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七章 北平军议(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2041 字 4个月前

董良想要在与西方博弈的同时,保持国内的正常发展,那么就就需要将斗争的范围放在国门之外。

关键是这一点也很难做到。

英法等列强也不傻,他们必然是想要将战火烧到华族的本土。

这样的话,无论他们想要直接占领华族的土地,还是迫使华族在经济主权上做出让步都更加容易。

董良在离开黄河屯之前还专门接见了投靠华族的索伦将领穆丹。

这支索伦骑兵被改编为巡逻队,专门负责巡视精奇里江沿岸地区。

要在整个外兴安岭以北都建立据点,成本太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成立一支机动巡逻队是最划算的。

这些索伦兵要的也不多,他们的家人大部分在沙俄人的袭击中丧生。

至少可以保证他们不会跟沙俄人勾结。

于是欧宗安将这些人中掺入一些华族骑兵,将其编成一支巡逻队,编制上属于地方守备队。

这种办法与满清人控制外兴安岭地区的办法差不多。

满清时期便有不少巡逻鄂博活跃在边境地区。

只是后来因为历次战争将索伦兵消耗得太多了。

这种巡逻制度也渐渐废弛。这才给了沙俄人向黑龙江流域渗透的可乘之机。

有些人以为沙俄翻过乌拉尔山脉,占领了西伯利亚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当地的土著居民似乎没有任何的抵抗。

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沙俄人在向东渗透的过程中一直受到当地土著的抵抗。

从一开始的西伯利亚汗国到后来布里亚特蒙古人,还有林中百姓,驯鹿部落都奋勇抵抗沙俄人的入侵。

只是他们的力量太分散了。

这里贫瘠的自然环境,无法形成大型的聚落。

这就让他们在抵抗有组织的沙俄人的过程中一直处在劣势。

而华族的介入,让荒凉的北境出现了另外一个更加高效的组织。

靠着散兵游勇无法击败有组织的军队。

董良觉得华族与沙俄之间的大决战并不会在北境发生。

华族与沙俄在北境的博弈只会是小规模的。

假如沙俄人想要在北境投入重兵与华族大战,董良高兴还来不及呢。

因为华族可以利用黑龙江流域的水运进行后勤补给。

而沙俄的后勤补给需要翻越乌拉尔山脉运送过来。

很明显,护卫军的后勤补给成本更低。

而且此时华族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越沙俄。

这场仗如果这么打下去,华族显然必胜。

但是沙俄不傻,他们更有可能将主要的战场放在西域,也就是哈萨克草原。

如果放在那里,沙俄人便更有优势,因为沙俄人可以从伏尔加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亚获得补给。

这里距离西域比华族更近。

小规模的战役还可以利用战术和技巧来取胜。

大规模的战争归根结底打的还是后勤补给能力,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武器装备。

因此,董良对左季高那边有些担心。担心也没有办法,他已经将西域的事情都交给左季高了。

董良南下之后,并没有直接去福州,而是先回了北平城。

康老八在草原上一路艰难跋涉,几乎与董良同时到了北平城。

董良索性组织总参谋部的人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算是对此次北伐的总结。

随着北方进入冬季,复兴元年(1855年)的战事基本上告一段落。

赵烈文已经将各地的战报做了总结。

他站在沙盘前拿着教杆比划着说道:“元首,如今大部分战区已经暂停作战行动。先说最重要的西北战区,左季高的西北军团目前在天山以北占领乌鲁木齐城,同时用重兵控制吐鲁番盆地。沙俄人与满清余孽控制着伊犁河谷以及天山以南地区。西北军团刚刚取得一场重要胜利,全歼沙俄联军两万余人。但是沙俄人的援军已经到了伊犁河谷。正好天气转冷,左季高决定暂停进攻。”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