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宁夏叛乱(1 / 1)

关于贺临到底能否成为皇后的舆论战,一直争论到了秦渊的圣旨公布,婚期定下的那日。

支持贺临的人以为自己取得了成功,甚至还为此大肆庆祝,甚至在报纸上嘲讽那些反对者。

不过与其说是他们成功,不如说是那些反对者本就注定了失败,因为他们不是朝廷中人,他们不明白秦渊对娶贺临这件事决心有多大。

婚期公布之后,反对派们便蔫了。

而他们一焉,反倒显得支持者们的声量更大,恍惚间,甚至有种全国上下皆祝福的错觉。

就在这样一片吵吵闹闹的争论中,婚期如约而至了。

因为顾忌着贺临的肚子,所以这次的婚期定的比较快,准备的时间自然也不多,甚至可以说有些仓促。

但仓促是一回事,用不用心是另一回事。

这次成婚,秦渊几乎是用上了历代以来的最大的规模,十里红妆,整个京城都无比热闹。

原本接受百官朝拜之时,皇后的座位应该在龙椅的后面一点点。

可就为了这个,秦渊还跟礼部那几个官员争论了好几天,非要把两个椅子持平摆放,最终得偿所愿。

虽然秦渊没有跟贺临说过这件事,不过贺临还是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望着秦渊的侧脸,她笑了笑。

随着三声肃穆的鼓声,百官纷纷跪了下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皇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贺临的心情有些复杂。

她以前从没想过,没想到自己会走到这个位置。

然而令她欣慰的是,思想解放的种子,已经悄悄埋在了舆论的争论不休之中。

虽然已失去官位,不在朝中,可她仍然相信自己能做点什么。

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为了那些女孩,为了华夏人民能继续屹立在世界之巅!

*****

建明六年四月,贺临生下了一名男婴。

秦渊很高兴,将其取名为秦舟山,并且将其立为了太子。

这个名字乍听很普通,其实饱含了秦渊厚切的期望。

这个名字是提醒,也是警醒。

提醒他时刻记住,自己身为太子,责任如山。

警醒他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太子出生之后,大臣们依旧想让秦渊开宫选妃,绵延子嗣。

而秦渊断然拒绝,并且坚决表示,自己不会再纳妃。

为此,他特意找了许多大道理,说不纳妃,宫中没有这么多人要服侍,自然可以节省不少开支用度,自己作为帝王,应该以身作则,开源节流,这样才能与民休养生息。

大臣们自然是不信这番说法,还想劝,但秦渊意志十分坚定,任他们说什么,秦渊都坚决不选妃,甚至还搬出老祖宗,说太祖皇帝当年也只有皇后一个妻子,他要效仿太祖。

大臣们都无奈了,一时只能由了他去。

当然,大臣们也并未死心,觉得可以等到贺临年老色衰,再继续劝劝秦渊,指不定等到那时,秦渊厌倦了贺临,自然而然就想通了。

时间就这么来到了建明七年四月,秦舟山刚满一岁,朝廷里便发生了一件大事——宁夏叛乱。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