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可怕的数据(2 / 2)

在教材的命名上,宁晨也没有去考虑什么复杂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数学(一)》和《材料学(一)》了,甚至连“大学”的字样都没有添加。

<div class="contentadv"> 因为这些教材的学习,并不会对学生的年级有任何的限制,宁晨觉得就算是一些特别优秀的中学生,也完全有能力理解这些课程。

完成了这两套教材的编写之后,宁晨将这些两本教材的电子版文件,向学校提交了上去。

当杨连华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极其惊讶的。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创造力非常强大的教材,整个教材的编写思路,没有任何的局限性,而是单通过宁晨的个人理解,单纯的从数学本身出发,进行的教材编写。

按照宁晨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的底层逻辑,而不是机械的按照教材的内容学习,以通过应试为目的。

而当刘旭等人,看到宁晨编写的《材料学(一)》的时候,心中也是与杨连华有着类似的感受。

其实不少大学教材的编写者,在教材的编写上面较为敷衍,夸张的说,甚至只是把一些内容进行排列、组合与删改,最后便成为了一本新的教材。

相比之下,宁晨编写的教材则是进行了很多全新的工作,并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删改的层面上。

9月份,新的学年到来,随着新生军训的结束,大家都准备好开始新的学期了。

宁晨这边,也即将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授课生涯。

宁晨大学教学生涯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上课的地点在盛州大学的礼堂。

包括数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在内的上千名学生齐聚礼堂,准备好了上这节别开生面的课。

各种不同年级的学生,聚在一起听同一节课,这在教育领域算是非常少见的事情。

由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这门课程并不是必修课,甚至也不算是考查课,对于学生是否来听课,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

可即便如此,礼堂下面还是坐满了学生,连很多没有工作安排的老师,都来到了现场进行听课。

宁晨来到礼堂台前,微笑的说道:

“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宁晨正要开始讲课,不知下面谁突然喊了一声“起立”,转而礼堂下面坐着的学生全都站了起来,齐声喊道:“老师好!”

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也是感到非常的意料之外。

看大家整齐配合的样子,宁晨知道这样的场面应该并不是突然发生,而是早就准备好的。

其实这样的上课仪式感,在大学课堂中并不多见,大部分大学课堂上,都默认取消了上课起立的仪式,而是直接开始上课。

不过作为老师,宁晨对于这样的场面还是感到非常的感动。

“同学们好,请坐!”

这样的上课仪式,让大家都有了更好的精神头,认真严肃的对待这次的课程。

第一次进行大学授课,就是在如此大的场合,台下坐着这么多的学生,这对于宁晨来说,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情。

好在宁晨之前就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而且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最终宁晨还是顺利的完成了这一次的课程。

整整两个小时的课程,中间没有任何的休息,可下面的学生,并没有一个人感到疲惫,而且全程认真听完了宁晨的课程。

听完了宁晨的这节课,他们都感觉收获满满。

从礼堂里出来的是,同学之间都不禁议论起了这一门全新的课程。

“原以为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应该很难听懂宁老师的课,毕竟宁老师可是未来的菲尔兹奖获得者。但是宁老师的课却并不晦涩,甚至讲得比其他老师还要更加生动形象。”

“这套教材编写得确实非常有水平,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能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并从中得到很多的收获。”

“只可惜,这样的课一周也就只有一节而已了。如果每周这样的课多一点儿就好了,那样其他的数学课就可以取消了。”

除了对宁晨的课程非常满意之外,大家也对于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非常的认可。

这本教材编写得简略得当,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而在一些难点的部分,又添加了许多宁晨自己的理解。

即便是对这本教材进行自学,只要是学习能力不差的学生,都可以至少学懂个大半。

很快,宁晨编撰这本教材的消息,就传到了外界。

秋成同在看到宁晨编写的这本《数学(一)》的时候,不禁感觉到大为震撼。

这本教材对于学生应付各种考试,或许没有直接的帮助。

但如果能够参透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对于学生未来在数学上的研究,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完了这本教材之后,秋成同心里有了在水木大学推广这本教材的想法。

不过因为这是宁晨自己编写的教材,秋成同担心宁晨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进行这本教材的教学,所以还是需要先提前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秋成同与宁晨进行了联系。

秋成同先是对宁晨编撰的这本教材进行着肯定,并期待宁晨能够继续完成下一部分的教材的编写。

在这之后,秋成同也询问起宁晨有关这个教材的教学对象的问题。

“宁老师,这套教材你是否只想在盛州大学内部使用?如果你愿意开放这套教材的授权的话,我希望也能够在水木大学推广这套教材,与盛州大学开展相似的授课方式。”

得知了秋成同的想法,宁晨爽快的回答道:

“秋教授,只要您愿意的话,我也非常愿意推广这套教材。在我编写这套教材的时候,就没有过把它当作是内部教材的想法。”

宁晨所说的话并不假,即便宁晨是盛州大学的老师,但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宁晨并不会仅仅局限在盛州大学这样一个学校。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