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五四章 药材保护区(1 / 1)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965 字 4个月前

周藤虎看着江景礼侃侃而谈,脸上始终带着微笑。

其实周藤虎是个暴脾气,但是他今天丝毫没有要爆发的迹象。

因为他早就看穿了江景礼这些人的目的。

周藤虎本身是研究实学的,既不偏向理学,也不垂青于心学。

他们这些人主张的是实用主义,从来不管学问的派系。

不管是理学和心学,只要是有用的学问,他们都会拿过来用。

周藤虎这类人倒是少了很多学问派系上的负担。

“江先生啊,回头我跟学部说说,将你们的学报给解封了,你也知道是谁管的学报,亲亲相隐嘛。至于你说的几个问题,比如增加百姓的负担,周某不敢苟同。我可以给你们开介绍信,甚至提供经费,江祭酒可以带着您的学生去我们地方上的乡镇公所实地调查一下,看看我华族的税收相比于满清到底是涨了还是降了?”

周藤虎好言相劝道。

他还真的不好对江景礼等人太严苛,否则董良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宽松文化政策就会被打回原形。

“周大人,您可能觉得我是个老古董,但是咱们的知识是老祖宗花费了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我不否认其中有糟粕,但毕竟是经验更多吧。”

“古人说,‘一个男人不耕地,就要有人因此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要有人因此受冻。’东西生产是有时节限制的,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国家,考虑得极为细致和周密,所以他们的积储足够为风险提供保障。现在华族大力推崇商业,大量的百姓不去种地而是去从事工商业,老夫不是觉得商业不重要,但是却没有重要到需要国家推崇的地步。再加上那么人出去打仗。如此下去国家将会出现大祸患。”

江景礼今天能够带人来找周藤虎理论,显然也是做过功课的。

理学一派名称里面就带着一个“理”字,自然要先在道理上站住脚。

他继续说道:“我知道华族并没有对百姓加税,但是移民和打仗的巨大耗费是事实存在的,哪怕华族现在可以发行国债,用回报来诱使有钱人将手中的钱交给国家使用,华族可以用这些钱去南洋地区买粮食。然而长此以往,华朝的官府便会习惯演吃卯粮。如果再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呢,如果再与外部势力发生重大的冲突呢?到时候需要成千上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去发粮饷呢?假如兵灾和自然灾害一同出现,又当如何?”

周藤虎脸上的表情凝滞住了,似乎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不过他很快就想明白了。

“江先生,我能够明白您的担忧。你们也是出于对华族未来的关心。但是我们华族发行国债,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战争和移民。您没有看到这其中最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将咱们华族的盘子给做大了。举个例子,一个移民在他原本的家乡顶多只能耕作五亩田,不是说他就只有这么大的能力,而是因为当地的田就这么多。而且这些田地耕种得太久了,一亩田只能产两担粮食。但是他们移民之后,每人可以分到三十亩田,这些新开垦的田地,地力好,一亩地可以产四担粮食。这样的话,一个人生产的粮食从原本的10担增加到了120担,翻了12倍。粮食总产量是不是增加了,一个人劳动能够养活的人口就增加了。”

“我再来给您算一下工商业的账。因为我们华族将土地广阔,水土丰美的地方发展成为农业基地,将那些山多地少,而将矿藏丰富的地方用来发展工业。发展农业的地方,粮食吃不完,发展工业的地方有多余的工具。因此需要商人来帮他们互通有无。有了工业生产的机械,农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比如我们现在生产的拖拉机,一台的效率抵得上原本的十几头牛,而且只要一个人便能够操作,也就是说现在一个人也能够干以前十几个人的活儿,那么就不需要所有人都去种田,剩余的一部分人去生产机器,另外一部分人去从事商业。”

周藤虎用算账的形式跟江景礼讲这些道理,深入浅出,哪怕是一个老学究也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江景礼说的那一套不过是古代的积贮理论,乃是老生常谈。

