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稳如泰山,曹子脩安居平五路!(2 / 2)

这些全都不用担心了。

接连两道好消息,给城中带来的欢欣鼓舞的意味。

瞬间横扫了一连多日以来的阴霾。

搅散了始终笼罩在邺城上空的浓厚阴云,把那漆黑的如浓墨一般,覆压在头顶上的大山,给瞬间搬了开来。

露出了璀璨的日光。

……

此刻在城中的一座豪宅中。

一群人正在摆酒庆贺。

这些人皆是出自于城中大小家族的重要人物,在之前都被曹昂用手段强行分化开,不允许私下见面。

但今日的消息传来后。

曹昂也同一时间解开了限制。

也正是因为曹昂放宽了管制,给予了这些人在城中自由活动的权利,反倒让这些宗族成员越发确信了,有强援到来的消息是确凿无疑。

而非曹昂伪造以安抚人心。

“诸位,如今咱们魏郡有了强援,南边三路敌人全部都被拖住,接下来只需应对北边二路即可。”

“以曹将军的用兵如神,击退来犯之敌,想必轻而易举!”

“来,为咱们魏郡危局化解,大家不必再整日提心吊胆,担忧被战乱波及,一起痛饮一杯!”

此人的吆喝得到众人的一致认可。

厅堂之上,纷纷举杯。

……

在一杯酒水下肚之后。

有人唏嘘长叹道:“还得是曹将军啊,悄无声息之间,便办下了如此大事,谈笑之间就摆平了三路敌军,这是何等能人所不能!”

这番话得到了众人的先后附和。

“张兄说的对,消息传来之时,着实把我给惊的不轻,不过现在想想,曹将军是何等英明神武之辈,反倒是我有些大惊小怪了。”

“哈哈,我早知道曹将军并非凡俗之辈,一直便待在家中等候事情出现转机,哪像你们似的,慌里慌张。”

众人开始对曹昂大唱赞歌。

全然忘记了之前是何等的惊慌失措,又是如何对曹昂全无信心,从而导致想要从邺城逃走。

不过在一番吹捧之后。

还是有人长叹一声道。

“只可惜北边二路皆来势汹汹,且都兵力庞大,曹将军若是正面应对的话,多少也要损兵折将,付出些许伤亡,才能击退来犯之敌了。”

“若是在北边还有人能出手相助的话,或许曹将军能胜得更轻松些!”

……

此言一出。

众人在纷纷点头赞同的同时,又觉得后面半句不太可能。

毕竟周边具备一战之力的势力是有限的,冀州本土境内的几家,除了韩馥还略有些余地之外,其余都无法相帮。

而仅凭韩馥一人。

他能拖得住谁?

因此也只能想想而已。

然而在临近傍晚时分。

又是一名士兵,背上插着令旗,从城外一路纵马狂奔进来。

在半个时辰之后。

郡府再一次通告全城。

此前一直驻扎在太原郡的执金吾丁原,如今也已毅然率精兵八千,火速向东行进,准备迎头拦截张燕大军南下。

这个消息再一次将全城点燃。

欢呼声更是一直响彻到半夜。

寻常百姓们自然是欣喜于不必流离失所,不必受战乱之苦。/

而那群大小家族的人物。

此刻却是怎么也想不通。

丁原和曹将军很熟吗,怎么连他也被说动了,而且还是挑了一个最难的对手,带着八千人就挡上去了。

即便有韩馥从旁配合,合计兵力在两万以上,这波也一定会损兵折将。

然而丁原却依旧义无反顾。

莫非曹将军的魅力真就这么大?

…………

其实别说他们了。

就连丁原自己手底下的那群亲信,也都着实没搞懂自家主上这个决策。

此刻在晋阳城中。

一群人正在苦口婆心的劝说着丁原,希望他能更改主意。

“将军,咱们与那曹子脩之间非亲非故的,无非就是当初在洛阳城中有过数面之缘,犯不着这样帮他啊!”

“是啊将军,我军眼下在晋阳城中休养生息,日子本来过的就略显艰难,还如此劳师动众的前去援救魏郡,这又是何苦来哉啊!”

