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章 不在一个维度(2 / 2)

外科教父 海与夏 3512 字 5个月前

梁教授有时候说话挺风趣的。

“难度很大,但是可以做到,就是熟能生巧的问题。”杨平很是自信地说。

旁边几十个医生只要听清楚梁教授和杨平谈话的,无不心里一震。

这样操作,不是大家想不到,而是不敢想,因为根本做不到。

有几个博士老是在纠结全国最年轻的金刀奖究竟什么水平。

比赛看的都是视频,现在他们很想近距离看看杨平的手术操作。

这就像看泰森比赛,看电视与站在拳台旁边看,观感体验完全不是一回事。

杨平这次与协和合作,肯定会做很多手术,但是手术大多是脊柱侧弯的外固定架手术,这种手术因为含有很多创新,技术含量极高,为了方便普及,反而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肯定没有这台种三个全椎切除刺激。

这几个博士听到杨平提出了不同意见,都往前面靠。

全国最年轻金刀奖的水平,难道可以做到这样的神仙操作?

梁教授重复一遍自己的话,杨平不仅没有更正自己的话,而且回答更加肯定,这说明杨平不是自说自话。

“你——在脊柱肿瘤中——使用过这种方法?效果怎么样?”梁教授对杨平的话,现在不敢随便质疑,于是试探性地问。….

毕竟这个小伙子,不能当做正常人对待。

所以跟他交流时,思维得调整一下,要有点天马行空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开脑洞,脑洞开小了还不行,还要大一点,否则容易把天聊死。

也确实,人家都在聊做得到的事情,你一开口就是这种超级难度没法实现的东西。

“经常使用,脊柱肿瘤的手术,我基本上是这种方法。”

这可是实话,杨平做脊柱肿瘤,不管是什么旮旯死角,统统沿着假膜,带着周围一层几毫米的正常组织分离出来,绝对不破一个小口,这样手术效果最好,术后复发概率最低。

当时冯天成院士的上颈椎颅底肿瘤,那么高风险的地方,也是这样完整地切除肿瘤。

腰椎这个部位难度和风险也很大,但是相对上颈椎颅底还是要好一点吧,那里可是上颈髓和延髓。

经常使用?

梁教授一时语噎,全场医生一时喉咙被堵住。

小伙子,不好意思,你把天彻底地聊死了。

顿时杨平的话有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梁教授一时接不上话,停顿许久,挤出几个字:“经常-——使用?椎间孔和椎弓根到处是死角,神经根也被包埋的,怎么操作?”

“用激光刀来切,不过要对这个部位的解剖极为熟练,而且对肿瘤、肿瘤的假膜、正常组织的分辨要非常熟练,还需要很强的空间定位能力,要记住屏幕上这些图片。”杨平就喜欢这种直来自去的交流,只谈学术,无需照顾对方的情绪。

“如果解剖空间大一点,我们可以使用导航设备来做,但是这种狭小复杂空间,导航设备也用不上,看得到,也操作不了。”胡国林教授很是无奈。

“不需要导航!”

杨平斩钉截铁地说。

这次轮到胡国林教授噎住。

“你这样做的案例多吗?”

刚刚很有批判者气质的博士问道。

“我每台脊柱肿瘤都是这样操作的。”杨平回答他。

这个批判者也被噎住,没话说。

谁开口谁就被噎住说不出话。

气氛有点尴尬!

确实有点尬尴!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

梁教授摸摸下巴,眉头紧锁,摆手示意大家暂时不要提问,让他好好想想,问题究竟在哪,为何沟通进行到这里,如此艰难,难以继续。

“金刀奖大赛时,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我那台上颈椎和颅底肿瘤手术,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杨平只好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

哦!

梁教授想起这台手术,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明显这小伙子跟大家不在一个维度,降维打击,梁教授还是明白这个概念。

梁教授仰头,微微闭目,然后吐出一口气说:“要不,你将这种方法教给大家,方便的话,最好这台手术你来做,演示给大家看。”

追着杨平问那么多没用,一方经常做,当做常规操作,一方从没做到,认为不可能实现。

交流已经没有意义,不如杨平来演示一下他的神操作。

梁教授肯定是相信杨平的,冯天成院士的手术就是鲜活的例子。

“可以呀!”

杨平爽快地回答,既然梁教授这么信任自己,自己还饶弯子就没意思。39314498.

...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