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1)一步步走(1 / 1)

秦渊率兵出征之后,贺临便在暗中总揽了朝政,负责监国。

当然,这个暗中只是对于民间而言,朝中的大臣们心里都清楚,贺临替代了出征的秦渊接管朝政。

但现在朝政都被秦渊跟贺临的几个心腹大臣把持着,他们也没办法说什么。

而且贺临以往能做到首辅,的确是有手段有能力之人,由她监国,起码不会出大乱子。

就在秦渊离开后两个月,经太医诊断,贺临又有孕了。

这让贺临有些头疼。

秦渊一来一回起码一年,这意味着她整个孕期,包括孩子出生之后,都可能见不到秦渊。

但这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这意味着她孕期也要监国,处理各种朝政之事,她担心自己太累。

不过头疼也没办法,毕竟怀都怀了,也没办法打掉,硬着头皮也要上。

怕前线的秦渊分心,贺临特意交代了内阁的几位大臣,不要将此事告诉秦渊。

大臣们虽然觉得这么做不太妥当,但现在这种节骨眼,的确不告诉秦渊更好。

毕竟秦渊的确将贺临看的很重,万一得知此事,秦渊莽撞行事,想立刻回来,那这次亲征岂不是成了笑话?

因此,几个大臣还是同意了贺临的提议。

贺临并不知道在他们心里,秦渊已经恋爱脑到会丢下亲征队伍,为了她回朝的地步,还以为只是自己说服了这几人。

不过不管怎样,事情总是做成了,贺临的整个孕期,秦渊都不知道此事,一直专心在前线打仗。

带着大军到宁夏之后,秦渊很快杀退了那支反叛的蒙古军,甚至打散了鞑靼军。

军队能如此勇猛,除了秦渊领导有力,更重要的原因是,秦渊登基以后推出多项新政,已经让中央财政缓过气来。

而这次出征的大军,大部分都是募兵召集的,募兵每个月都有军饷例银,要花不少钱,所以选人的时候,挑的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如此一来,战斗力自然比那些老弱病残的军户要高。

而且这次俞光友也作为其中一支的将领跟着秦渊出征了。

在东南奋战了十年,他终于将东南沿海的倭患扫清。

也是因此,贺临才敢开放海禁,不然开放了也没用,半路上要被倭寇抢劫,那可就血亏。

这抗倭的十年,让俞光友的军衔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也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军队。

所以这次秦渊亲征,便带上了他一起。

这多方因素叠加,才让这支亲征的队伍战斗力飙升。

花了六个月时间彻底剿灭了那支蒙古叛军之后,秦渊便将矛头对准了在此次战事中,站队蒙古军的鞑靼军。

实际上秦渊这次出征,除了消灭叛军,另一个目的就是收复失地,扩张领土。

但国人做事讲究师出有名,他便以鞑靼军支持叛军为由对其发起进攻,开始同鞑靼军队进行战斗。

鞑靼军队的战斗力比那支叛军要强,而且秦渊与他们对战,是要走出庆朝的领土,相当于走出主场,面临的困难自然也更多。

所以这场战事持续的格外长些,花了整整一年半,才彻彻底底将鞑靼打服,乖乖的俯首称臣,让出领土。

不仅如此,还收拾了周边好几个想要浑水摸鱼、趁乱谋利的小部落。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