那个时候的人们需要这么做,是因为农业生产的效率太过低下了。土地上的粮食产出效率低,只能增加种植面积。

再加上劳动效率低,因此只能增加人力。

“看样子,老夫真的需要下去走走了。”江景礼落寞地说道。

他这次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周藤虎亲自接待了他们,还相互交换了意见。

再加上官府帮他们的学报解封,妥妥地吸收了一大波流量。

董良并不喜欢跟这些人打交道,太过矫情。他更喜欢和工人、农民、士兵呆在一起。

此时已经离开了山东,在前往远东的路上。

在尚云和诗琳娜到达济南之后,董良在这里的事情也处理好了。

他亲自考察了菏泽周围的情况。

甚至是去铜瓦厢看了黄河决口之地。

尚云和诗琳娜也赶到灾区陪着董良一起视察灾区的情况。

尚云穿上了白大褂,带上药箱,亲自帮灾区的百姓诊治。

而妇人诗琳娜则从银行的账户中调拨了一笔资金,亲自为灾区的百姓送上慰问金。

两位夫人,一个有真本事,一个有钞能力。

可真的让董良长脸。再经过华族报纸的一阵宣传,元首一家在百姓心目中,那真的是如同圣人一般。

董良的船从莱州出发,在新罗省的釜山港停留了一下。

董良登岸接见了新罗士农工商各界代表。

华族依靠半岛南部的商人和农民,弄了一个缩小版的北伐,基本上将半岛上的地方士绅阶层给干倒。

尤其盘踞在各地的金氏门阀,更是被连根拔起。

现在的半岛非常稳定,偶尔还有几个躲在山里的门阀余孽跳出来蹦哒一下。

不过这些人过惯了骄奢淫逸的生活,让他们在山里打游击,他们也坚持不了几天。

华族还将半岛给拆分了,将北部的山区分给了辽阳行省以及吉林行省。

只剩下南部的平原丘陵地带,组建了新罗行省,这里的百姓是整个半岛最温顺的,未来这里将为华族输送优质的劳动力。

釜山现在是新罗行省的省会。

因为这里是港口,方便与华族内部联系。

现在的黄海以及东海,基本上成了华族的内海。

接下来,船队没有停靠扶桑,而是沿着半岛的东部一路北上,这里已经建成了一连串的补给港口。

不过董良坐在船上的时候总是向东看。

背后的夕阳,将董良的影子给映射到海面上。

突然,董良的身边多出了一道窈窕的身影。

他不用回头就知道这是尚云。

“夫君可是在想扶桑的的事情吗?”尚云对董良的心思再了解不过。

“是啊,你还记得我对你的承诺吗?”董良问道。

“五年之内灭了扶桑。是这件事情吗?”尚云自然还记得。

那时候,他们还在石垣岛上呢。

华族刚刚击退了萨摩藩的围剿。

董良当时跟尚云夸下海口,说他五年之内就能够灭了扶桑。

“原来你还记得。还有一年时间,应该来得及。”董良道。

“夫君,一切以大局为重,那时候我对扶桑人恨之入骨。但是现在想想,我的格局太小了。现在在我看来,还是华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灭不灭扶桑,也要根据华族的需求。”

董良从身后将尚云抱在怀里。

海风吹起尚云散落在耳鬓上的碎发,打在董良的脸上,有些痒,还有一些淡淡香味。

“阿云,你总是这么深明大义,让我不停地感谢上苍,是他将你赐予我。”董良将嘴巴靠近尚云的耳边说道。

“哈,你说的我的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尚云从丈夫的怀里挣脱出来,笑着说道。

“你是不是已经有计划了,要不然怎么将含香给派出去。”

“夫君,你对那个含香一点感觉都没有吗?人家可还是处子之身呢。”

“咳咳咳……夫人,说正事,含香确实是我安排到扶桑的。钟润一在扶桑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给盯着,他只能做那个在明面上的人物。而我们要在扶桑做的事情,需要暗地里的配合。”

尚云没有继续追问,这是政治上的事情,她通常只是点到为止。

“新罗这边的药材不错,诗琳娜跟我商量,在新罗的北部承包一些山林,作为药材基地。这事儿能做不?”尚云问道。

这些事情她决得还是询问一下董良。

因为她们俩的身份敏感,做任何事情肯定都会用到董良的权力。

哪怕是董良什么都不说,底下的人也会积极地配合。

“这是好事情,其实我有考虑过,在药材的原产地建立保护区。我们老祖宗制定药典的时候都是根据他们自己采摘到的野生药材。但是现在的百姓聪明了,他们知道去种植药材售卖。这些药材换了地方,采用人工种植的办法,那么与原本的药材还一样吗?你是研究这方面的,可以去关注一下。我是觉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聊起了药学知识,尚云顿时来了兴趣,这可比聊政治有意思多了。

董良的想法另辟蹊径,总是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