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天作之合(2 / 2)

而且越王所图怕不只是这个。越王此番回京,除了存着为先人平反之志,怕是还想回来改天换地的。

致远想到方才卜算出来的结果,心头已是慢慢平息了下来。

<div class="contentadv"> 曾经他给越王算的,是早亡无子之相,可现在却变了。

变得好啊。

真好。致远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就松了。嘴角也牵起一抹笑意。

赵刚看不出致远心头所想,只想着致远说的越王和越王妃是天作之偶,是上上吉的姻缘,也是掩不住的笑意。

两人又叙了一番别情,这才告辞。

致远站在洞口,目送赵刚下山。山风吹起他灰旧的袈裟,沙沙作响。致远遥遥望着皇城的方向,好啊,真好,大齐不会止于这一代,将国强民富,江山延绵。

隔日,早朝。

至正帝歪在龙椅上,手支着额头,闭着眼睛。不知是昨晚上和爱妃们闹得太过精神不振,还是不耐烦听一众大臣在打口水仗。

即便见上首的皇帝闭着眼睛,底下该吵还是吵,该骂还是骂。

每天的朝政,莫不是如此。吵吵闹闹,有时候吵得狠了,真有点像外头集市上小商小贩们与客人讨价还价的情景。

“皇上,厉州知府纵容外戚低价收购灾民土地,巧取豪夺,已引起民愤,知法犯法,该锁拿回京问罪!”

秦王一方的官员听到太子一派打压他们,心里不爽,暗恨厉州知府辜负秦王的一番提携之恩。但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厉州知府被太子一派撸了下来。自然是要保一保。

“皇上,厉州沿州今夏受灾,土地因灾已无法再垦植,百姓此时卖地,也不过是为了换取粮食借以度日罢了。你情我愿之事,实算不上巧取豪夺。”

“如此还算不上巧取豪夺?百姓们没了土地,今岁过后,明年开春一家老小无地可种,无粮可收,又该如何过活?再次出门逃荒,朝廷再次支授赈灾吗?”

夏季沿州厉州一带受灾,本来皇上是交由秦王去主持赈灾一事,秦王也趁机把太子安排的官员撸了个遍,安插上自己的人手。

没想到最后因越王横插一脚,功劳只捡了一半。但能换上自己的人,也算是胜了。

太子因为秦王把自己安插的人手撸了,又因皇上怪罪,很是低调了几个月。秦王一派自以为此役得到胜利,没想到太子一刻就没放弃过要咬回他一口。

太子失了沿州厉州一带,如何肯甘心。自然是要派人盯着。

盯了几个月,终于让他们获知厉州知府放纵外戚低价收购百姓土地,以粮食诱骗灾民卖地,竟收拢了百姓大半的土地在手。

太子一派自然不肯放过这等能咬下秦王一口的机会。

一个说是你情我愿,一个说是巧取豪夺,两派在朝常上争了个面红耳赤,又由此攀咬出众多鸡毛蒜皮的事情来。

好半天,大殿里都是闹哄哄的,犹如菜市场一样。

至正帝头痛地揉着额头,眉头紧锁。

这朝中大臣,大半都笼在太子手中,毕竟太子才是储君。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站秦王的,毕竟太子身边位置有限。

自来皇权之下,因政见不同,利益关系不同,甚至是地区不同,门第不同,划分两派甚至数派,那再正常不过的事。

至正帝每天就听着这些大臣们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为我这一派争个利益,踩低打压你那一派,吵个不休。

至正帝越发疲倦。恨不得一月只议政半月,做一休一,或是上一天朝休两日才罢。

至正帝睁眼往吵个不休的大殿上扫了一眼。听了半天,就是太子一派,和秦王一派在吵。每天这么听下来,也挺没劲的。

余下闭口不言的大臣,多是不偏不倚的直臣。这好,也不好。

直臣们猜忖着他的心意,也不想下场争辩,只明哲保身。若是有第三派……

可朝中太子是储君,手下天然有一批拥趸,秦王母族妻族势大,自己又有能力,也收拢了不少人心。

他余下的皇子没一个能有这二人的能力。

至正帝心里思量着。目光闪烁不定。

齐亲王默默地抬眼往上首看了一眼,又敛下目光。

至正帝也不知看没看到,过了一会,分别斥了太子和秦王一顿,又下旨命厉州知府停职上京自辩。工作由同知暂代。

想着不管厉州知府上京自辩,能否洗清自身罪责,只怕自己都不会再放他回厉州了。目光看向齐亲王,“齐亲王觉得关于厉州知府,可有中意人选?”

齐亲王一愣,这是把他拉出来,对抗太子和秦王?这事他可不接。好好当个划水摸鱼的亲王不好吗?

“回皇上,臣并无人选可荐,皇上圣心清明,必有所断。”

圣心清明,必有所断?齐亲王这狡猾的,是看不出他的意思,还是不想淌这浑水?

见皇上沉默,齐亲王想了想,也不好抚了皇上的意见,“皇上,每年秋冬天,司农司那边便无多余差事,臣想着,是否让越王入朝听政?也不辜负了他一生所学。”

让越王入朝听政?

至正帝愣了愣,拧眉沉思。太子一派和秦王一派也愣住了,越王听政?利还是不利?飞快地想着是要附议还是阻止。

至正帝往大殿中扫了一眼,又看向站在前排的太子和秦王,见他二人都不说话,问道:“太子和秦王觉得呢。”

太子今天咬了秦王一口,心中正得意,不好抚了齐亲王的心意,得罪齐亲王没有必要。想着他父皇怕也是赞同的,飞快地在脑中过了一番,拱手道:“儿臣赞同齐王叔所言。七弟自小聪慧,从小就有想法。在司农司确实屈才了。”

秦王见太子附议,自己的人又被太子一派打压,父皇心里只怕是对自己不满意了。

便也拱手,“儿臣附议。儿臣觉得不如让七弟进吏部参事吧。”

进吏部?秦王竟舍得让越王进吏部?

太子心头不满。吏部都是自己的人,秦王把持着户部,吏部插不进手,就要把老七安插进来?分他的权?

还是说老七已经投到秦王那边了?充当眼线?不管如何,吏部都不能让老七进去。他自己的人位置都不够。

“儿臣觉得越王进户部更为妥当。”

等会捉虫哈

13714小说推荐网:www.13714.com