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哀民生之多艰(1 / 2)

三十万两……呵。

她给出的六十万两这个数字,都已经偏保守了。

如今,竟然连六十万两都凑不齐吗?

是,国库是年年亏空,可八月全国才收税完,如今这些钱即便要用以来年的预算,六部加在一起居然都只挪出了三十万两!

贺临深深吸了一口气。

她如果没有记错,工部这几年,每年都有大笔的支出,用以修建皇家园林。

今年,应该也是一样吧?

所以他们的这位“君父”,宁愿看着几十万灾民冻死饿死,也不愿停止修建那园林,是吗?

贺临紧紧咬着牙,收起了这份奏疏。

她虽努力将愤怒藏起,可李鸿仁还是能隐隐察觉到,叹了口气:“贺知州,如今这全天下人都难,你难,我也难,可又有什么办法呢?有些事情只能这么去做,做好了不念功,做差了却有责。”

这道奏疏后面,景历帝对这次漳州灾民的态度,贺临看的出来,他也看的出来。

又能怎么办呢?

那人是皇上啊,是天下之主。

上面的人把麻烦摊下来,他们这些下面的人若不想倒下,可不就只能这么顶着?

三十万两银子啊,差了一半,他又能怎么帮?

总是有百姓会死的,这无可避免。

现在不帮贺临,死了一些百姓,之后赈灾,可能还会轻松一些。

贺临听完他的话,垂眸片刻,弯腰作揖:“中丞大人,下官有一事不明,望中丞大人解惑。”

“何事?”

“下官与中丞曾经同为麓兴书院学子,也同被温老先生教导,常听恩师说中丞家境好,读书却还十分刻苦,每每问起中丞为官之道,都答为国为民,如今中丞入仕多年,下官想问中丞,这四个字……可做到了?可还在做?”

李鸿仁微微挪开目光,沉默不语。

贺临继续道:“中丞大人,每天漳州城外死去的人数,官兵们都会清点掩埋,随后将其报告给我,我拿到的那张纸……中丞大人可知,那上面……是多少数吗?”

李鸿仁缓缓看向她:“贺知州,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也是个数字,你和我……都挡不住。”

“那不是数字,那是人命!八千石粮,根本撑不到朝廷的赈灾粮下来!届时每天会饿死冻死多少百姓?!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己溺己饥……”贺临几乎字字泣血,红了眼圈:“望大人……慎之。”

贺临从不觉得自己是个多伟大的人,来到古代,面临这么大的压力,她也想过辞官。

可一来,知道自己要是辞官,太子与六皇子更加好对自己下手。

二来,面对着那些百姓,她也实在是不忍。

在其位,谋其事,担其责。

即便能出的力微薄,她也想去做,为自己,也为那些百姓。

为了他们不受倭寇铁蹄践踏,为了给他们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许多的人死于天灾是没错,但更多的却是死于人祸!

福建的粮,怎么可能只有八千石!

可李鸿仁会对皇上失望,也让贺临意识到,他还对皇上有盼望。

对君主有盼望,是因为想要看到皇上能好好治理国家。

因而李鸿仁心里,还是有心疼百姓的。

现在他只肯给漳州这么些粮食,很有可能是碍于太子与六皇子。

贺临不求李鸿仁以后都能帮自己,能护着自己。

她只希望,他这样一个总管一省的巡抚,这样一个从二品的封疆大吏……可以心疼心疼百姓。

李鸿仁沉默良久,从椅子上起身,走入里间,只留下一句:“你若没事,便回去吧……”

堂内陷入寂静,贺临一人静立于堂中,抬头望着那副政肃风清的匾额,半晌,转身往回走。

重新穿好斗篷,她跨入漫天的风雪,只身离去。

来收茶盏的书办望着她的背影,摇头叹了口气。

真是落寞啊……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