虎生风,手臂只要够有力,腰力其实都可以省了。

嗯,亲身体验,一般人做不到。

羡慕去掰!

锻炼完,徐得庸开启今天的盲盒。

“嘭。”

好家伙,整出来一个电器。

电风扇。

这玩意比起自行车、收音机什么的,倒是还没有那么特别引人注目,改天拿回来了用吧。

嗯,今天要是开出一个收音机,那还不用花钱买了。

早饭过后,一家人穿戴整齐,徐得庸带着娘俩来到百货大楼买收音机。

这时候的收音机选择不多,卖的好的自然还是属“小京城”。

最终徐慧真还是选择了“小京城”,花了九十六块钱,虽然过两年全部国产化,价格会便宜一半,可用料和做工都会差上一个层次。

小理儿第一次来百货大楼,一双眼睛到处看,看的都有些花眼,太多她“没有见过的东西”。

看不过来,根本看不来!

出来的时候小理儿眼睛还有些直愣愣的,像是一个小傻瓜。

回去路上,徐慧真又在报停买了一份报纸。

回到家,徐得庸将收音机插上电,挑好台,充满时代特色的声音响起。

这时候广播电视台少,也只能收四五个台。

小理儿对忽然出现的声音四满了好奇,左瞅又看的寻找,看着很喜人。

于是徐得庸把她抱到收音机前,她终于确定声音是从前面这个东西里面发出,凑着小脑袋就要用手拍。

“哎呀!”

徐慧真忽然叫了一声。

徐得庸和小理儿双双扭头,前者道:“怎么回事?”

“大事。”徐慧真拿着报纸过来道:“国W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

徐得庸道:“通过就通过呗,之前就有传言,现在算是传言落地了,不过想要全部落实还得需要一段时间,你们现在不是也一直拿着工资嘛。”

徐慧真道:“之前都算是试点,现在才算正式落实,这次工资改革,可是上上下下都要改,你看看。”

徐得庸拿过来看了看。

这次工改,包括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把干部分为30个行政级;企业工人分为8个(个别工种为7个)技术等级,专业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都相应有了自己的等级系列。

而且,各系列之间大致可以互相换算,如文艺一级相当于行政8级;高教8级相当于行政17级等。

依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费用水平、交通以及工资状况,并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生活条件艰苦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

规定以一类地区为基准,每高一类,工资标准增加3%(如四九城属六类地区、沪上属八类地区),工资区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

工改决定之后,知识界、文化界,也都愿意“收名定价”于此次定级。

如梅兰芳,定级前的保留工资为1100元,却甘愿评为文艺一级,只拿336元。

实行工资制后,作家可以在文艺级与行政级之间自由选择。如果选择文艺级,比行政级工资高,但有不少人却选择了行政级。

这除了当时“克己”的时代氛围所致外,还有一个原因,即选择行政级别以按级别看文件、听报告,甚至决定能否订阅《参考消息》,也就是所谓的“内参”,以及享有高干医疗待遇。

这次工改,奠定了此后我国长达30年之久的劳动工资制度的基础,对我国的“吏制”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此“级别”成为中国除农民以外各类社会人群政治经济生活排序的重要标准。

当然,由于此时主流观念对于物质报酬持否定态度,此后的工资管理并没有完全按照上述“决定”进行,原定于年底完成的工资升级也没有如期举行。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况且这次改革也是“中央”借机向地方“收权”的意图。

以前的工资制度,各个地方根据自身的条件都有所有不同,如今一张工资表下来,等于剥夺了地方很多的“自由”,自然不会是那么顺利。

连教员对这次工资改革,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的举措,也是很有意见。

但这是大势所趋。

下午,也是因为周末的原因,小酒馆里早早的就来了不少人。

众人议论纷纷,议论的焦点自然都是这次关于“工资改革”消息,毕竟这是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

徐得庸等小理儿睡下,也过来凑热闹。

牛爷、徐和生、范金有等人都在,场面相当热闹。

……

感谢“搜书看未来”“桑桑胖”“间肉仙”“无花果252”“坐下细嗦”“于飞1”等兄弟的月票

感谢兄弟们的每一份支持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