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各有所求(1 / 1)

“这是咱珠州的特产,特别养人,于老板带回去补身子正好!”

于悠抬眉一瞥,心中小小的吃惊了一瞬。

鱼胶。

光看那个头就价值不菲。

若是曹秀在这里只怕会两眼放光,曾经她往这里头砸了多少钱才攒了一塑料桶,准备留着给于悠做嫁妆。

谁知道于悠走上科研道路,一去不复返。

“舒村长这么客气,一定有所求吧?”于悠并没有直接收下,“咱们以后还要常见面,不如有话直说。”

“哈哈,于老板还真是女中豪杰,咱们村确实是有求于您,不过您放心,绝对不会让您难做。”

舒村长开诚布公地表示,他们村子希望得到一处靠海的地产用来重建村子。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珠州地界,正是特区建立的风头上,若是靠着海湾,日后村民的产业也算有了着落。

舒村长虽然左右迎合奉承,看起来让人不齿,但却是个一心为民的好村官。

“按照我们的规则,头一个来的确实有优先选择的权力,您提的要求不算过分。”

“正好有一处地产是靠海的,离码头不远,只不过比起其他两块地略小一些,如果不怕港口嘈杂的话,那就归舒家村重建。”

于悠指了指地图的某一块,舒村长看得喜笑颜开。

他来之前就已经打听的七七八八,若是没有这块地他压根不会开这个口。

“小点儿就小点儿,咱们聚族而居,挤挤热闹。”

“咱们现在就签合同吧?”

舒村长比于悠还要热络,三个红彤彤的手印往上一盖,整个村子的大事就算有了着落。

他满载而归,鱼胶也顺理成章留下,于悠想也不想直接丢进空间。

“小爱,呼叫曹秀。”

小爱:“已呼叫,请等待。”

曹秀一进入空间,还没有发问,就看见了那硕大肥美的鱼胶,惊讶地合不拢嘴:

“这是白花胶吧,这个头,比我之前在外面收集的还要好!”

“你从哪儿搞来的,珠州还有人收藏吗?你再给我多买几头来!”

于悠扶额,“哪儿有那么好买,您自己上次来不是已经搜刮过一遭了,这还是别人送我的。”

闻言曹秀表情失落,但还是飞快地将那花胶收好,乐呵呵地准备回家锁进保险柜里。

于悠也收起多余的表情将章家村长迎进门。

章家村来了几位代表,约莫是宗族里的几大分支,每人手里都攥着地契。

章村长年岁不小,身子骨也算硬朗,不用人搀扶,径直坐在于悠面前,毫不客气地开口:

“按照地契算面积,我们章家村要一处最大的地产。”

“村里的祠堂,戏台,开会的地儿这些你都要给我们重建好,不能太远,最好就在一块地里,村里的树也上了年岁,村里人都是从小开始就在树身边,你得给我们挪过去。”

于悠粗略估摸了一下费用,倒也不算狮子大开口。

那些古树就算不挪走,她也会想办法保护起来。

图发展也得求环保不是,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

只不过要求的祠堂一类倒是让于悠面露难色,宗族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细节之处就算是请老师傅也很难把握,必须得章村的人在旁看着。

要这么算下去,何时才能建完?

得出多少过渡费?

“祠堂是先人地界,我不是你们族人,不敢打扰,不如这样,除开应赔偿的费用,我私人在出资补贴三成,由你们村自行重建。”

“其他公共区域也要跟上时代,可以给你们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托儿所,唱戏一类的活动是露天还是去活动中心随你们,如何?”

于悠模仿着现代社区,将能照搬得公共设施都搬了出来。

她话音方落,章家村的人便围在村长身边七嘴八舌探讨起来。

“我觉得于老板说得在理,搬祠堂是大事,趁着这次拆房子大家手里都有钱,各家都出一点,正好给祖宗们建个好的。”

“阿公,村里头都没几个年轻人,啥活动中心托儿所的听起来还不错,老人小孩还有个去处。”

“我看行,我同意!”

于悠直击痛点,对于那些老古板的设施而言,老年人和小孩儿更需要场所。

章村长听着各家的意见,最后沉着脸点头。

“于老板……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请说。”

“我们村的过渡费可以少要一些,能不能烦请您给咱们村找暂住的地方,外头蛮多孩子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工程一动,又不少老人找不到去处,总不好让他们露宿街头。”

于悠是没想到拆迁大事也有人不赶回家。

不过想想也是,房地产行业还没有起飞,又是信息闭塞的年代,或许许多人压根不知道一套房子到底能赔多少钱。

“过渡费还是照给,关于暂住的地方我也会托人寻。”

“最好还是大家伙儿在一块,劳驾。”

章家村的要求也不算出格,麻利儿地签完合同,来的人通通都按下手印才满意离去。

于悠望着面前的两份合同神清气爽。

看样子今天一天就能把事儿办妥。

直至入夜,陈家村的人才上门拜访,不过面色却不太好看,身后跟着长串的年轻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上门挑衅。

于悠果断选择了暂避,打电话给酒店前台临时安排了一处小会议厅。

又拨通陈瑞的电话,让他带几个保镖来协助。

在拆迁工作正式宣告开始时于悠就让孙泽华准备了保镖,虽然都是聘请来的,却能在关键时刻保平安。

双方人马会面时于悠就看出了陈家年轻人面上的倨傲。

看来最难啃的骨头出现了。

“于老板。”陈村长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起身,语气略带愧疚,“来得有些晚,实在是打扰。”

陈村作为三个村子里人口最多最杂的村落,意见最难统一,但相应的只要办好,拿到的补助也会最高。

村官们一门心思想着拿补助,谁知道下面的村民们却闹得不可开交。

于悠心知肚明,笑而不语。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