“将军,听闻那张燕,此番足带了余万大军南下,即便皆为流民草寇,但如此庞大的数目也不容小觑啊,我军与其正面相交,必遭受重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

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劝说。

然而丁原却只是面不改色,没有分毫退让和做出改变的意思。

直到众人的说辞都说完了。

丁原才大手一挥。

斩钉截铁地言道:“我意已决,不必再劝,尔等听我命令,整备军马,克日启程东进便是!”

命令不留丝毫余地。

显然已经是铁了心要这么做。

不过眼前这些人毕竟是自己的亲信,不安抚一下也说不过去。

因此在稍作停顿过后。

丁原还是和声说道:“我军此行,无需与张燕正面对上,而是在其必经之路上据城而守,阻挠他些许时日即可,远不至于损失惨重。”

“况且阻敌的非我等一方,还有冀州牧韩文节参与其中,两方合力之下,阻拦数日时间,想来易事一桩耳!”

……

见说服不了丁原。

手底下人,最终还是选择服从命令,老老实实的去整军,准备出发了。

而望着这些亲信远去的背影。

丁原不由的暗叹了一声。

他哪里会不知道,这些亲信们所说的,基本上都是事实。

自打当初在洛阳城,被董卓策反了麾下大将吕布,从而导致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军队也被杀散,不得不逃出洛阳城收拢败兵之后。

自己就一直在太原郡一带盘踞。

尽管这将近两年的时间以来,自己都在拼了命的休养生息。

但本就贫寒的并州,在接连经历了异族之乱,以及盗匪横行,外加上白波军,黑山贼的肆虐之后。

早就是千疮百孔。

哪怕整个并州最富裕的太原郡,如今也不过就是一堆烂摊子。

待在这样的环境中休养,那任凭他怎么发育,速度都是极慢的。

这也是丁原作为并州有数的大势力,到如今所攒下的身家,连一万兵马都不够,看起来可怜兮兮的原因。

……

正是因为发展的太过艰难。

手底下这点资本得来不易。

所以对丁原而言,最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任凭旁人打的头破血流,你死我活,我只缩在太原郡养着,等什么时候养的差不多了再出山。

反到如今这种,用稀薄的家底去碰撞,去做消耗,实属不智。

“唉!”

丁原一边叹息。

一边双手捧起了两张,材质相似的布条,其中一张用极其潦草,歪歪扭扭的笔记,写着短短的一句话。

“救命之恩,君可还记否?”

这张小布条是昨日从邺城火速送来的,落笔之人正是曹昂。

另一张则是一段话。

“董卓重金收买,利诱之下,吕布已叛变,将在数日内刺杀将军,务必小心,不可与吕布独处一室,切记!”

这张曾经救了丁原一命的布条,也被他珍重的收藏在一卷书简内,以便随时能做出对照。

两张布条极为相似,一模一样的鬼画桃符,可以确认出自同一人之手。

而且这件事情极为隐秘,除了自己与当事人之外,再无旁人知道。

因此时至今日。

也算是为丁原,揭开了一桩尘封许久的秘事。

那就是当初向他通风报信,告诉他吕布已经被收买叛变,决定取他项上人头这件事情的神秘人。

正是彼时声名不显的曹昂曹子脩!

……

不错。

面对黑山贼带来的威胁。

曹昂动用了他的底牌。

尽管这样做有挟恩图报之势,但相较于实质利益上的受损相比,这些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而丁原这边,如曹昂预料的一般。

他之所以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固执己见地要发兵东进,前去支援曹昂,解魏郡之危。

正是因为丁原曾经发誓。

一定要报答这位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让他能够活着离开洛阳城的恩人。

即便因此而损兵折将。

在与自己的性命相比。

也就无足轻重了。

而在丁原这边做出应对后。

来势汹汹的五路敌军。

如今只剩下最后一路!

而这一路无需动用外援,曹昂有信心凭借硬实力,正面将其打爆。

从而盘活全局。

……

☞月票☜☞推荐票☜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