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印度行(续一)(1 / 1)

九年前(1722年),莫卧儿第三次国内战争(又称西北战争)爆发,年轻的帝国皇帝穆罕穆德沙在宰相尼扎姆的唆使下,准备雄起一把,平灭割据自立的纳瓦布王国和班吉那德王国,从而将富庶的旁遮普、信德两地收归中央。

是时,三方数十万军队在卢迪亚纳、拉其普特等地区,展开血腥而残酷的大战,造成数百万无辜百姓流离失所,沦为难民。

喀拉特汗国本想趁此大好时机,几方都无暇他顾之时,派兵侵入信德,夺取人口众多、物产丰饶的印度河流域,以此壮大俾路支人的实力。

但有心消耗三方实力图谋整个印度的齐国人立即阻止了喀拉特汗国的投机行为,不允许其派兵攻占兵力空虚的印度河流域。

开什么玩笑,若是因为喀拉特汗国的贸然插手,攻击了纳瓦布王国所据的信德地区,岂不是会让整个西北局势面临崩盘的危险,白白便宜莫卧儿帝国。

若是让莫卧儿帝国趁势击垮了纳瓦布王国和班吉那德王国,从而完成北方事实上的统一,让莫卧儿人实现一次“伟大的复兴”,那我们齐国如何再蚕食印度,如何再肢解莫卧儿帝国,如何全面殖民次大陆?

再者说了,你喀拉特汗国如果吞下了印度河流域的膏腴之地,获得大量的人口,实力必然会急剧膨胀,我们齐国以后如何再拿捏你?

对于齐国人的阻止,喀拉特汗国虽有不甘,但也不敢不从,老老实实地顿兵于阿富汗边界,随时待命,准备跟随齐国大军攻入坎大哈,以抄吉尔扎伊人的后路。

却未曾想到,在这艘小火轮上,他这么一个勇武雄壮的汉子,竟然会像一个懦弱的小丑一样,在船上吐得一塌糊涂,而且还头晕目眩,手脚发软,只能可怜的蜷缩在床铺上。

齐国早在十几年前政府放开铁路技术管制后,便想修建一条津门通往信德地区的铁路,以便获取内陆腹地丰富的粮食、棉花以及各种矿产品,同时也能将齐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人口众多的内陆地区。

要是继续乘坐小火轮的话,差不多要花一天多的时间,才能抵达津门,这帮来自呼罗珊的蛮子怕不是要将自己的苦胆都要吐出来了。

但要通过这两处位置关键的山口,前提条件便是要掌控阿富汗西北角的赫拉特,以此为基,便可以占据绝对的战略主动权,并将会在地缘上给阿富汗以及印度造成更大的军事压力。

易卜拉欣·汗惊愕地看着窗外,没错,不断向后倒退的建筑物和工作人员便证明他们所乘坐的“马车”正在向前移动,透过半掩的车窗,还能听到“马车轮”所发出的哐当哐当的声音。

远处,一排排树木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着,给这片平原带来了一份清凉和舒适。微风拂过,树木下的草地也随之荡漾起来。在草地上,有着一些正在肆意奔跑的小羊崽,它们撒开四蹄,在绿色的草地上欢快地嬉戏着。这让整个农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和生机勃勃的气息。

在这片大地上,土地是丰饶的,气候是宜人的,阳光照耀,田野间尚未收割的麦浪随风轻摆,让人感到一股充裕和满足。

在这座印度河下游最为重要的商贸城市短暂停留两天后,易卜拉欣·汗跟他的十几名随员便搭乘一艘排水量仅为两百多吨的小火轮,沿河顺流而下,前往西州总督区政府所在地津门(今卡拉奇)而去。

这是易卜拉欣·汗第一次坐船,而且还是速度极快的小火轮,在离开苏库尔不到半小时,便吐了个昏天暗地,然后便萎靡得如死狗一样躺在一张窄窄的木板床上,不断痛苦地呻吟和低嚎。

果林中,饱满圆润的果实,让人垂涎欲滴,三五孩童,赤着上身,光着脚丫,攀附在树上,偷偷地大口啃食着,给整个农场带来了一份宁静祥和的气息。

“这个时候,呼罗珊也应该是处于秋收之际了,就是不知道经过频繁的战乱和灾荒,能有多少收成。”易卜拉欣·汗骑在马上,一边观望着道路两侧的农田和村庄,一边思忖着呼罗珊目前的处境。

在这片美丽的农业景观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力量,也能看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场景。在这片绿洲平原上,每一個角落都流淌着幸福和平静的感觉,让人远离尘嚣和战争,感受大自然的恩惠。

这里仅是印度的边缘地区,但不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商业发展,都隐隐超过呼罗珊。若是到了印度的腹心之地,岂不是会更加繁荣富裕?

嗯,齐国人经略印度数十年,想必也从中捞取了不少财富,故而才会变得这般强大,将势力延伸至波斯帝国。

同时,齐国还暗地里怂恿马拉塔帝国引兵向北,直指莫卧儿帝国核心统治地区。

这样的“马车”如何行进?

