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打击南宋的计划(1 / 2)

第214章打击南宋的计划

张勇想要做的事情很简单,那就是进一步打击宋朝,宋朝以文立国,以礼立国,那我就打击你的文和礼。

以宋朝文人的特性,不管他们是对是错,他们都是对的,因为你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而这群读书人可以说之乎者也,读书人的事情怎么可以算是什么的!

总之一句话,他们读书人绝对不可能撒谎,绝对不可能骗人,绝对不可能指桑骂槐,绝对不可能是错的,因为就连皇帝也要听他们的。

这是一种属于读书人的信仰,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这个时候的儒家学派,正是最强大的时期。

正面硬刚,即使你口生莲花都会被这帮读书人喷的体无完肤。

既然如此,那我就反其道而行之,用我手里的录像设施,将伱们这些读书人的丑恶嘴脸,全部记录下来。

然后再放给天下人观看,让你们这些读书人看看,人的丑恶嘴脸。

从根本上,打碎你们所有的骄傲,这被记录下来的三段视频,每一段都有十几分钟的长度,加在一起一共有40多分钟。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将召集天下人来看看,然后将这40分钟的视频每天晚上用投影仪不断的在城墙上进行循环播放,让所有的人都知道。

投影仪播放出来的清晰画面,可以给人极其震撼的视觉冲击,思想冲击,甚至让这个时代人们原本建立起来的三观迅速的崩塌掉。

因为这些可不止那些文人墨客、学士才子可以看,普通的百姓也可以观看。

而且,张勇还做好了后续的准备。

“我吩咐你们找的说书先生,你们找到了多少?”张勇开口说道。

“回禀王爷,我们这段时间已经找了两百多个说书人,都是关中一带附近酒楼的常住者,每一个说书先生都有几个固定的酒楼说书,我们已经把他们全部请了过来,甚至还有几个关中之外的。”王明说道。

“非常好,但这点人数还是不够,最好能请一些江南的说书先生过来。”张勇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两百个说书先生哪够用啊?我必须把大宋使者一行人的经历,改成九段,每天不断的说给民众听才可以。

要让这件事传的天下皆知,传入大街小巷,贩夫走卒,市井街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话题。

“王爷放心!此事就交给我们了,不过江南的书说书先生不好请过来,可能来的人数比较少。

但若是那些江南的文人,学子愿意来,那么这些说书先生应该也会来。”

“嗯!你放心,他们会来的,你去告诉那些前来和我们做生意的南朝商人,让他们把这件事情添油加醋的说回去。”张勇笑了笑说道。

以自己对南宋读书人的了解这一次,南宋的文坛肯定又在骂自己了,既然如此,你们若是有胆量的话,就来关中来京兆府。

到时候自己就可以花钱,请来一些南方的说书先生,这些说书先生自己给他们故事,他们来讲。

其他的东西可以自由发挥,民间人士对于自己的飞天神器和各种神器应该会非常的好奇,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营销手段。

这个故事只要讲出来,那么会有大把大把的人去听的,因为这故事是足够精彩,有关于皇权,有关于国君,还牵扯到蒙古,更牵扯到神秘玄幻色彩。

“王爷高见。”

“哈哈哈!去准备吧!我估计这次应该有不少人会来。”张勇说道。

数天之后,一个消息像刮风一样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首先是南宋派往蒙古的使者,被成吉思汗尽数杀害,而且一个个死状凄惨无比,皆是被掰开了嘴巴,然后嘴中灌入了铁水而死。

这件事情在南宋境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两国交战还不斩来使呢!蒙古的做法让很多大宋的文人都受不了了,这帮人只是使者而已,你居然说杀就杀了,而且居然用如此残忍的手段。

南宋朝廷就开始谴责蒙古,我大宋派使者前去拜访,竟然被蒙古杀害。

不过除此之外就没有接下来的话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宋上上下下都清楚,这支使团是去干嘛的!

他们是去招降关中王的,并不是去拜访成吉思汗,甚至压根就没有前往蒙古草原这个计划。

蒙古人为什么杀这些南宋的使者,南宋心里也一清二楚,甚至南宋朝廷上上下下,都害怕此事引来蒙古报复,害怕草原大军再一次南下。

没办法,面对草原势力,大宋朝有这种天然的畏惧,当年的靖康之耻还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但碍于一些民间的压力才发言指责了蒙古,但之后就再也没有任何动作了。

甚至连张勇这位始作俑者,南宋都没有任何形式的表示,因为此时这位关中王,并没有将南宋使者真实的目的其实是去劝降他的事情,全部抖出来。/

“这蒙古人当真是狼子野心啊!”

“狼子野心,那都是抬举他们,简直畜生不如,我大宋使者只是出访,而且还带了各种礼物,他们竟然出手加害。”

“这位兄台,可最近市井街头都在流传这些。大宋的使团,实际上是去蒙古招安新封的关中王,被这位关中王送上了漠北蒙古草原之后,又想刺探军情,这才被成吉思汗杀死的。”一个商贩开口说道。

“你这贩夫走卒,哪里有资格与我们读书人平起平坐?

还不滚开!我等谈话,岂有你插嘴的道理?”一个文人士子张开了自己花扇一脸高傲的开口说道。

“我虽然是经商,但家中前辈以前好歹也有人中过进士,本人也参加过府试,怎么就不算读书人了?阁

下有何功名在身啊?不知举人,或者是当朝进士?”商贩冷哼一声,开口说道。

“你!哼!我,我不与你争论。”他怎么与人争论?他虽然天天之乎者也,拿着把扇子在身前摇,装作一个读书人但其实连一个公名都没有。

“哼!听说这位蒙古分的关中王确实是神人,洞府里出来的人,乃是千年之前的汉朝人,在离开神人洞府之时,携带了数件神器。之前的飞天神器可是大放异彩。

这一次要展现的是一个可以记录光影、记录过去的神器,关中王说要在京兆府当众展示这件神器,请天下学子,文人墨客前去观赏,而且也会解释这一次使者的事情。”

“那关中王真是狼子野心,竟然想将我们骗去关中,好将我的杀害吗?”

“非也!据说这一次只要前往京兆府的,不但不会伤害,反而会提供衣食住行,这一次只是为了展示神器而已。”

“若他敢冒天下之大不敬,杀害比如我等呢!”

“你等读书人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吗?既然如此,何不前去一观之呢?若是被杀,也留下一世英名,让天下人看清蒙古,看清关中王的嘴脸。”商贩继续开口说道。

“哼!好!本公子就协同诸位同窗好友一起前往关中之地,看看这飞天神器是什么鬼神莫测的玩意,若是什么江湖把戏、皮影戏之类的东西,就当面揭穿。”

在这帮读书人看来,什么留影神器,记录过去不过就是皮影戏的小把戏而已!

难登大雅之堂,不值一提!

同样的一幕在南宋各地开始上演,无数文人才子,都打算去京兆府看看这个所谓的留影神器,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一次他们,大宋使者,所谓的真相到底又是什么?

甚至就连苟延残喘的金国,还有一些北方的学生士子,也来到了京兆府之中,希望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机遇。

(这个时期北方的读书人其实待遇非常的差,因为耶律楚才还没有起来,儒户这个词并没有诞生,在蒙古统治的元朝时期,其实儒家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什么臭老九,儒生的待遇甚至不如changji,这些都是黑元朝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下真正的历史,甚至元朝的儒家还是保卫元朝的中坚力量,起义最凶狠的是北方的蒙古草原。)

一个月之后,足足有五千多从北方过来的读书人,和三千多从南方过来的读书人聚集在了京兆府。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