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她的野心(1 / 1)

工业化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保障更多人能吃得起饭,还能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推动社会文化变革。

只是工业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残酷的,血腥的,剥削的。

但没有办法。

若是停滞不前,外面的人也迟早敲开国门,告诉你什么是残酷,什么是血腥,什么是剥削与压迫。

虽然资本的原始积累不需要推动,因为资本逐利,随着工业化的进行自然会完成,但国内商品市场的形成却需要推动,起码不能再像以往那样重农抑商。

贺临的野心很大,她想要的变革并不是维持住封建社会。

而是通过皇权,给予底层百姓更多生存空间,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推动文化发展、科学进步,并且留下社会变革的火种。

至于为什么不是直接推动社会变革,而是留下火种,因为她清楚,以现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做不到。

她只能做好铺垫,推动工业化,让工业化自然而然带动社会变革。

当然,真等到社会变革的那个时候,她可能骨灰都发霉了。

以后具体会怎样,她不得而知,只能期待一下后人的智慧。

不过贺临的这些野心,当然不会在秦渊面前表露出来。

“皇上,重农抑商之策实行千年之久,可没有什么策略是千年都有用的。开放海禁能给国库增收,国库有了银子,才能彻底断绝倭寇袭扰,同时加强边关武备,震慑边关各族。

太祖在世时,万国来朝的盛世历历在目,可景历一朝,延答纵兵抢掠的场景也犹在眼前,为何太祖在位之时,边关无人敢犯?无非太祖在位时,我大庆国富民强而已。

有了钱,才能建桥修路,兴修水道,治理水灾。有了钱,才能招兵买马,囤炮买枪,无人敢犯。更何况自古以来只听过农民造反,没听说过商人能闹翻了天的。”

秦渊并未被她这番慷慨激昂说动,反而眉心微蹙。

殿内安静了下来。

半晌后,秦渊站起身,走出了殿内。

外面阳光正好,洒满他全身,让他衣袍上绣的五爪金龙熠熠生辉。

贺临跟着他走出了殿内,站在他身旁。

“长赢,你觉得何为盛世?”

“人人有耕田,人人有屋所,家家安居乐业,每餐皆可食肉,即为盛世。”

秦渊叹了口气:“太难了。”

“此为臣入仕之所求,微臣至今仍记得皇上与微臣说过的话。”

秦渊看向她。

两人目光对上,几乎是异口同声。

“与君共饮杯中酒,凌云壮志不可休。”

这份默契让秦渊低声笑了笑。

贺临:“沧海桑田可易,唯有初心难寻,微臣不希望皇上忘了这份初心。”

贺临知道,一个人想要背叛自己的阶级,刀口向内割自己的肉,是世间最难的事情。

历来大多数皇帝,终身追求是巩固统治,一些为国为民之良策,不过也是巩固统治的一种方式。

贺临觉得,秦渊可能也是这样的人。

其实这也不难想象,不是谁都能有超前的眼光,用开放的态度对待世界的。

即便是贺临,也不过是超前点播看了大结局,窥清了时代发展脉络,所以才能在这改写剧本,侥幸窃取了当代许多人的智慧而已。

秦渊面带感慨,“重农抑商能为国策,流传千年之久,有许多原因。可朕觉得你说得对,没有什么是能一直不变的。若能因此国富民强,那开放海禁一事……准奏。”

贺临有些触动。

秦渊能看清重农抑商的原因,自然也能意识到不抑商的背后的对统治的动摇。

然而他竟选择了支持。

这份决策力与格局,让贺临由衷敬佩了起来,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将秦渊套进了单一的统治者框架中,以恶意揣测了秦渊。

这次贺临的激动真心许多:“皇上圣明!”

*****

贺临被秦渊抬进内阁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朝中无人不震惊。

这么年轻的内阁大学士,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开天辟地头一个啊!

这让所有人都意识到贺临的到底有多被秦渊宠信,可他们很快又疑惑了起来。

贺临从前可是端王党,怎么一下子就遭如此重用,得到如此宠信呢?

虽然贺临的办事能力的确没得说,查账一事上也顶住了众多压力,毫不畏惧得罪群臣,但这也不是升的这么快的理由吧?

虽然文华殿大学士的这个位置只是五品,但内阁是大庆权力的中心啊!

朝中的风气一直是讲资历,讲年纪,论资排辈。

贺临年纪轻轻,资历又尚浅,却能这么飞速的跃升,让许多人心里都不平衡了,尤其是一些老臣。

想到自己一把年纪了,还要在贺临这个毛头小子面前弯腰行礼,低眉顺眼的,他们就莫名来气。

不过很快,所有人都明白了秦渊为什么要抬贺临进内阁。

因为秦渊宣布了要推行考成法,并且将具体条例定的十分清楚明晰。

新法规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好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底,另一本送至六科,最后一本呈交内阁。

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所记载逐月进行检查,每完成一件登记一件,若没有完成,也必须如实申报,否则论罪处罚。

六科还可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也可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新法一出来,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欣喜。

朝廷吏治腐败,他们早就看不过去了,如今能整顿完全是好事!

有了标准化的考核,他们就不用凭着巴结上司,而是能靠着自己的实心用事得到升迁。

而那些不好好办事的懒政怠政庸政之人,则会被踢下位置,换有能力的人上来。

这完全是彻底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任用人才啊!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