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震撼的地理课(1 / 1)

周承:“既然不接受采访,那咱们干脆多拍点照片放报纸上去。”

现在报业与广电是合在一起的单位。甚至严格说来,报纸更有影响力。

苗青:“这主意好,照片比文字更有说服力。咱们一定能把这期报纸办好!”

周承接着提议道:“那咱们先从第一生产队开始拍?这水泥路面,那半山的果林、梯田。光是想想就很震撼。”

苗青也说道:“我觉得学校要单独占个大版面才是,尤其是听课的这些人的精神状态。说实话,我都有点羡慕了。”

突然觉得一卷胶卷不太够!

两人商量完,迫不及待的就去拍照片了。

学校里,月月成功插班进了三年级,和安安、宁宁在一个班。

宁宁开心极了:“月月姐,你转过来真好,以后咱俩坐一起。”

现在的桌子不是独立的,一张课桌带着两个桌兜儿,能坐两个孩子。因此大家都会有个固定的同桌。

孩子们闹别扭了,就会在课桌中间划一道线,名字叫做“三八分界线。”

以此来划分自己的地盘,谁都不能越线。

安安:“秦景宁,当着你哥的面这么说真的好吗?”

话虽这么说,安安却是认命的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了起来。他一个男孩子,不和两个女孩儿计较。

两个小姑娘笑的开心,刚走到教室门口的苗青觉得养眼极了,啪嗒一下按下了快门!

……

京市军区大院,彭司令家。

一家人下班后正在吃晚饭。

彭博领着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儿,进了家门。

卓蔷放下筷子,问儿子:“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带家来了?”

彭博把孩子往前推,解释道:“妈,这孩子是我收养的。咱们就叫她暖暖吧?”

自打暖暖丢了,这些年,家里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太压抑了,他必须做点什么去改变现在的状况。

“你说什么?”万菁菁突兀的站了起来,拔高了声音,语气里充满了不可置信!

“你想让她替代我们女儿?那我们女儿怎么办?”

“你要让我每天喊她暖暖,把我自己的孩子忘了吗?”

彭博去拉妻子的手:“菁菁,你别激动。这件事儿我想了很久了。咱们家总得有个孩子,才能正常过下去。”

万菁菁甩开丈夫的手,对彭振东和卓蔷问道:“爸、妈,你们也这么想的?”

彭振东叹了口气:“彭博,这事儿你怎么没提前跟我们商量一下?”

彭博无奈道:“爸,你也知道菁菁都快魔障了,这事儿商量的下来吗?只能先斩后奏了。”

卓蔷犹豫道:“那也不能叫暖暖啊!”

那个肉呼呼的小团子,她心肝儿似的抱了两年,大概一辈子也忘不了。

万菁菁疯狂摇头:“我不同意!这孩子我们给些资助没什么。但要是养了她,大家就会慢慢把暖暖忘了,那我的暖暖怎么办?”

彭博语气也跟着冲起来:“那你要我怎么办?你又不肯再生孩子。我们彭家总要培养下一代。”

“菁菁,我们也爱暖暖,但我们也在乎你,你都多少年没有开心笑过了?”

万菁菁看着眼前的丈夫,看着态度松动的公婆,颓然的坐了下去。泪水不受控制的爬满了脸庞。

……

第一生产队村民教室。

潘永明、周雪峰、杨继军、肖刚坐在教室最后一排,认认真真听课。

今天是齐老讲地理。

“大家静一静啊,今天呢,咱们主要讲讲地缘政治,也就是地理政治学。就以朝鲜为例子。”

齐老说完,在黑板上手绘了中国和朝鲜简单的地图。还大致把亚洲大陆和太平洋标了出来。

齐老画图的本事村民们已经多次见到,适应了。后排的潘永明几个却是看直了眼。手绘地图,这是有多牛!

下面村民们开始讨论,“这朝鲜挨着咱们啊,是咱们邻国?”“这国家怎么这么小?”

齐老画完,抬了抬手。大家自动止住了声音。

“张老之前给大家讲过唐朝时候的‘白江口之战’,明朝时候的‘万历朝鲜战争’,清朝后期的‘中日甲午战争’。大家都还记得对不对?”

“这些战争的共同点,都是为了保护朝鲜。那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朝鲜呢?”

“朝鲜半岛环境并不算好,大部分是山地和高原,平原只占了百分之二十。气候还不好,降水很少。那为什么国外列强就一直觊觎这块儿地方呢?”

潘永明、周雪峰、杨继军、肖刚四人本来是抱着简单听一听的心态。

可现在也不由自主被带入了进去。

时代的局限导致知识的传播力度不强,这些东西并没有人和他们普及过。

就听齐老继续说道:“大家仔细看这个地方,就会发现他处在亚洲大陆的边缘地带,又紧邻太平洋”

“那么,亚洲大陆这些国家是不是可以通过它去攻打海上国家?海上国家是不是又可以把它作为侵略陆权国家的跳板?”

有村民惊讶道:“我滴天……这块儿地儿这么重要呢?”

齐老说道:“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它是我们的屏障。”

有村民喊道:“这不就是嘴巴和牙齿的关系吗?就是语文老师讲的那个‘唇亡齿寒’!”

齐老笑道:“这位同学说得好!看来大家语文学得不错么。”

村民们跟着哈哈大笑。

就听齐老继续说道:“1950年到1953年,我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用生命和鲜血的代价,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这就是抗美援朝!”

教室里,村民们一个个都站了起来,剧烈的掌声响了起来,起伏不断。

“咋齐老讲的我有点想哭呢?”

“我也是,所以说,有国才有家!”

“致敬我们的志愿军同志!他们太伟大了。”

“村长上次还说,村里的一部分收入以后捐给烈士遗孤的。还啥以后啊,今年就开始捐吧。”

……

潘永明几个跟着站起来鼓掌。

一片嘈杂声中,听着村民们的议论,内心的震撼持久而深远。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