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颁奖典礼(1 / 1)

“现在关于外面有很多关于生化环材是天坑专业的言论,而且在最近几年里愈演愈烈。”

“里面有很多观点我是不认同的,但有一点是我是认可的。那就是生物确实不是一门容易的学科。”陆时羡由热点事件切入,迅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现场有多少是学生物的或者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如果有,可以举个爪吗?”

此言一出,下面却密密麻麻举满了手。

“你们不要逗我?这么多学生物的?”陆时羡知道有很多人在浑水摸鱼:“那我就假装信了吧!”

台下的学生大笑。

“其实这些年走过来,我也确实体会到了,生物相当不好学。根据现在的学科设置,基本可以概括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生态学、综合科学和神经科学。”

“因此,生物涉及到的内容其实有些超乎我们的想象,哪怕是我也不能保证自己对每个方面都了解。”

“在这么多内容的情况下,所以我们在本科阶段尽管学得多,但仍然还在学习它的基础性知识,能坚持学到最后的人其实并不多。”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也已经说了几十年了,如今层出不穷的突破性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但我们国家的生物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里的地位还是偏低的,反观米国则对其非常重视,将整个生命科学放在自然科学体系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们利用生态学来改善自然环境,促进生物的和谐相处,利用生物技术来提高生产力,为人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现在的生物学已经逐渐向纵深发展,一方面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已经越来越呈现多学科融合的趋势。另一方面则越来越注重分子领域......”

陆时羡这次讲的很多都是他这些年研究时的思考和体悟。

在某种程度上,他现在讲的话已经具备相当的权威度。

无论是不是学这个的,现场的人都听得很认真。

在过去他的一些发言略显理想化,这也和他当时面向的人群有关。

而现在面对的听众都具备一定的阅历和眼见,他的讲话内容已经逐渐平实起来。

“愿所有燕大人能够远离平庸,勇敢担当,不负春光。”

送完最后一句祝福,陆时羡继而离场。

下午的时间,则是正式的聘任仪式。

仪式由燕大校长品昊亲自主持,生命科学学院所有教职工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陆时羡接受了成为第一任燕京大学现代农学研究院的院长一职,同时在燕大生命科学学院任终身特聘教授。

经过一夜的发酵,这个消息很快在华国流传,并引发了热烈讨论。

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陆时羡的归国。

人们都对他回归并任职燕大这个消息表示关注。

如果说陆时羡以华国籍获得诺奖,已经让很多人黑转粉。

那现在这个消息无疑让不少人成为了他死忠粉,之前给大众留下的负面印象也彻底扭转过来。

至于这个消息,人们最关注的点倒不在于陆时羡在这个年纪成为燕大的院长。

因为更为离谱的事情,他们已经见证过了。

舆论的重点讨论话题在于燕大现代农学院堪称豪华的阵容。

院长是诺奖得主陆时羡。

副院长是华科院院士徐志鸿。

学术委员会主任则是米国科学院院士邓新望。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学院主体建筑都还没建好,但很多人都对现代农学院的发展很看好。

接下来,他过得颇为悠闲,除了张罗燕大给他准备的单人公寓,就是填报那张“千仁计划”申报表。

等所有事情都稳定下来,十一月也逐渐走向了尾声。

这意味着诺贝尔颁奖仪式也即将开始了。

尽管每年颁奖仪式都定在十二月十号举行,但由于路途遥远,很多人会选择提前出发。

那一天绝对是这个世界最盛大的颁奖现场,不过全球有99.99%的人是没有机会亲身参与其中的。

而陆时羡拥有整整十四张入场券。

他准备物尽其用,带尽量多的人近距离体验诺奖颁布的氛围。

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以后还没有机会再去一次。

父母肯定不用说,两人一人一张。

表姐夏语冰也送一张。

她如果听到有机会去斯德哥尔摩参与诺奖颁布,肯定会闹着找自己要名额。

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以后在她面前也能硬气的起来。

其余的亲人如果有想去的,也可以安排。

剩下一半的票,可以分发给自己比较亲近的一些师长们。

开个玩笑的说,这种票如果在国内拍卖的话,一定会卖出高价。

不过这种事情也仅仅只能在心里想想而已。

如果被诺奖评委会听到这个消息,他也不敢保证自己会不会被拉入黑名单。

十二月初,陆时羡带队在燕京机场登上了前往典瑞的国际航班。

这种跨国旅行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极其新奇的体验,一路上都是欢声笑语。

在典瑞国际机场,已经有来自来自皇家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在此进行接待。

通过贵宾通道,陆时羡在去往酒店的路上畅通无阻。

因为打破了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的历史,他在这的特征形象非常容易辨认。

在金碧辉煌的酒店里,他见到了亲自宣布诺奖结果的丹·拉哈马尔。

后者作为典瑞皇家科学院院长对陆时羡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你一定就是陆教授吧!”拉哈马尔率先向他伸出右手:“欢迎你来到斯德哥尔摩,你看起来似乎比我想象中更年轻,难怪化学奖的评委会一直延迟到发布的最后一天。”

“当时的争论的夸张程度令人咋舌,我听说评委会的几位委员最后依然无法取得统一,后来只好使用了诺奖评选以来最古老的规则,抛投硬币。”

陆时羡连忙伸手与之相握,他也是第一次听到关于诺奖背后的具体内情。

“那么按照结果判断,这么说我是受到了幸运女神的青睐,获得了这50%机率的胜利。”陆时羡对此并不意外,因为他之前也在纳闷。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