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大明的牧场,羊毛产地(1 / 2)

“朝廷恩旨,尔等以后俱为大明子民。”

“念在尔等新附,故朝廷决定免税五年。”

“五年之内,所劳所得全都是你们的。”

“朝廷不会拿走一丝一毫!”

“若是有地方官吏敢以任何名义向你们索要贿赂。”

“皆可向当地官府,或者是去锦衣卫卫所举报。”

既然决定对草原进行统治。

那就要对这些地方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

不能以对待汉民的方式来对待。

关于这件事情,朱元璋和朱标以及朱雄英之间还爆发过一场激励的讨论。

并且这个讨论一度蔓延至朝堂之上。

原因也很简单,封建王朝,每打下来一块地盘。

上面生活的百姓都是要给朝廷纳税的。

这些税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维持地方官府的运转。

既然要把草原纳入版图,收税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这是包括朱元璋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看法。

百姓的看法则单纯的多。

当年蒙古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中原百姓给蒙古人交税。

现在草原成了大明的治下,凭什么那些蒙古人不用交税!

对此朱雄英的看法则不一样。

如今大明已经有钱了。

朝廷的税收基本上不再使用本色缴纳。

大多数都是用折色银来缴纳。

当然,粮食也是要的。

朝廷在各地修建的官仓,里面常年要装满储备粮,以备不时之需。

其余的东西基本上就不再收了。

而草原上,既没有种粮食的地方,也没有出产银子的地方。

虽说是有些牛羊之类的牲畜。

但是以这个年代的运输能力,根本无法和内地形成有效的交流。

所以这些牛羊以目前的手段来说,也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

更不要说这些羊还要用来出产羊毛。

另一方面,草原不服王化又不是一天两天。

和中原王朝始终有着一些割裂感。

对于中原王朝来说。

这些地方就算是称为飞地都不为过。

这种割裂感需要漫长的时间来进行消弭。

而朱雄英又打算在草原上打造出一条将来征讨帖木儿帝国的路。

所以必须要保证草原归心。

两相结合下来,给草原的优惠政策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朱元璋和朱标在听完朱雄英的所有构想之后。

顿时拍板决定,按照朱雄英的想法来。

不仅如此,还要给草原减赋税。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

之前那些普通蒙古人在蒙古贵族眼里。

连人都算不上,只能算作是财产。

生杀予夺,随心所欲。

至于朱元璋为什么知道这些。

当然是因为大明的军队里本身就有蒙古人的存在。

这些都是当初被所谓的蒙古贵族逼得活不下去的底层蒙古人组成的。

现在草原的西边有瓦剌和帖木儿帝国。

都宣称自己有成吉思汗的血统。

将来是要打回来的。

既然要打回来,肯定还会拉拢那些草原上的蒙古人。

只有用好处将这些蒙古人收买过来。

才会把倒戈一击的概率降到最低。

反正雄英不是也说了。

现在的草原,既不产粮,也不产银子。

自己也就没了指望。

至于朝廷需不需要贴补那些蒙古人。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