这些一节节的“马车厢”分明都是首尾相连的,串在一起的话,是何等庞大的重量,那得需要多少匹马才能将其拖拽动!?

带着满腹的疑惑,易卜拉欣·汗颇为不安地坐在了一排软皮椅上,等待“马车”的启动。

西州总督区动员集结了数千驻防陆军和齐印仆从兵,攻入拉其普特,不仅挫败了莫卧儿帝国从后方偷袭纳瓦布王国的企图,而且还成功地鼓动拉其普特人发动武装起义,驱逐莫卧儿官员和士兵,宣称要自治建国。

十几架长长的“马车”静静地卧在两根镔铁铸造的轨道上,无数的苦力正在将一包包货物不断地往“马车厢”里搬运,熙攘的人流在一个个身着制服的“士兵”的引导下,鱼贯登上前列的几个“马车厢”。

就在易卜拉欣·汗暗自反复盘算未来如何攻入印度,抢一把大的时候,他们一行商队已经来到纳瓦布王国重镇苏库尔城。

随着一阵轰鸣的汽笛声响起,“马车”似乎有了一丝动静。

齐国人很轻松地在信德、旁遮普、拉其普特,以及古吉拉特等地区获取了大量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西北沿海地区的控制力度,还将齐国的势力延伸至内陆腹地。

而纳迪尔军事集团就在巩固了呼罗珊地区的统治后,便迅速出兵击败了阿卜达里人,夺取了赫拉特,从而在该地区获取了绝佳的战略态势。

随着前方车头不断喷吐黑烟,“嘶吼”的声音也是愈发响亮,“马车”的速度也逐渐加快,及至最后,已是快如奔马,车厢两边的窗户不断灌入清凉的晚风,让刚才还沉闷不已的车厢立时变得通透起来。

在车厢里,有许多跟他一样头次坐火车的乘客表现得非常兴奋,纷纷稀奇地将脑袋伸出窗外,看着黑乎乎的一片原野,嘴里不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却不料,随行的齐国人却愉快地告诉易卜拉欣·汗,他们将在此改乘火车,仅需三个多小时便能顺利抵达津门。

在经过细致深入地勘探和规划后,齐国遂于去年开始修筑津门至木尔坦的铁路,到今年六月上旬,铁路一期津门至海得拉巴段便顺利通车,并实现了商业化运营。

后来,可能是出于对喀拉特汗国勤勉忠诚的犒赏,坎大哈战事结束后,齐国人以协助纳瓦布王国平定首都暴乱为由,迫使纳瓦布王国将西北地区一片约三万平方公里的绿洲平原“让”于喀拉特汗国,终使俾路支人拥有了一处水草丰美的膏腴之地。

我的真神呀!这么一长串马车竟然真的行驶起来,而且速度还如此之快,丝毫不亚于骑兵快速奔袭时的速度。

这战事一起,铁路修建的事便一拖再拖,被无限期地搁置了。

当易卜拉欣·汗随着一支庞大的商队穿过蜿蜒崎岖的波伦山谷后,便来到一片赫然开阔的平原地区。

不过,在易卜拉欣·汗看来,南下攻取坎大哈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这会引起齐国人的警惕,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制。

既然印度这般富庶,要是哪天能带兵杀过来,一定可以抢得盆满钵满,继而就能招募更多的士兵,采买更多的武器,然后继续夺取更多的土地,征服我们所遇到的一切敌人。

再往前……,呃,就什么都没有了,没有拖拽的驽马,也没有赶车的马夫。

除了白色的棉田和金黄色的麦田外,还有着翠绿的蔬菜和色彩缤纷的果林。蔬菜田地中,一排排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等各种蔬菜依次排列着,绿叶子上的晶莹水珠闪耀着阳光,映衬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不论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还是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易卜拉欣·汗都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勇士,纵马挥刀,屠城灭地,何等的恣意人生。矫健而雄壮的战马不论是多么的颠簸,速度是多么的迅疾,他都能稳稳地坐在马鞍上,挥斩的刀锋,也没有一丝抖动。

北上,可与马什哈德共同夹击布哈拉汗国,从而获得更多的部落骑兵资源;南下,可攻坎大哈,袭掠波斯东部地区;东进,则可夺取喀布尔,并顺势突入开伯尔山口,杀入富庶的印度。

别逗了,就算纳迪尔军事集团真的战力惊人,一路上攻城拔寨,可以击穿喀拉特汗国,但到最后一定会损兵折将,成强弩之末,无力再战。/apk/ 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apk/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易卜拉欣·汗晕晕乎乎地下了火车,再登上齐国人安排的马车,看着车窗外星星点点的路灯,犹自没回过神来。

“我的真神呀!齐国人难道真的是安拉派往人间的使者,所以才能借助神的力量,造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神奇之物!”

——

(本章完)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