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第171章 171多路进攻,围猎索尼(2 / 2)

“一定要牢记我们的目标,带着版权离开索尼!”

迈扣攥紧拳头,重重地点了点头。

随着庭审的落幕,当天下午舆论风暴就开始凝聚,各大报社、电视台、广播、网站都开始跟进报道。

与此同时,埃里克提前准备好的网络水军开始出没于各大论坛、聊天室带节奏、炒热度。

一个多月前开始,他就着手炮制了数不清的文章,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分析事件。

《迈克尔杰克逊为什么总是被黑?》

《一个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他用二十年成为流行世界之王!》

《独家揭秘,索尼与迈克尔杰克逊的爱恨情仇。》

《索尼到底是用什么手段迫害迈克尔杰克逊的。》

《乔迪钱德勒:这是一份迟到十年的抱歉,我必须说出当年的真相。》

《迈克尔杰克逊的慈善之路,他为这个世界做了很多。》

《历数索尼音乐十大罪状!》

《恋童癖?慈善家?迈克尔杰克逊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这些文章里面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真的,当然也会掺杂一些带节奏的东西,九真一假很难发现。

同时安排中间人,给很多八卦小报提供内幕资料。

这些小报社可不会审查内容的真实性,给他什么他就敢发什么,越是能吸引眼球他就发的越积极。

一个两个地方小报、地区小电台确实没有影响力,但当上百个小报一起发力,瞬间就将话题炒作成了地区热点。

当这一部分带头之后,其他八卦小报为了流量就必须跟进。

而时间来到第二天的时候,全国性的大电视台则开始更进一步跟进。

乔迪钱德勒、某索尼音乐的离职员工、1993年参与了迈扣庭外和解的背后团队等关键性人物采访逐一出炉。

“是的,我要再次向迈扣道歉,这一切都是我的人渣父亲他们三个主导的,直到今天我才有勇气说出来。”

“我在索尼音乐工作了十五年,我了解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1993年的时候,其实迈扣在进行全球巡演。”

“当时迈扣的背后团队,就在没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付了钱,达成了庭外和解,所以也就造成了很多人以为迈扣是恋童癖的坏印象。”

“迈扣其实一直都反对和解,他想打官司,但团队背叛了他,而团队的主导正是当时索尼音乐的发行总监。”

“很难让人不联想,这其中是否隐藏着阴谋,或许这场关于股权的围猎,早就已经拉开了序幕。”

“我在索尼工作了八年,一直负责后勤统计方面的工作,我可以保证,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销量,从三年前开始就已经停止了统计。”

“只要专辑销量不上涨,杰克逊的收入就会减少,但正常人都知道停滞是不可能的,所以很显然是人工操纵,为了拖垮杰克逊的经济,逼他交出版权。”

这些报道和文章播出后,很快就点燃了迈扣全球的粉丝,他在欧洲和南北美洲各国都有大量忠实拥趸。

就连中东那边,他的很多歌曲也被允许进入。

不过此时此刻,舆论的旋涡还没有彻底形成,因为最广大的那部分吃瓜群众还没有被完全调动起来。

他们处于谁也不关心的状态,就是单纯看个乐子,还没有加入到围攻索尼的浪潮之中。

而索尼音乐对此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复,或许是还没有想好怎么回复。

时间就这样来到了第二天的中午,网络上和各大电视台突然就流传出了马丁巴舍尔的那个偷拍视频。

这个人渣记者得意暧昧的笑容,几乎就是在指名道姓说,我是受索尼指示才这样干的,索尼是幕后黑手。

文章报道还有捕风捉影的嫌疑,但这段视频的流出,则几乎要把索尼音乐锤死了。

迈扣也开始接受采访,诉说自己这些年来的遭遇,加上他之前受到的不公正司法对待,很多原本保持着吃瓜态度的人终于被调动了。

人都是情绪动物,绝大多数人内心也是存在正义感的。

尤其是当维护正义只需要你动嘴皮子骂骂人,不需要你亲自动手或者捐钱捐物的时候,很多人都愿意出一份力。

于是声讨索尼音乐和马丁巴舍尔的浪潮越来越大。

首先站出来为迈扣发声的各大慈善团体,毕竟迈扣算是他们的金主爸爸之一,谁没有从他的口袋里掏走上千万美元。

现在局势已经接近明朗,迈扣是正义的一方,那么于情于理都应该站出来支持。

美国防癌协会:“迈克尔杰克逊先生是一名高尚的慈善家,他从1995年开始捐款,每年都会捐助上百万美元,我们绝对相信他的人品,也呼吁停止对他的迫害。”

儿童国际学院:“迈扣是一个热爱慈善、关心儿童事业的明星,如果说他是恋童癖,那简直是最大的讽刺!”

梦想成真基金会:“杰克逊先生绝对是我们见过最热衷于做公益的明星之一,他默默的捐款却很少谈论,他的事迹值得被所有人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将公布迈克尔杰克逊的历年捐款明细,好让公众对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更加了解。”

舆论浪潮汹汹,铺天盖地的指责袭来,整个社会都要求索尼音乐和BBC给个答复。

索尼音乐则依旧装死默不作声,位于纽约的总部大门前加派了大量保安把守,防止出现极短时间。

总裁汤姆摩托拉更是面都不露,家里和公司都蹲不到人。

BBC就更惨了,可以说稀里糊涂就是一口大黑锅砸下来,昨天他们还在圣芭芭拉市采访呢,没想到今天回旋镖就砸到了自己脸上。

这事倒未必和BBC的高层决策有关,更大概率是马丁巴舍尔的私人行为,但私人行为公司买单,谁让人是你的记者,纪录片也是你家播的。

由于事发突然,BBC只发布了一则简短公告,表示会进行内部彻查,马丁巴舍尔一样人间蒸发。

而随着午夜钟声的敲响,一声枪响再次让舆论沸腾!

(关于庭审的内容,大家看个乐就可以,真实庭审不是这样。而且现实中迈扣的官司打了三年多,但为了剧情连贯性,我们压缩到半年左右。)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