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洗发水工厂(1 / 1)

曹秀:“闺女,你这个厂子的事儿还得你自己回来一趟。主要你这个原材料配比啥的我都不懂。”

“而且工人也没招呢。你咋安排的?”

于悠:“行,妈,我知道了,我回去自己安排。这就去请假。”

两个月的时间,也足以改变很多事情。比如于悠在教授们心中的地位。

听到于悠要请假回老家。

王宏厚:“小悠,你家里是有什么急事儿吗?有的话尽管说出来。”

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得意门生,真是一天见不到都难受。

张老师:“是啊,小悠,有什么我们能帮到你的?”

赵老师:“我之前有个学生就是阳迁市的,需要的话我联系一下。”

方老师:“我有个亲戚也在那边儿,你看看用得上吗?”

……

于悠……

莫名成了团宠的感觉。

本来想着趁机把手里的翻译工作推出去的,这下,又不好意思了。

于悠默默为自己掬了一把泪。

还能咋办,能者多劳呗!

连连摆手道:“我没遇到困难。只是回去理一下家里的生意。”

“你们放心,我会带一些资料回去,不会影响翻译进度。”

王宏厚:“不用带,回趟老家还带着工作干啥。踏踏实实去处理家里的事儿。”

方老师:“对对对,现在有了加急印发的英汉词典,一般的资料其他人也能翻译了。无非就是速度慢一点。”

“你好好休假,等你回来,正好给你安排一些新工作。”

其他几位老师也连连点头。

于悠也没反驳,想着无非就是更难一些的专业资料,她接了就是了。

以至于后来,等她真正面临的时候,才知道,草率了!

时隔两个多月,再回到第一生产队这片土地,觉得空气都更加清甜了几分。

于悠看着库房里一口袋一口袋的中药材,惊喜道:“妈,原材料都买好了?”

曹秀说道:“这可不是我弄的。要说之恒对你的事儿还真是上心。”

“前两天接到电话知道你要回来搞这个工厂,他忙的都脚不沾地了,愣是挤出时间买了这么多药材回来。”

“塑料瓶也到了一车货了,也是他盯着的,在隔壁库房里。”

于悠笑道:“他只是不爱表达,但是行动上还是知道疼人的。”

曹秀也跟着笑,闺女女婿感情好,她比什么都开心。

“你这厂子一个是缺工人。再一个,总得有个专门的人盯着吧,你想好了找谁不?”

于悠:“这个厂子我是想往好里做的。”

“毕竟咱们国家的日用品还不是很发达。更需要做出品牌来提高国货的地位。”

现代时候为什么人们放着价格亲民的国货不买,反而追捧昂贵的进口货?

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曾经人家技术远远超过了我们。给国人形成了进口货更好的意识。

如果国货产品出现的早,效果也好,又有谁去盲目崇拜外国货。

“尤其这个配方。交给外人的话,我怕后面有竞争对手收买啥的,把好好一个牌子搞坏。”

商圈从来都是斗心眼儿的地儿。经营不善有的时候就是用人出现了问题。

“所以,我想了一圈儿,大家都有事儿,只能是交给我婆婆奶奶了。”

曹秀惊呼道:“张淑英?你咋不说交给安安和宁宁,不想想你婆婆奶奶多大了。”

于悠:“我还真是这么想的,俩孩子再大点交给他们点生意历练历练。”

曹秀……

于悠解释道:“你可别小看我奶奶,她可本来就是大家小姐出身。祖上就是做大生意的。”

“而且,我总觉得,我公婆出去工作后,精气神儿都好了不少。奶奶兴许也不是很愿意在家闲着。”

这年头,谁都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曹秀无话可说,毕竟两家人要么出去工作了,要么出去上学了。

还真就张淑英自己闲着呢。

所以说为什么大老板们都想多生孩子呢。

一个是多生,总有一两个基因比较出色的能接班。

再一个就是有些岗位交给谁都不如交给自己人。

秦家。

张淑英看着于悠说道:“悠悠,你的意思是你这个洗发水工厂让我来管?”

于悠:“是啊,奶奶。主要就是配方只有您自己知道。您把原材料都按照比例混合好了,再让工人们去熬制。”

“还一个就是管着洗发水工厂的整体运作。”

张淑英再次确认道:“你说的是真的?”

于悠点点头:“奶奶,您要是觉得年纪大了吃力的话也没事儿。我再找人。”

张淑英:“谁说我年纪大了?我爸当年活着的时候可是七十多岁了还在管着家里的工厂和作坊。我才多大,怎么会吃力!”

“我们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可是你曾祖父却不一样,把我像男孩子一样培养。”

“别的不说,奶奶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老太太。肯定帮你管的好好的。”

于悠……看吧,斗志出来了。

“奶奶,那就辛苦您了。等我大学这边抽出手来,您就可以轻松点了。”

张淑英迫不及待道:“那咱们现在就去厂子里看看。”

于悠带着张淑英转了一圈,又带着张淑英把所有的步骤都操作了一遍。

这些活儿虽然不用当领导的干,但是做领导的你得明白,才好安排下面人工作。

张淑英:“现在都这么先进了,这活儿机器都干了大部分,那只需要再招点工人就行了。”

于悠:“奶奶接受新鲜事物果然很快,那奶奶觉得招多少人合适呢?”

张淑英:“我想着就在村子里招。按照这几道工序,每道工序招两个人,先招十个人把活儿干起来。等到订单量增大了,再加人。”

于悠也是这个意思,两人想法不谋而合。

张淑英继续道:“就是这都是一个村子的,要这个不要那个的最好是有个理由。”

于悠拿出了准备好的一沓纸:“奶奶,这是我写的资料,我打算把这些资料贴到学校公示栏那边让大家看。

“谁考的好,就录取谁。”

这是一些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

大致都是一些遵守公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诚实自律、安全保密、卫生、着装、言行等方面的要求。

每个要求都写的很细,全部背下来却又不容易。

张淑英拿着这些纸张看了起来,连连点头:“这个方法好!

“这样招人谁也说不出什么。而且进厂后还得遵从这些规定。”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